金刚经功德网

景德传灯录 第十三卷

发布时间:2019-06-25 17:26:04作者:金刚经功德网

  景德传灯录 第十三卷

  怀让禅师及曹溪别出共七十七人。

  怀让第七世。

  郢州芭蕉山慧清禅师法嗣四人二人见录。

  郢州兴阳清让禅师。

  洪州幽谷山法满禅师。

  郢州兴阳义深禅师芭蕉山第二世住遇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吉州资福如宝禅师法嗣四人三人见录。

  吉州资福贞邃禅师。

  吉州福寿和尚。

  潭州鹿苑和尚。

  潭州报慈德韶大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汝州南院和尚法嗣一人见录。

  汝州风穴延昭禅师。

  汝州西院思明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郢州兴阳归静禅师。

  韶州慧林鸿究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韶州灵瑞和尚。

  怀让第八世。

  汝州风穴延昭禅师法嗣四人二人见录。

  汝州广慧真禅师。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

  凤翔长兴和尚。潭州灵泉和尚。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潭州报慈归真大师德韶法嗣二人见录。

  蕲州三角山志谦禅师。

  郢州兴阳词铎禅师。

  怀让第九世。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汾州善昭禅师。

  曹溪别出第二世。

  罗浮山定真和尚法嗣。

  罗浮山灵运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制空山道进和尚法嗣。

  荆州玄觉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韶州下回田善快和尚法嗣。

  善悟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司空山本净和尚法嗣。

  中使杨光庭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缘素和尚法嗣。

  韶州小道进禅师。

  韶州游寂禅师。

  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祗陀和尚法嗣。

  衡州道倩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南阳慧忠国师法嗣五人一人见录。

  吉州耽源山真应禅师。

  唐肃宗皇帝。

  代宗皇帝。

  开封孙知古。

  郑州香严惟戒禅师。

  已上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洛阳荷泽神会大师法嗣一十八人二人见录。

  黄州大石山福琳禅师。

  沂水蒙山光宝禅师。

  磁州法如禅师。

  怀安郡西隐山进平禅师。

  澧阳慧演禅师。

  河阳怀空禅师。

  南阳圆震禅师。

  宜春广敷禅师。江陵行觉禅师。五台山神英禅师。五台山无名禅师。南岳皓玉禅师。宣州志满禅师。涪州朗禅师。广陵灵坦禅师。宁州通隐禅师。益州南印禅师。河南尹李常。已上一十六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曹溪别出第三世。

  下回田善悟禅师法嗣。

  潭州无学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衡州道倩和尚法嗣。

  湖南如宝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耽源山真应和尚法嗣。

  吉州贞邃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磁州法如和尚法嗣。

  荆南惟忠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河阳怀空和尚法嗣。

  蔡州道明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乌牙山圆震禅师法嗣。

  吴头陀。四面山法智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五台山无名禅师法嗣。

  五台华严澄观大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益州南印和尚法嗣。

  义俛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曹溪别出第四世。

  荆南惟忠禅师法嗣。

  道圆禅师。益州如一禅师。奉国神照禅师。卢山东林雅禅师。已上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忠禅师亦名南院。

  吴头陀法嗣。

  玄固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曹溪别出第五世。

  遂州道圆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终南山圭峰宗密禅师。

  奉国神照禅师法嗣。

  镇州常一禅师。

  滑州智远禅师。

  鹿台玄邃禅师。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曹溪别出第六世。

  圭峰宗密禅师法嗣。

  圭峰温禅师。慈恩寺太恭禅师。兴善寺太锡禅师。万乘寺宗禅师。瑞圣寺觉禅师。化度寺仁瑜禅师。已上六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鹿台玄邃禅师法嗣。

  龙兴念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滑州智远禅师法嗣。

  彭门审用禅师。圆照禅师。上方真禅师。东京法志禅师。已上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怀让禅师第七世。

  前郢州芭蕉山慧清禅师法嗣。

  ○卷十三兴阳清让

  郢州兴阳山清让禅师。僧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时如何。师曰:其问甚谛当。僧曰:既是坐道场。为什么不得成佛道。师曰:为伊不成佛。

