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公怀瑾先生丨著述
出版说明
这本书原名为《孔学新语》,是南师怀瑾先生,在五〇年代末期,对少数学子的讲解整理而成。后于一九六二年,由「净名学舍」出版,记录者为巫文芳,校对者为朱文光。
有趣的是,那时的南师,正住在台北泰顺街六十巷的蓬莱新村三号,那里就是「净名学舍」,也是青年学子前来受教听课的地方。如编者后来所认识的朱文光、林曦、杭纪东、巫文芳等,都是当时经常前来求教于南师的学子。而南师所教,除儒学外,还有诗词文章,易学等,颇为多样。
在《论语》二十篇中,当时南师才讲了六篇。虽然只有六篇,但在台湾却开始发酵。首先是在军方,邀约南师前往讲演的,遍及陆海空三军,之后各界也陆续邀约不断。经过多年的讲解《论语》,累积整理,终于在十四年后的一九七六年,出版了《论语别裁》。
《论语》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典籍,南师幼年已经熟读。及长,因游心于佛道,且参究禅法有得,于再次重研儒学之际,则另为悟入儒学之精华所在,故于重新讲解儒学时,行文说法,不时流露禅风,以曾子悟道为最。
早在四十七年前,编者于南师处蒙赠《孔学新语》一书,始克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新观念。因念及时下青年学子之阅读习惯尚简,并为初学之方便计,特检出此书再版,趁机将文句略加口语化,并 将书名改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期能为年轻一代,略开易入之门。
此书再版,从文字输入计算机工作开始,到查证数据等工作,皆为晏浩学友于工余之暇担任,在此特别致谢。小标题则为编者所加。
刘雨虹 记
二〇一六年夏月
自序
髫年入学,初课四书;壮岁穷经,终惭三学。虽游心于佛道,探性命之真如;犹输志于宏儒,乐治平之实际。况干戈扰攘,河山之面目全非;世变频仍,文教之精神隳裂。默言遯晦,灭迹何难。众苦煎熬,离羣非计。故当夜阑昼午,每与二三子温故而知新。疑古证今,时感二十篇入奴而出主。讲述积久,笔记盈篇。朋辈咐嘱灾梨,自愧见囿窥管。好在宫墙外望,明堂揖让两庑。径道异行,云辇留连一乘。六篇先讲,相期欲尽全文。半部可安,会意何妨片羽。砖陈玉见,同扬洙泗之传薪。讽颂雅言,一任尼山之拄杖。是为序。
中华民国五十一年岁次壬寅
孔圣诞辰南怀瑾序于台北寓居
孔学新语发凡
我们作为现代的一个人,既有很沉痛的悲惨遭遇,也有难逢难遇的幸运;使我们生当历史文化空前巨变的潮流中,身当其冲的要负起开继的责任。但是目前所遭遇的种种危难,除了个人身受其苦以外,并不足可怕。眼见我们历史传统的文化思想快要灭绝了,那才是值得震惊和悲哀的事!自从五四运动的先后时期,先我们一辈而老去了的青年们,为了寻求救国之路,不惜削足适履,大喊其打倒孔家店。虽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些人到了晚年,转而讲述儒家的思想,重新提倡孔孟之学,用求内心的悔意,可是已形成了的风气,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根本已无能为力了!
