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
我每天撒一片白菜叶子往面包中间一夹。今天撕一片,明天撕一片,一片一片又一片,落入肚中全不见。
上世纪90年代我在深圳一公司上班,公司做的是大买卖。但是公司里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民愤,不是投资失败,不是管理低效,而是午餐的盒饭。
早晚两餐大家自己解决,谁都没有意见。午餐是公司安排,十块钱的标准,公司出。公司出钱,员工出气。
民以食为天。在我工作的那几年,盒饭的改革就不知道改了多少次。换个行政部经理,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准烧向盒饭。
深圳是大熔炉,天南地北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做盒饭的竞争激烈,也必须做出特色来,也做出了各地风格。
比如一开始上粤菜风格的盒饭,本地员工一律喜欢。外地员工喜忧参半。
后来上川菜,财务部四川人多,财务部喜欢,审计部的是江浙人,不喜欢。
然后再上湖南菜,工程部的喜欢,秘书们喜欢,司机不喜欢。
改成江浙菜,老板和几个高层喜欢,员工不喜欢。
后来改成自助式。每天比如来 40份盒饭,20份川菜,20份湖南菜,大家自己挑。
有的人工作回来迟了,喜欢的川菜风格的盒饭被人拿了。于是很生气,就向行政部提意见。
行政部又换了个法子,和楼下的饭店签订了盒饭供应合同。饭店提供了菜谱,大家自己点。
这很好,大家自己点。每天变着花样点,好了,大家没有声音了。每天点菜成了枯燥生活中的一个亮点。
好景不长,不久,问题又出来了。饭店毕竟是饭店,有时候来的客人多了。送盒饭就慢了。大家从12点等到12点45分,饭还没有来。那还得了,把这公司给炒了。
行政部经理说,那好,炒。
行政部经理足智多谋,机制创新,让两个盒饭公司中午各自送饭过来,大家自己挑选。
这不就是引进竞争机制了吗?接下来的局面颇为有趣。两个盒饭老板开始比拼开来。各自都在盒饭的质量上做文章,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
后来饭菜质量大家齐平,都是有限的一些花样,总不能给大家送鱼翅燕窝。于是螺丝壳里做道场,两个哥们在其他方面做文章。
一个买盒饭送香蕉,另一个就送苹果。一个买盒饭送苹果,另一个送西瓜。后来一家公司聪明,看公司小姑娘多,连酸奶都送上了。
我们很开心。
两个盒饭老板不干了,说我们这么拼,划不来。生意做不下去了,不干。
行政经理又开始想别的办法,联系了一家楼下小饭店。
中午我们一起去吃。这也很好,可以吃河粉、炒面、水面、盒饭
不久,又有问题出来了。
有人传言说,行政经理拿了回扣了。
行政经理气得跳起来。对老板说,还是发钱大家自己去吃吧。
老板说:那还不乱了,有的人出去吃一两个小时,不回来上班,你怎么控制?
其实要担心的反而是几个高层。一般员工都打卡,反而不存在问题。高层打卡豁免,你要是放他们出去吃午饭,那还了得?
不知道后来是怎么解决的。我走了。
现在人在美国,远离丰盛的中华美食,回忆这些往事,有些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味道。
现在没有人给我提供免费午餐了。每天早晨出门前我取两块面包,涂点花生酱,夹块火腿肉。我还每周买一棵大白菜,如同兔子一样,我每天撒一片白菜叶子往面包中间一夹。今天撕一片,明天撕一片,一片一片又一片,落入肚中全不见。就这玩意,我取个袋子一装,就把午餐对付了。
周围每个人的午餐也都是简单得让人吃惊。有的吃一个苹果。有的吃两片火腿肉,有的带上一点麦片一冲,就把问题解决了。
当年在深圳抱怨的人中也有我,现在,我不记得我为午餐抱怨过。我也没有看到周围有任何人抱怨过。
版权所有:金刚经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