  ○卷十三幽谷法满

  洪州幽谷山法满禅师。僧问:如何是道。师良久。曰:会么。僧曰:学人不会。师曰:话道语下无声,举扬奥旨丁宁。禅要如今会取,不须别后消停。

  前吉州资福如宝禅师法嗣。

  ○卷十三资福贞邃

  吉州资福贞邃禅师第二世住。僧问:和尚见古人得何意旨便歇去。师作圆相示之。问:如何是古人歌。师作圆相示之。

  问:如何是最初一句。师曰:未具世界时,阇梨亦在此。

  问:百丈卷席意如何。师良久。

  问:古人道前三三后三三意如何。师曰:汝名什么。曰:某甲。师曰:吃茶去。

  师谓众曰:隔江见资福刹竿便回去。脚跟也好与三十棒。岂况过江来。时有僧才出。师曰:不堪共语。

  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山河大地。

  ○卷十三福寿和尚

  吉州福寿和尚。僧问:祖意教意同别。师乃展手。问:文殊骑师子,普贤骑象。未审释迦骑什么。师举手云:邪邪。

  ○卷十三鹿苑和尚

  潭州鹿苑和尚。僧问:余国作佛还有异名也无。师作圆相示之。

  问:如何是鹿苑一路。师曰:吉了舌头问将来。

  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南岳石桥。僧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拄杖头上挂草鞋。

  师上堂展手云:天下老和尚诸上座。命根总在这里。有一僧出曰:还收得也无。师曰:天台石桥侧。僧曰:某甲不恁么。师曰:伏惟尚飨。

  问:如何是世尊不说说。师曰:须弥山倒。曰:如何是迦叶不闻闻。师曰:大海枯竭。

  前汝州南院和尚法嗣

  ○卷十三风穴延昭

  汝州风穴延昭禅师。余杭人也。初发迹于越州镜清顺德大师。未臻堂奥。寻诣襄州华严院。遇守廓上座。即汝州南院侍者也。乃密探南院宗旨。初见,不礼拜便问曰:入门须辨主,端的请师分。南院以左手拊膝。师喝。南院以右手拊膝。师又喝。南院举左手曰:这个即従阇梨。又举右手曰:这个又作么生。师曰:瞎。南院拟拈拄杖次。师曰:作什么夺拄杖打著老和尚。莫言不道。南院曰:三十年住持。今日被黄面浙子上门罗织。师曰:和尚大似持钵不得诈道不饥。南院曰:阇梨几时曾到南院来。师曰:是何言欤。曰:老僧端的问汝。师曰:也不得放过。南院曰:且坐吃茶。师方叙师资之礼。自后应沩仰之悬记,出世聚徒。南院法道由是大振诸方矣。

  师上堂曰:祖师心印。此日全提。去即印住,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众中还有道得者么。时有卢陂长老问曰:学人有铁牛之机。请师不搭印。师曰:惯钓鲸鲵澄巨浸。却嗟蜗步?展泥沙。卢陂拟进语。师以拂子蓦口打。乃曰:记得前语么。卢陂曰:记得。师曰:试举看。卢陂欲开口,师又打一拂。

  上堂谓众曰:夫参学眼目临机直须大用见前。莫自拘于小节。设使言前荐得,犹是滞壳迷风。纵然句下精通。未免触涂狂见。观汝诸人従前依他学解。迷昧两蹊。而今与汝一齐扫却。个个作大师子儿。吒呀地哮吼一声。壁立千仞。谁敢正眼觑著。若觑著即瞎却渠眼。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超然迥出威音外。翘足徒劳赞底沙。

  问:古曲无音韵,如何和得齐。师曰:木鸡啼子夜,刍狗吠天明。

  问:如何是一称南无佛。师曰:灯连凤翅当堂照。月影娥眉面看。

  问:如何是佛。师曰:如何不是佛。

  问:未晓玄言,请师直指。师曰:家住海门洲,扶桑最先照。

  问:朗月当空时如何。师曰:不従天上辊,任向地中埋。

  问:如何是佛。师曰:嘶风木马缘无绊。背角泥牛痛下鞭。

  问:如何是广慧剑。师曰:不斩死汉。

  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天魔胆裂。僧曰:磨后如何。师曰:轩辕无道。

  僧问:朗月当空时如何。师曰:不在团天,且居焦里。

  问:矛盾本成双翳病。帝网明珠事若何。师曰:为山登九仞,捻土定千钧。僧曰:如何。师曰:如何。

  问:干木奉文侯,知心有几人。师曰:少年曾决龙蛇阵。老倒还听稚子歌。

  问:如何是清凉山中主。师曰:一句不遑无著问。迄今犹作野盘僧。

  问:句不当机,如何显道。师曰:大昴纵同天,日轮不当午。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漫追风。

