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古吴沙门智旭述
【(卯)二明藏体一异为三。初立科。二详释。三总结。(辰)今初】
次明藏体一异以释实有义。就中复有六种差别。一明圆融无碍法界法门。二明因果法身名别之义。三明真体在障出障之理。四明事用相摄之相。五明治惑受报不同之义。六明共不共相识。
圆融无碍。谓一不碍异。异不碍一。非一非异。而异而一。乃如来藏真实法性也。约一而异。故因果二种法身名别。约异而一。故真体在障出障理同。然事理互相融摄。尚为易解。以事摄事。尤为难知。故须以巧便示之。既知法界无碍。须明治惑受报不同之致。乃不执性废修。既知凡圣同而复异。须知共相不共相识。夫然后纤疑毕尽。而常同常异。法界法门。罄无余蕴矣。
【(辰)二详释即为六。初明圆融无碍法界法门(至)六明共不共相识。(巳)初中三。初直明法界体一。二具明染净性事。三正明无碍圆融。(午)今初】
第一明圆融无碍法界法门者。问曰。不空如来藏者。为一一众生各有一如来藏。为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唯共一如来藏耶。答曰。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唯共一如来藏也。
空与不空。其体无二。今欲辨法界非一非异。即异即一。圆融无碍之理。故约不空藏为问也。佛及众生。尚只一如来藏。岂令空与不空。反有二耶。惟一藏体。一切生佛各得其全。是故佛圆融。生亦圆融。佛无碍。生亦无碍。净性与染性圆融无碍。净事与染事亦圆融无碍。净性与净事。染性与染事。圆融无碍。净性与染事。染性与净事。亦圆融无碍。以要言之。一一佛。一一生。一一净性。一一净事。一一染性。一一染事。无非如来藏之全体大用。非分如来藏以为染净性事。亦不因一一染净性事。遂成多多如来藏也。帝网之珠。仅可为片喻而已。
【(午)二具明染净性事二。初标章。二释示。(未)今初】
问曰。所言藏体具包染净者。为俱时具。为始终具耶。答曰。所言如来藏具染净者。有其二种。一者性染性净。二者事染事净。如上已明也。若据性染性净。即无始以来俱时具有。若据事染事净。即有二种差别。一者一一时中俱有染净二事。二者始终方具染净二事。
【(未)二释示二。初释性染性净俱时具有。二释事染事净有二差别。(申)今初】
此义云何。谓如来藏体。具足一切众生之性。各各差别不同。即是无差别之差别也。然此一一众生性中。从本已来。复具无量无边之性。所谓六道四生。苦乐好丑。寿命形量。愚痴智慧等。一切世间染法。及三乘因果等。一切出世净法。如是等无量差别法性。一一众生性中。悉具不少也。以是义故。如来之藏。从本已来。俱时具有染净二性。以其染性故。能现一切众生等染事。故以此藏为在障本住法身。亦名佛性。复具净性故。能现一切诸佛等净德。故以此藏为出障法身。亦名性净法身。亦名性净涅槃也。
如来藏具足一切众生之性。而一一众生皆以如来藏之全体为性。非是藏性之少分故。故仍具足一切十界染净法性也。具染仍名本住法身。亦名佛性者。欲令众生标心于极果故。若就法性之义论之。亦得名无明生死性等。
【(申)二释事染事净有二差别又二。初明一时俱具。二明始终方具。(酉)今初】
然诸一一众生。无始已来。虽复各各具足染净二性。但以造业不同故。熏种子性。成种子用。亦即有别。种子用别故。一时之中受报不同。所谓有成佛者。有成二乘果者。有入三涂者。有生天人中者。复于一一趣中。无量差别不同。以此论之。如来藏心之内。俱时得具染净二事。如一时中。一切时中。亦复如是也。
此总约一切众生元无二性。故一时具足染净二事也。
【(酉)二明始终方具】
然此一一凡圣。虽于一时之中。受报各别。但因缘之法无定。故一一凡圣无始以来。具经诸趣。无数回返。后遇善友。教修出离。学三乘行。及得道果。以此论之。一一众生。始终乃具染净二事。何以故。以一众生受地狱身时。无余趣报。受天报时。亦无余趣报。受一一趣中一一身时。亦无余身报。又受世间报时。不得有出世果。受出世果时。无世间报。以是义故。一众生不得俱时具染净二事。始终方具二事也。一切众生亦如是。是故如来之藏。有始终方具染净二事之义也。
