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功德网

发布时间:2019-11-12 09:21:53作者:金刚经功德网

\

斋,音译乌逋沙他、布萨陀婆,略译为布萨。广义言之,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狭义而言,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之戒法。

\

斋原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举行一次集会,令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于此日祭主并行断食而住于清净戒之法。至佛陀日时代,尼乾子等外道也沿用此法,集会一处而持断食等四戒。因此,佛陀亦允于僧团中采用此一行事,这是僧团布萨之由来。

由此可知,斋为清净之意,谓忏悔罪障,或谓谨言慎行、斋戒沐浴。在佛陀成道之前,印度已使用此语,后来佛教沿用而逐渐衍生成各种不同的意义。《摩诃僧砥律》卷十七日:“如来以一食故,身体轻便,得安乐住,汝等亦应一食……若比丘非时食,波夜提。”故此戒律明定,僧众过正午不得进食。此是言僧众以持午为斋法。又《释氏要览》卷上曰:“佛教以过中不食名斋。”就“食时”而言“不过中食”(过午不食)之法。狭义指在家信徒于六斋日谨守八斋戒,过着清净生活。至大乘佛教时代,以慈悲禁杀转而侧重于“食体”,丛林中白天所食之米饭曰斋,其后又转指素食为斋。我们平时所称的“吃斋”、“持斋”与戒律中“斋”并无直接关系。

“斋”的意义和内容非常广泛。“斋”形容身心的清净无染。“斋”又指丛林中持斋期间所食之物,或法会时所供养之食。

“斋”是动词,指以食物供养僧侣,又指清心之不净的行为。

凡有持斋,则必有戒,故“斋戒”二字自古并称。如清心之不净谓之斋,禁身之过非谓之戒。故《大乘义章》卷十二日:“防禁故名为戒,洁清故名为斋。”由此可以对“斋”有一定了解了吧,从而不致于因肤浅的认识而闹出笑话来。

阿弥陀佛!(信息来源:摘自《广东佛教》)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读诵

  • 金刚经译文

版权所有:金刚经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