  问:如何是佛。师曰:勿使异人闻。问:未有之言请师试道。师曰:入市能长啸,归家著短衣。

  问:夏终今日,师意如何。师曰:不怜鹅护雪,且喜腊人冰。

  问:归乡无路时如何。师曰:平窥红烂处。畅杀子平生。

  师赴州衙请上堂。有僧问曰:人王与法王相见时如何。师曰:大舞绕林泉,世间无忧喜。僧曰:共谭何事。师曰:虎豹岩前曾宴坐。隼旟光里播真宗。

  问:摘叶寻枝即不问。如何是直截根源。师曰:赴供凌晨入,开堂带雨归。问:凡有所问尽是捏怪。请师直指根源。师曰:罕逢穿耳客,多遇刻舟人。问:正当恁么时如何。师曰:盲龟值木虽优稳。枯木生华物外春。

  问:如何是密室中事。师曰:出袖谭今古,回颜独皱眉。问:骊龙颔下珠如何取得。师曰:曾向海边乾竹刺。直至如今治素琴。问:大舸摇空,如何举棹。师曰:自在不点胸,浑家不喜见。

  问:追风难把捉,前程事若何。师曰:波斯衣{毁衣}(畏丘)解。

  问:诞生王子还假及第否。师曰:一句拟光禅子问。三缄恐负古人机。

  问:随缘不变者忽遇知音人时如何。师曰:披莎侧笠千峰里。引水浇蔬五老前。

  问:刻舟求不得,当体事如何。师曰:大勋不立赏,柴扉草自深。

  问:従上古人印印相契,如何是印底眼。师曰:轻嚣道者知机变。拈与沾魂拭泪巾。

  问:九夏赏劳,请师言荐。师曰:出岫拂开龙洞雨。泛波僧涌钵囊花。

  问:最初自恣合对何人。师曰:一把香刍拈未下。六环金锡响摇空。

  问:西祖传来请师端的。师曰:一犬吠虚,千猱口厓实。

  问:王道与佛道相去几何。师曰:刍狗吠时天地合。木鸡啼后祖灯辉。

  问:祖师心印请师拂拭。师曰:祖月凌空圆圣智。何山松桧不青青。

  问:大众云集,请师说法。师曰:赤脚人趁兔,著靴人吃肉。

  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问:如何是无为之句。师曰:宝烛当轩显,红光烁太虚。

  问:如何是临机一句。师曰: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问:素面相呈时如何。师曰:拈却盖面帛。

  问:如何是衲僧气息。师曰:膝行肘步,大众见之。

  问:紫菊半开秋已至。月圆当户意如何。师曰:月生蓬岛人皆望。昨夜遭霜子不知。

  问:如何是直截一路。师曰:直截迂曲。

  问:如何是师子吼。师曰:阿谁要汝野干鸣。

  问:如何是谛实之言:师曰:心悬壁上。

  问:心不能缘口不能言时如何。师曰:逢人但恁么举看。

  问:龙透清潭时如何。师曰:印?捺尾。

  问:任性浮沈时如何。师曰:牵牛不入栏。

  问:有无俱无去处时如何。师曰:三月懒游花下路。一家愁闭雨中门。

  问:语默涉离微。肇法师宝藏论离微体净品云:其入离,其出微。知入离外尘无所依。知出微内心无所为。内心无所为,诸见不能移。外尘无所依,万有不能机。万有不能机,想虑不乘驰。诸见不能移,寂灭不思议。可谓本净体离微也。据入故名离。约用故名微。混而为一,无离无微。体净不可染,无染故无净。体微不可有,无有故无无。如何通不犯。师曰: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野花香。

  问:百了千当时如何。师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问:无地容身时如何。师曰:熊耳塔开无叩客。僧曰:如何即是。师曰:快须断却。

  问:尽大地人来一时致问,如何只对。师曰:子期琴韵勿知音。

  问:央堀逼佛时如何。师曰:大家保护万回憨。

  问:心印未明如何得入。师曰:虽闻酋师投归款。未见牵羊纳璧来。

  问:如何是临济下事。师曰:桀犬吠尧。

  问:如何是啮镞事。师曰:孟浪借辞论马角。

  问:不修定慧为什么成佛无疑。师曰:金鸡专报晓,漆桶黑光生。

  问:一念万年时如何。师曰:拂石仙衣破。

  问:洪钟未击时如何。师曰:充塞大千无不韵。妙含幽致岂能分。僧曰:击后如何。师曰:石壁山河无障碍。翳消开后好沾闻。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寻山水尽山无尽。

  问:大人相为什么不具足。师曰:鸱枭夜半欺鹰隼。

  问:今古才分请师密要。师曰:截却重舌。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赫赤穷。僧曰:未审和尚二时如何。师曰:携箩挈杖。