其实,孔家店在四十年前的那个时代,是否应该打倒,平心而论,实在很有问题,也不能尽将责任推向那些大打出手的人物。原因是孔家店开得太久了,经过两千多年的陈腐滥败,许多好东西,都被前古那些店员们弄得霉滥不堪,还要硬说它是好东西,叫大家买来吃,这也是很不合理的事。可是在我们的文化里,原有悠久历史性的老牌宝号,要把它洗刷革新一番,本是应该的事;若随便把它打倒,那就万万不可。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有一个简单的譬喻:我们那个老牌宝号的孔家店,向来是出售米麦五谷等的粮食店,除非你成了仙佛,否则如果我们不吃五谷米粮,就要没命了!固然面包牛排也一样可以吃饱,但是它到底太稀松,不能长日充饥,而且我们也买不起,甚至不客气地说,还吃得不太习惯,常常会患消化不良的毛病。至于说时令不对,新谷已经登场,我们要把本店里的陈霉滥货倒掉,添买新米,那是绝对可以的事。
因此,就可了解孔家店被人打倒是不无原因的:
第一,所讲的义理不对。第二,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1)「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几千年来,都把它解释为父母去世三年以后,还没有改变父母的旧道路,这样才叫作孝子。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男盗女娼,他的子女岂不也要实行旧业三年吗?(2)「无友不如己者。」大家又解释作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好的,不要交不如我的人。如果大家都如此,岂不是势利待人吗?其实,几千年来,大家都把这些话解错了,把孔子寃枉得太苦了!所以我现在就不怕捱骂,替他讲个明白,为孔子伸寃。
这些毛病出在哪里呢?古人和今人一样,都是把《论语》当作一节一节的格言句读,没有看出它是实实在在首尾连贯的关系,而且每篇都不可以分割,每节都不可以支解。他们的错误,都错在断章取义,使整个义理都支离破碎了。本来《论语》二十篇,都已经过孔门弟子的悉心编排,都是首尾一贯,条理井然,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大家所讲的第二个问题,认为它没有体系,不合科学分类的编排,也是很大的误解。
为什么古人会忽略了这一点,一直就误解内容,错了两千多年呢?这也有个原因,因为自汉代独尊儒学以后,士大夫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惟一的批发厂家,只有孔家一门,人云亦云,谁也不敢独具异见,否则,不但乌纱帽戴不上,甚至,被士大夫所指责,被社会所唾弃,乃至把戴乌纱帽的家伙也会玩掉。所以谁都不敢推翻旧说,为孔子伸寃啊!再加以到了宋代以后的科举考试,必以四书的章句为题,而四书的义解,又必宗朱熹的为是。于是先贤有错,大家就将错就错,一直就错到现在,真是寃上加错!
现在,我们的看法,不但《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条理井然,脉络一贯,而且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如果要确切了解我们历史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神,必须先要了解儒家孔孟之学,研究孔子学术思想的体系,然后才能触类旁通,自然会把它融和起来。至于内容方面,历来讲解的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也须一一加以明辨清楚,使大家能够认识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的确是有其伟大的道理。如果认为我是大胆的狂妄,居然敢推翻几千年来的旧说,那我也只好引用孟子说的:「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何况我的发现,也正因为有历代先贤的启发,加以力学、思辨和体验,才敢如此作为,开创新说。
其次,更要郑重声明,我不敢如宋明理学家们的无聊,明明是因佛道两家的启发,才对儒学有所发挥,却为了士大夫社会的地位,反而大骂佛老。我呢?假如这些见解确是对的,事实上,也只是因为我多年学佛,才悟出其中的道理。为了深感世变的可怕,再不重整孔家店,大家精神上遭遇的危难,恐怕还会有更大的悲哀!所以我才讲述二十年前的一得之见,贡献于诸位后起之秀。希望大家能秉宋代大儒张横渠先生的目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今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担承起更重大的责任。我既不想入孔庙吃冷猪头,更不敢自己杜塞学问的根源。