此别约一一众生迷本藏性。幻起染净二事。繇情执故。不得言一时俱具也。
【(午)三正明无碍圆融三。初法说。二喻说。三引证。(未)初中五。初明无差而差之理。二明全理成事。三明全事摄理。四明全事摄事。五结成差即无差。(申)今初】
问曰。如来之藏。具如是等无量法性之时。为有差别。为无差别。答曰。藏体平等。实无差别。即是空如来藏。然此藏体。复有不可思议用故。具足一切法性。有其差别。即是不空如来藏。此葢无差别之差别也。此义云何。谓非如泥团具众微尘也。何以故。泥团是假。微尘是实。故一一微尘。各有别质。但以和合成一团泥。此泥团即具多尘之别。如来之藏。即不如是。何以故。以如来藏是真实法。圆融无二故。
答中先明正义。次以喻反显。约平等名空。约差别名不空。体实非空不空。双照空与不空者也。但会用归体。则差即无差。而体亦不名无差。以用非体外故。全体起用。则无差而差。而用亦不名差。以体非用外故。此义云何下。恐人以泥团喻藏性。以众尘喻诸法。设尔。则诸法反为实有。藏性。反是假成。岂其然哉。言泥团是假。微尘是实者。乃随情说假实耳。若随智说。则泥团众尘。并皆无性。一切惟心。既一切惟心。则微尘之藏性不少。泥团之藏性不多。一一皆是圆融无碍之真实法性矣。
【(申)二明全理成事】
是故如来之藏。全体是一众生一毛孔性。全体是一众生一切毛孔性。如毛孔性。其余一切所有世间一一法性。亦复如是。如一众生世间法性。一切众生所有世间一一法性。一切诸佛所有出世间一一法性。亦复如是。是如来藏全体也。
此明如来藏不变随缘。作一切世出世法时。乃至一毛孔性。皆是举全体而成之。非是少分藏性。以藏性真实圆融。不可割裂。非有分剂故也。
【(申)三明全事摄理】
是故举一众生一毛孔性。即摄一切众生所有世间法性。及摄一切诸佛所有出世间法性。如举一毛孔性。即摄一切法性。举其余一切世间一一法性。亦复如是。即摄一切法性。如举世间一一法性。即摄一切法性。举一切出世间所有一一法性。亦复如是。即摄一切法性。
此明一切法。随缘不变。全事即理。无有一毛孔许。而非藏性全体。既是藏性全体。即是一切世出世法性之全体。以无事外之理故也。
【(申)四明全事摄事】
又复如举一毛孔事。即摄一切世出世事。如举一毛孔事。即摄一切事。举其余世间出世间中一切所有。随一一事。亦复如是。即摄一切世出世事。何以故。谓以一切世间出世间事。即以彼世间出世间性为体故。是故世间出世间性体融相摄故。世间出世间事。亦即圆融相摄无碍也。
此明随一一事。既全揽藏性之理。必尽摄藏性所具世出世间之事。以既无事外之理。尤必无理外之事故也。以一事徧摄法界之事。是名事事无碍法界。
【(申)五结成差即无差】
是故经言。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前云藏体具足一切法性。即是无差别之差别。今随举一毛孔事。即具世出世事。则一一毛孔。皆是藏性全体大用。当知差别即无差别矣。是故心则具佛法及众生法。佛则具心法及众生法。众生则具心法及与佛法。俱是能具。俱是所具。俱是能造。俱是所造。不可谓心但是能具能造。佛及众生但是所具所造也。
【(未)二喻说亦五。初喻无差而差之理。二喻全理成事。三喻全事摄理。四喻全事摄事。五结显差即无差。(申)今初】
譬如明镜。体具一切像性。各各差别不同。即是无差别之差别也。若此镜体。本无像性差别之义者。设有众色来对。像终不现。如彼炽火虽复明净。不能现像者。以其本无像性也。既见镜能现像。定知本具像性。以是义故。此一明镜。于一时中。俱能现于一切净秽等像。而复净像不妨于秽。秽像不妨于净。无障无碍。净秽用别。虽然有此像性像相之别。而复圆融不异。唯是一镜。
明镜中像性像相。元无差别。以喻空如来藏体。具像性。能现像相。以喻不空如来藏也。余可知。
【(申)二喻全理成事】
何以故。谓以此镜全体是一毛孔像性故。全体是一切毛孔像性故。如毛孔像性。其余一一微细像性。一一粗大像性。一净像性。一秽像性等。亦复如是。是镜全体也。
若非镜之全体。不能现于一毛。故随现一毛。皆即镜之全体功能。非少分镜体也。
【(申)三喻全事摄理】
是故若举一毛孔像性。即摄其余一切像性。如举一毛孔像性。即摄一切像性。举其余像性。亦复如是。即摄一切像性也。