  问:如何是宾中主。师曰:入市双瞳瞽。曰:如何是主中宾。师曰:回銮两曜新。曰:如何是宾中宾。师曰:攒眉坐白云:曰:如何是主中主。师曰:磨砻三尺刃,待斩不平人。

  问:如何是镬头边意。师曰:山前一片青。问:如何是佛师。师曰:杖林山下竹筋鞭。

  前汝州西院思明禅师法嗣

  ○卷十三兴阳归静

  郢州兴阳归静禅师。初参西院,乃问曰:拟问不问时如何。西院便打。师良久。西院云:若唤作棒,眉须堕落。师于言下大悟。

  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少室峰前无异路。

  前韶州慧林鸿究禅师法嗣

  ○卷十三韶州灵瑞

  韶州灵瑞和尚。有人问:如何是佛。师喝云:汝是村里人。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十万八千里。

  问:如何是本来心。师曰:坐却毗卢顶,出没太虚中。

  前风穴延昭禅师法嗣

  ○卷十三广慧真

  汝州广慧真禅师。僧问:如何是广慧境。师曰:小寺前头资庆后。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杴爬镬子。

  ○卷十三首山省念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莱州人也。姓狄氏。受业于本部南禅院。得法于风穴。初住首山,为第一世。开堂日,有僧问曰: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少室岩前亲掌视。僧曰:更请洪音和一声。师曰:如今也要大家知。

  师谓众曰:佛法付与国王大臣有力檀越。令灯灯相然相续不断至于今日。大众且道,相续个什么。师良久又曰:今日须是迦叶师兄始得。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一言截断千江口。万仞峰前始得玄。问:如何是首山境。师曰:一任众人看。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吃棒得也未。僧礼拜。师曰:且待别时。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风吹日炙。问:従上诸圣向什么处行履。师曰:牵犁拽杷。

  问:古人拈槌竖拂,意旨如何。师曰:孤峰无宿客。僧曰:未审意旨如何。师曰:不是守株人。

  问:如何是菩提路。师曰:此去襄县五里。僧曰:向上事如何。师曰:往来不易。

  问:诸圣说不尽处请师举唱。师曰:万里神光都一照。谁人敢并日轮齐。

  问:一树还开华也无。师曰:开来久矣。僧曰:未审还结子也无。师曰:昨夜遭霜了。

  问:临济喝德山棒。未审明得什么边事。师曰:汝试道看。僧喝。师曰:瞎。僧再喝。师曰:这瞎汉,只么乱喝作么。僧礼拜。师便打。

  问:四众围绕,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僧曰:未审怎么生下手。师曰:适来几合丧身失命。

  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师曰:得者失。僧曰:不得者又如何。师曰:珠在什么处。

  问:维摩默然,文殊赞善。未审此意如何。师曰:当时听众必不如是。僧曰:未审维摩默然意旨如何。师曰:知恩者少,负恩者多。

  问:一切诸佛皆従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师曰:低声低声。僧曰:如何受持。师曰:切不得污染。

  问:世尊灭后,法付何人。师曰:好个问头无人答得。

  问:见色便见心,诸法无形。将何所见。师曰:一家有事百家忙。僧曰:学人不会乞师再指。师曰:三日后看取。

  问:如人入京朝圣主。只到潼关便却回时如何。师曰:犹是钝汉。

  问: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么对。师曰:瞥尔三千界。

  问:一句了然超百亿,如何是一句。师曰:到处举似人。僧曰:毕竟事如何。师曰:但知恁么道。

  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镇州萝卜重三斤。

  问:虚心以何为体。师曰:老僧在汝脚底。僧曰:和尚为什么在学人脚底。师曰:知汝是个瞎汉。

  问:如何是玄中的。师曰:有言须道却。僧曰:此意如何。师曰:无言鬼也嗔。

  问:如何是衲僧眼。师曰:此问犹不当。僧曰:当后如何。师曰:堪作什么。

  问:如何得离众缘去。师曰:千年一遇。僧曰:不离时如何。师曰:立在众人前。

  问:如何是大安乐底人。师曰:不见有一法。僧曰:将何为人。师曰:谢阇梨领话。

  问:如何是常在底人。师曰:乱走作么。

  问:一毫未发时如何。师曰:路逢穿耳客。僧曰:发后如何。师曰:不用更迟疑。

  问:无弦琴请师音韵。师良久曰:还闻么。僧曰:不闻。师曰:何不高声问著。

  问:学人久处沈迷,请师一接。师曰:老僧无恁么闲功夫。僧曰:和尚为什么如此。师曰: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问:如何是离凡圣底句。师曰:嵩山安和尚。僧曰:莫便是和尚极则处否。师曰:南岳让禅师。