其次,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的生平讲学,和弟子们言行的一部书。它虽然像语录一样用简单的文字,记载那些教条式的名言懿行,但都是经过弟子们的悉心编排,自有它的体系条贯的。自唐以后,经过名儒们的圈点,沿习成风,大家便认为《论语》的章节,就是这种支支节节的形式,随便排列,谁也不敢跳出这传统的范围,重新加以注释,所以就墨守成规,弄得问题丛生了。这种原因,虽然是学者因袭成见,困于师承所致。但是,最大的责任,还是由于汉、宋诸儒的思想垄断,以致贻误至今。
我们传统的历史文化,自秦汉统一以后,儒家的学术思想,已经独尊天下。生当汉代的大儒们,正当经过战国与秦汉的大变乱之后,文化学术,支离破碎,极须重加整理。于是汉儒们便极力注重考据、训诂、疏释等的工作,这种学术的风气,就成为汉代儒家学者特有朴实的风格,这就是有名的汉学。现在外国人把研究中国文化的学问也统名叫作汉学,这是大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自己要把这个名辞所代表的不同意义,分清楚才好。
唐代儒者的学风,大体还是因袭汉学,对于章句、训诂、名物等类,更加详证,但对义理并无特别的创见。到了宋代以后,便有理学家的儒者兴起,自谓直承孔孟以后的心传,大讲其心性微妙的义理,这就是宋儒的理学,与汉儒们但讲训诂、疏释的学问,又别有一番面目。从此儒学从汉学的范畴脱颖而出,一直误认讲义理之学便是儒家的主旨,相沿传习,直到明代的儒者,仍然守此藩篱而不变。
到了明末清初时代,有几位儒家学者,对于平时静坐而谈心性的理学,深恶痛绝,认为这是坐致亡国的原因,因此便提倡恢复朴学的路线,但求平实治学而不重玄谈,仍然注重考据和训诂的学问,以整治汉学为标榜,这就是清儒的朴学。由此可知儒家的孔孟学术,虽然经汉、唐、宋、明、清的几个时代的变动,治学的方法和路线略有不同,但是尊崇孔孟,不敢离经叛道而加以新说,这是一仍不变的态度。虽然不是完全把它构成为一宗教,但把孔子温良恭俭让的生平,塑成为一个威严不可侵犯的圣人偶像,致使后生小子,望之却步,实在大有瞒人眼目之嫌,罪过不浅。所以现代人愤愤然,奋起要打倒孔家店,使开创两千多年老店的祖宗,也受牵连之过,岂不太寃枉了吗?
现在我们既要重新估价,再来研究《论语》,首先必须了解几个前提。
(一)《论语》是孔门弟子们所编记,先贤们几经考据,认为它大多是出于曾子或有子门人的编纂,这个观念,比较信实而可靠。
(二)但是当孔门弟子编记此书的时候,对于它的编辑体系,已经经过详密的研究,所以它的条理次序,都是井然不乱的。
(三)所以此书不但仅为孔子和孔门弟子们当时的言行录,同时也是孔子一生开万世宗师的史料,为汉代史家们编录孔子历史资料的渊源。由此可知,研究《论语》,也等于直接研究孔子的生平。至于效法先圣,自立立人以至于治平之道,那是当然的本分事。
(四)可是古代书册是刻记于竹简上的,所以文字极需简练,后来发明了纸张笔墨,也是以卷幅抄写卷起。但因古代的字体屡经变更,所以一抄再抄,讹误之处,不免有所脱节,因此少数地方,或加重复,或有脱误,或自增删,都是难免的事实。
(五)古代相传的《论语》有三种,即《鲁论》二十篇,和《齐论》二十二篇,又在孝景帝的时期,传说鲁共王坏孔子故宅的堵壁,又得古文《论语》。但古文《论语》,和《齐论》,到了汉魏之间,都已逐渐失传,现在所传诵的《论语》,就是《鲁论》二十篇了。
(六)至于《论语》的训诂注疏,自历汉、唐、宋、明、清诸代,已经有详实的考据,我们不必在此另作画蛇添足的工作。至若极言性命心性的微言,自北宋五大儒的兴起,也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努力,我们也不必另创新说,再添枝叶。
最后举出我们现在所要讲的,便是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体验,摆脱二千余年的章句训诂的范围,重新来确定它章句训诂的内义。主要的是将经史合参,以《论语》与《春秋》的史迹相融会,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社会的紊乱面目,以见孔子确立开创教化的历史文化思想的精神;再来比照现代世界上的国际间文化潮流,对于自己民族、国家和历史,确定今后应该要走的路线和方向。因此若能使一般陷于现代社会心理病态的人们,在我们讲的文字言语以外去体会,能够求得一个解脱的答案,建立一种卓然不拔,矗立于风雨艰危中的人生目的和精神,这便是我所要馨香祷祝的了。
版权所有:金刚经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