既一一毛孔。皆举镜之全体所现。则以镜之全体为性。既以镜之全体为性。则以能现一切群像之性为性矣。
【(申)四喻全事摄事】
又若举一毛孔像相。即摄一切像相。如举一毛孔像相。即摄一切像相。举其余一一像相。亦复如是。即摄一切像相。何以故。以一切像相。即以彼像性为体故。是故一切像性。体融相摄。故一切像相。亦即相融相摄也。
像相别无自体。即以镜性而成其相。镜性本具一切像相。则此全揽镜性所成之一毛像相。安得不全摄一切像相哉。
【(申)五结显差即无差】
以是譬故。一切诸佛。一切众生。同一净心如来之藏。不相妨碍。即应可信。
如一一像。各揽全镜之性。各摄群像之相。则一切诸佛。一切众生。各揽全体如来藏性。各具法界差别之事。复何疑哉。
【(未)三引证又三。初引杂华。二引起信。三引契经。(申)今初】
是故经言。譬如明净镜。随对面像现。各各不相知。业性亦如是。此义云何。谓明净镜者。即喻净心体也。随对者。即喻净心体具一切法性。故能受一切熏习。随其熏别。现报不同也。面者。即喻染净二业也。像现者。即喻心体染净二性。依熏力故。现染净二报也。各各不相知者。即喻净心与业果报。各不相知也。业者。染净二业合上面也。性者。即是真心染净二性。合上明镜具一切像性也。亦如是者。总结成此义也。又复长行问云。心性是一者。此据法性体融。说为一也。云何能生种种果报者。谓不解无差别之差别。故言云何能生种种果报也。
此偈出华严经。先引偈。次释。复引长行证成。文并可知。
【(申)二引起信】
此修多罗中喻意。偏明心性能生世间果报。今即通明能生世出世果。亦无所妨也。是故论云。三者用大。能生世间出世间善恶因果故。以此义故。一切凡圣一心为体。决定不疑也。
先牒华严喻意。但说能生世间果报。然实藏性具生世出世果。故再引起信以证成之。
【(申)三引契经】
又复经言。一切诸佛法身。唯是一法身者。此即证知一切诸佛。同一真心为体。以一切诸佛法身是一故。一切众生及与诸佛。即同一法身也。何以故。修多罗为证故。所证云何。谓即此法身流转五道。说名众生。反流尽源。说名为佛。以是义故。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唯共一清净心如来之藏平等法身也。此明第一圆融无碍法界法门竟。
既言一切诸佛。唯一法身。又言法身流转。说名众生。则众生与佛。决非二体明矣。不二而二。生佛宛然。二而不二。互融互摄。故明圆融无碍法界法门。
【(巳)二名因果法身名别之义二。初正明。二释疑。(午)初中二。出标章。二解释。(未)今初】
次明第二因果法身名别之义。问曰。既言法身唯一。何故上言众生本住法身。及云诸佛法身耶。答曰。此有二义。一者。以事约体。说此二名。二者约事辨性。以性约体。说此二名。
事者。十界染净之事。体者。如来藏也。藏体无别。但以染净之事皆从藏体而起。故约事以名体。即有因法身果法身之别也。性者。十界染净之性。藏体既能成染净事。便可验知。具染净性。故云约事辨性。体实非染非净。但以染净之性。皆即藏体所具。故约性以名体。亦有因法身果法身之别也。约事即事造三千。约性即约理具三千。事理两重三千。同居一念。故知二种法身义别。总一如来藏心。
【(未)二解释二。初释约事。二释约性。(申)今初】
所以言事约体。说二法身名者。然法身虽一。但所现之相凡圣不同。故以事约体。说言诸佛法身众生法身之异。然其心体平等。实无殊二也。若复以此无二之体。收彼所现之事者。彼事亦即平等。凡圣一味也。譬如一明镜。能现一切色像。若以像约镜。即云人像体镜。马像体镜。即有众镜之名。若废像论镜。其唯一焉。若复以此无二之镜体。收彼人马之异像者。人马之像。亦即同体无二也。净心如镜。凡圣如像。类此可知。以是义故。常同常别。法界法门。以常同故论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常别故经云。而常修净土。教化诸众生。此明约事辨体也。
文中先正明。次立喻。三法合。正明中。先不二而二。次二而不二。喻合可知。
版权所有:金刚经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