  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曰:阇梨到此多少时也。僧曰:已经冬夏。师曰:莫错举似人。

  问:有一人荡尽来时,师还接否。师曰:荡尽即不无,那个是谁。僧曰:今日风高月冷。师曰:僧堂内几人坐卧。僧无对。师曰:赚杀老僧。

  问:如何是梵音相。师曰:驴鸣狗吠。

  问:如何是径截一路。师曰:或在山间,或在树下。

  问:曹溪一句天下人闻。未审和尚一句什么人得闻。师曰:不出三门外。僧曰:为什么不出三门外。师曰:举似天下人。

  僧问:如何是和尚不欺人眼。师曰:看看冬到来。僧曰:究竟如何。师曰:即便春风至。

  问:远闻和尚无丝可挂,及至到来。为什么有山可守。师曰:道什么。僧喝。师亦喝。僧礼拜。师曰:放汝二十棒。

  师次住宝安山广教院,亦第一世。后徇众请入城下宝应院。即南院第三世。三处法席,海众常臻。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午时。上堂说偈示众曰:今年六十七。老病随缘且遣日。今年记却来年事。来年记著今朝日。至四年,月日与时无爽前记。上堂辞众仍说偈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非情共一真。明暗尽时俱不照。日轮午后是全身。言讫安坐。日将昳而逝。寿六十有八。茶毗收舍利。

  前潭州报慈归真大师德韶法嗣

  ○卷十三三角志谦

  蕲州三角山志谦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速礼三拜。

  ○卷十三兴阳词铎

  郢州兴阳词铎禅师。第三世住。僧问:佛界与众生界相去多少。师曰:道不得。僧曰:真个那。师曰:有些子。问:伞盖忽临于宝座。师今何异鹊巢时。师曰:道不得。僧曰:即今底。师曰:输汝一佛法。

  前汝州首山省念禅师法嗣

  ○卷十三汾州善昭

  汾州善昭禅师。上堂谓众曰:凡一句语须具三玄门。每一玄门须具三要。有照有用。或先照后用,或先用后照。或照用同时,或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且要共你商量。先用后照,你也须是个人始得。照用同时,你作么生当抵。照用不同时,你又作么生凑泊。

  僧问:如何是大道之源。师曰:掘地觅青天。曰:何得如此。师曰:识取幽玄。

  问:如何是宾中宾。师曰:合掌庵前问世尊。曰:如何是宾中主。师曰:对面无俦侣。曰:如何是主中宾。师曰:阵云横海上,拔剑搅龙门。曰:如何是主中主。师曰: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锺。

  曹溪别出第二世。

  前南阳慧忠国师法嗣

  ○卷十三耽源真应

  吉州耽源山真应禅师。为国师侍者时。一日国师在法堂中。师入来。国师乃放下一足。师见便出。良久却回。国师曰:适来意怎么生。师云:向阿谁说即得。国师曰:我问你。师云:什么处见某甲。师又问: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如何。国师曰:幸自可怜生。须要觅个护身符子作么。异日师携篮子归方丈。国师问:篮里什么物。师曰:青梅。国师曰:将来何用。师曰:供养国师。曰:青在争堪供养。师曰:以此表献。国师曰:佛不受供养。师曰:某甲只恁么,和尚如何。国师曰:我不供养。师曰:为什么不供养。国师曰:我无果子。

  百丈海和尚在泐潭山牵车次。师曰:车在这里牛在什么处。海斫额。师乃拭目。

  麻谷问:十一面观音岂不是圣。师曰:是。麻谷与师一掴。师曰:想汝未到此境。

  国师讳日设斋。有僧问曰:国师还来否。师曰:未具他心。曰:又用设斋作么。师曰:不断世谛。

  洛阳荷泽神会大师法嗣

  ○卷十三大石福琳

  黄州大石山福琳禅师。荆州人也。姓元氏。本儒家子幼归释氏。就玄静寺谦著禅师剃度登戒。游方遇荷泽师示无念灵知不従缘有。即焕然见谛。后抵黄州大石山结庵而居。四方禅侣依之甚众。唐兴元二年入灭。寿八十有二。

  ○卷十三蒙山光宝

  沂水蒙山光宝禅师。并州人也。姓周氏。初谒荷泽和尚,服勤左右。荷泽一日谓之曰:汝名光宝名以定体。宝即己有,光非外来。纵汝意用而无少乏。长夜蒙照而无间歇。汝还信否。师曰:信则信矣。未审光之与宝同耶异耶。荷泽曰:光则宝宝则光。何有同异之名乎。师曰:眼耳缘声色时。为复抗行为有回互。荷泽曰:抗互且置。汝指何法为声色之体乎。师曰:如师所说,即无有声色可得。荷泽曰:汝若了声色体空。亦信眼耳诸根及与凡圣平等如幻。抗行回互其理昭然。师由是领悟。礼辞而去。初隐沂水蒙山。唐元和二年圆寂。寿年九十。曹溪别出第五世

  前遂州道圆禅师法嗣

  ○卷十三圭峰宗密

  终南山圭峰宗密禅师。果州西充人也。姓何氏。家本豪盛。髫龀通儒书冠岁探释典。唐元和二年将赴贡举。偶造圆和尚法席,欣然契会。遂求披削,当年进具。一日随众僧斋于府吏任灌家。居下位,以次受经得圆觉十二章。览未终轴,感悟流涕。归以所悟之旨告于圆。圆抚之曰:汝当大弘圆顿之教。此诸佛授汝耳。行矣无自滞于一隅也。师涕泣奉命,礼辞而去。因谒荆南张禅师南印。张曰:传教人也。当宣导于帝都。复见洛阳照禅师奉国神照。照曰:菩萨人也谁能识之。

  寻抵襄汉。因病僧付华严疏。即上都澄观大师之所撰也。师未尝听习,一览而讲。自欣所遇曰:向者诸师述作,罕穷厥旨。未若此疏辞源流畅,幽赜焕然。吾禅遇南宗,教逢圆觉。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今复偶兹绝笔,罄竭于怀。

  暨讲终,思见疏主。时属门人太恭断臂酬恩。师先赍书上疏主。遥叙师资,往复庆慰。寻太恭痊损,方随侍至上都。执弟子之礼。观曰:毗卢华藏能随我游者,其汝乎。师预观之室。虽日新其德。而认筌执象之患永亡矣。北游清凉山。回住?县草堂寺。未几复入寺南圭峰兰若。大和中征入内赐紫衣。帝累问法要,朝士归慕。惟相国裴公休。深入堂奥受教为外护。

  师以禅教学者互相非毁。遂著禅源诸诠。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或云一百卷。以贻后代。其都序略曰: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翻云思惟修,亦云静虑。皆是定慧之通称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名为禅。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谭禅理,少说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

  今时有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名为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也。古

  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行万德。乃至神通光明皆従定发。故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至于念佛求生净土。亦修十六观禅。及念佛三昧般舟三昧。又真性即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上四类皆有四色四空之异也。知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达磨未到。古来诸家所解。皆是前四禅八定。诸高僧修之皆得功用。

  南岳天台令依三谛之理。修三止三观。教义虽最圆妙。然其趣入门户次第。亦只是前之诸禅行相。唯达磨所传者,顿同佛体。迥异诸门,故宗习者难得其旨。得即成圣,疾证菩提。失则成邪,速入涂炭。先祖革昧防失。故且人传一人。后代已有所凭。故任千灯千照。洎乎法久成弊,错谬者多。故经论学人疑谤亦众。原夫佛说顿教渐教。禅开顿门渐门。二教二门各相符契。

  今讲者偏彰渐义。禅者偏播顿宗。禅讲相逢,胡越之隔。宗密不知宿生何作。薰得此心。自未解脱,欲解他缚。为法亡于躯命。愍人切于神情。亦如净名云:若自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然欲罢不能。验是宿习难改故。每叹人与法差,法为人病。故别撰经律论疏。大开戒定慧门。显顿悟资于渐修。证师说符于佛意。意既本末而委示。文乃浩博而难寻。泛学虽多,秉志者少。况迹涉名相,谁辨金鍮。徒自疲劳,未见机感。虽佛说悲增是行。而自虑爱见难防。遂舍众入山,习定均慧。前后息虑,相继十年。云前后者。中间被敕追入内住城二年。方却表请归山也。微细习情起灭彰于静慧。差别法义罗列现于空心。虚隙日光,纤埃扰扰。清潭水底,影像昭昭。岂比夫空守默之痴禅。但寻文之狂慧者也。然本因了自心而辨诸教。故恳情于心宗。又因辨诸教而解修心。故虔诚于教义。教也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也。禅也者诸善知识所述句偈也。但佛经开张。罗大千八部之众。禅偈撮略,就此方一类之机。罗众则莽荡难依。就机则指的易用。今之纂集,意在斯焉。

  裴休为之序曰:诸宗门下,皆有达人。然各安所习,通少局多。数十年中,师法益坏。以承禀为户牖,各自开张。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情随函矢而迁变。周礼曰:函人为甲。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函人唯恐伤人。矢人唯恐不伤人。盖所习之术使然也。今学者但随宗徒彼此相非耳。法逐人我以高低。是非纷喀,莫能辨析。则向者世尊菩萨诸方教宗。适足以起诤后人。增烦恼病,何利益之有哉。圭山大师久而叹曰:吾丁此时,不可以默矣。于是以如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种法门。融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振纲领而举者皆顺。荀子云:如振裘领。屈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据会要而来者同趣。周易略例云:处会要以观方来。则六合辐辏未足多也。都序据圆教以印诸宗。虽百家亦无所不统。尚恐学者之难明也。又复直示宗源之本末。真妄之和合。空性之隐显。法义之差殊。顿渐之异同,遮表之回互,权实之深浅,通局之是非。若吾师者。捧佛日而委曲回照,疑?壹尽除。顺佛心而横亘大悲,穷劫蒙益。则世尊为阐教之主。吾师为会教之人。本末相符,远近相照。可谓毕一代时教之能事矣。自世尊演教至今日。会而通之能事方毕。或曰:自如来未尝大都而通之。今一旦违宗趣而不守。废关防而不据。无乃乖秘藏密契之道乎。答曰:如来初虽别说三乘。后乃通为一道。三十年前。或说小乘,或说空教。或说相教,或说性教。闻者各随机证悟。不相通知也。四十年后。坐灵鹫而会三乘。诣拘尸而显一性。前后之轨则也。故涅槃经迦叶菩萨曰:诸佛有密语无密藏。世尊赞之曰:如来之言,开发显露,清净无翳。愚人不解,谓之秘藏。智者达了,则不名藏。此其证也。故王道兴则外户不闭。而守在戎夷。佛道备,则诸法总持。而防在魔外。涅槃圆教,和会诸法。唯简别魔说及外道邪宗耳。不当复执情攘臂于其间也。师又著圆觉大小二疏钞。法界观门原人等论。皆裴休为之序引,盛行于世。古

  师会昌元年正月六日。于兴福塔院坐灭。二十二日道俗等奉全身于圭峰。二月十三日茶毗。得舍利,明白润大。后门人泣而求之。皆得于煨烬。乃藏之石室。寿六十有二腊三十四。遗诫令舁尸施鸟兽。焚其骨而散之。勿得悲慕以乱禅观。每清明上山,必讲道七日。其余住持仪则,当合律科。违者非吾弟子。持服四众数千百人,哀泣喧野。暨宣宗再辟真教。追谥定慧禅师,塔曰青莲。

  萧俛相公呈己见解。请禅师注释曰:荷泽云:见清净体于诸三昧。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门。皆于见上一时起用,名为慧眼。右当真如相应之时。善恶不思。空有不念。万化寂灭。万法俱従思想缘念而生。皆是虚空,故云化也。既一念不生,则万法不起。故不待泯之,自然寂灭也。此时更无所见。照体独立。梦智亡阶。三昧诸波罗蜜门。亦一时空寂,更无所得。散乱与三昧,此岸与彼岸。是相待对治之说。若知心无念见性无生。则定乱真妄一时空寂。故无所得也。不审此是见上一时起用否。然见性圆明,理绝相累。即绝相为妙用。住相为执情。于八万法门一一皆尔。一法有为一尘。一法空为一用。故云:见清净体则一时起用矣。望于此后示及。俛状。答史山人十问。问答各是一本。今参而写之。知

  一问:云何是道何以修之。为复必须修成。为复不假功用。答:无碍是道觉妄是修。道虽本圆,妄起为累。妄念都尽即是修成。

  二问:道若因修而成。即是造作。便同世间法虚伪不实成而复坏。何名出世。答:造作是结业,名虚伪世间。无作是修行,即真实出世。

  三问:其所修者为顿为渐。渐则忘前失后。何以集合而成。顿则万行多方。岂得一时圆满。答:真理即悟而顿圆。妄情息之而渐尽。顿圆如初生孩子。一日而肢体已全。渐修如长养成人。多年而志气方立。

  四问:凡修心地之法。为当悟心即了。为当别有行门。若别有行门何名南宗顿旨。若悟即同诸佛,何不发神通光明。答:识冰池而全水。籍阳气而熔消。悟凡夫而即真。资法力而修习。冰消则水流润。方呈溉涤之功。妄尽则心灵通。始发通光之应。修心之外,无别行门。

  五问:若但修心而得佛者。何故诸经复说。必须庄严佛土教化众生。方名成道。答: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影像类庄严佛国。神通则教化众生。庄严而即非庄严。影像而亦色非色。

  六问:诸经皆说度脱众生。众生且即非众生。何故更劳度脱。答:众生若是实度之则为劳。既自云即非众生。何不例度而无度。

  七问:诸经说佛常住。或即说佛灭度。常即不灭,灭即非常。岂不相违。答: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何有出世入灭之实乎。见出没者在乎机缘。机缘应,则菩提树下而出现。机缘尽,则娑罗林间而涅槃。其犹净水无心,无像不现。像非我有,盖外质之去来。相非佛身,岂如来之出没。

  八问:云何佛化所生吾如彼生。佛既无生,生是何义。若言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何以得无生法忍耶。答:既云如化,化即是空。空即无生,何诘生义。生灭灭已,寂灭为真。忍可此法无生。名曰无生法忍。

  九问:诸佛成道说法。祗为度脱众生。众生既有六道。佛何但住在人中现化。又佛灭后付法于迦叶。以心传心乃至此方七祖。每代祗传一人。既云于一切众生皆得一子之地。何以传授不普。答:日月丽天,六合俱照。而盲者不见,盆下不知。非日月不普,是障隔之咎也。度与不度,义类如斯。非局人天拣于鬼畜。但人道能结集传授不绝。故祗知佛现人中也。灭度后委付迦叶。展转相承一人者。此亦盖论当代为宗教主。如土无二王。非得度者唯尔数也。

  十问:和尚因何发心。慕何法而出家。今如何修行得何法味。所行得至何处地位。今住心耶修心耶。若住心妨修心。若修心则动念不安。云何名为学道。若安心一定,则何异定性之徒。伏愿大德运大慈悲。如理如如次第为说。答:觉四大如坯幻。达六尘如空华。悟自心为佛心。见本性为法性,是发心也。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味。住著于法,斯为动念。故如人入暗则无所见。今无所住,不染不著。故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岂为定性之徒。既无所住著,何论处所。

  又山南温造尚书问。悟理息妄之人不结业。一期寿终之后灵性何依者。答: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被驱役而身本安闲。如水作冰而湿性不易。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所従来亦无所去。然多生妄执,习性以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岂可一生所修便同诸佛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随机应现千百亿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谨对。

  释曰:马鸣菩萨撮略百本大乘经宗旨。以造大乘起信论。论中立宗说。一切众生心有觉义不觉义。觉中复有本觉义始觉义。上所述者。虽约但照理观心处言之。而法义亦同彼论。谓従初至与佛无殊,是本觉也。従但以无始下,是不觉也。従若能悟此事,是始觉也。始觉中复有顿悟渐修。従此次至亦无所去是顿悟也。従然多生妄执下,是渐修也。渐修中従初发心。乃至成佛有三位自在。従此至随意寄托者。是受生自在也。従若爱恶之念下,是变易自在。従若微细流注下至末。是究竟自在也。又従但可以空寂为自体。至自然业不能系。正是悟理之人。朝暮行心修习止观之要节也。宗密先有八句之偈。显示此意曾于尚书处诵之。奉命解释,今谨注释如后。

  偈曰:作有义事,是惺悟心。义谓义理。非谓仁义恩义意明。凡所作为,先详利害。须有所以当于道理,然后行之。方免同昏醉颠狂之人也。就佛法中,有二种义,即可为之。一资益色身之事。谓衣食医药房舍等世间义也。二资益法身。谓戒定慧六波罗蜜等第一义也。三弘正法利济群生。乃至为法诸余缘事,通世出世也。

  作无义事,是狂乱心。谓凡所作为若不缘上三般事即名无义也。是狂乱者且如世间醉人狂人。所往不拣处所所作不量是非。今既不择有何义利。但纵性妄念,要为即为,故如狂也。上四句述业因也。下四句述受果报云。

  狂乱随情念,临终被业牵。既随妄念,欲作即作。不以悟理之智拣择是非,犹如狂人。故临终时,于业道被业所引,受当来报。故涅槃经云:无明郎主,贪爱魔王。役使身心,策如僮仆。

  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情中欲作,而察理不应。即须便止。情中不欲作,而照理相应。即须便作。但由是非之理。不由爱恶之情。即临命终时业不能系。随意自在天上人间也。通而言之。但朝暮之间所作被情尘所牵。即临终被业所牵而受生。若所作所为由于觉智。不由情尘。即临终由我自在而受生。不由业也。当知欲验临终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验寻常行心于尘境自由不自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读诵

  • 金刚经译文

版权所有:金刚经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