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功德网

妙善老师

发布时间:2019-11-11 09:28:46作者:金刚经功德网
生命的奥秘除了觉悟的佛菩萨以外,各种生命都害怕死亡,那是因为众生不了解生命的真相。生命如同宇宙奥秘一样,使人们难以探索和破译。
一、生命的本源
生命及万物的本源是什么?就是宇宙那个无形无象、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的本性。生命的阴性物质是来自宙心发出的灵光(光子流)。生命的阳性物质是由被称为“宇宙蛋”的光团爆炸后,能量转化,阴极生阳,转化为肉眼可见的阳性物质。我们生存的银河系,可能就是由传说中的“盘古大帝”这个宇宙蛋的爆炸而形成。阴阳两种物质都源于道。生命就是由阴(灵体)阳(肉体)两种物质组合而成。不同的是,相对来说,低级生命呈现以阳为主,高级生命呈现以阴为主。所谓的“高级”或“低级”只是运行速度的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生命既然都来源于宇宙本性,那么,说明每一个众生原本就有佛性。众生来到这个世界,由于在这个世界上,物质对精神的诱惑力太大,众生误以为这个世界的东西都是实有可得的。整天向外追求,久而久之,也忘记了自己原本就具有的佛性,迷惑颠倒的久了,也和内在的真我本性失去了联系。由于长期在红尘这个舞台上游戏人生,也忘记了自己原是为了发挥佛的力量,加持这个世界的使命,甚至否认佛的存在。这就是物质对心理的作用和转化。这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是心物辩证关系中,物对心起的转化作用,可见物对心的作用和转化之力也非同小可。
但是,众生毕竟都有佛性,灵魂的深处储存着过去的佛种,因此,万事万物都具有宇宙的真我本性。为了寻找这个真我本性,所以众生在找不到自己的本性之前,永远不会满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永远不会满足的原因。但是,众生不知道,他要找的那个真我本性就在自身之中,万物皆有,本来早已具备。却一直向着外界的方向,追求外面物质世界的东西,来填补内在永不满足的空虚。却不知道,外面的物质世界只是本性中变现出来的妙有作用,是末而非本。
二、无限的生命层次
宇宙是无限的,因此,宇宙中的生命也存在无限不同的层次。佛家将宇宙生命粗略分为十法界,即地狱、饿鬼、畜牲、人、修罗、天、罗汉、缘觉、菩萨、佛。在每一界中,又可细分出无数的生命层次。每个不同的生命层次,都有着不同的时间、空间、速度以及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和沟通方式。
三维(长、宽、高)以内的众生称为“欲界”众生,都有基本粒子(阳性物质)组成的身体,其运行速度远在光速以下;四维(空间)的众生称为“色界”众生,以光的形态为身体,其运行速度可在光速上下摆动;五维(时间)、六维(速度)称为“无色界”众生,当他们处于深妙禅定之中时,连光体也没有。其运行速度一起步即超光速,对他们来说,已不存在任何空间障碍,可以穿透一切物体。虽然已达到超光速,但是,仍未突破时间和速度的极限,因此,还在三界六道之内。七维以上为四圣法界,已无任何时间、空间、速度限制,对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瞬间即到,无处不在。
生命是无限的,仅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而言,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说出地球生物种类的确切数字。那么,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主人的高级生灵,至今尚不清楚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更何谈对宇宙生命层次的认识。
我们人类的五官只能感知到三维以内,并且与人类生命层次较接近的生命,如动物、植物。对于其他万物,如石、土、水、桌、椅、冰箱、电视等物体,人们却认为它们是没有生命的。其实,它们也都有生命,只是生命层次较低,里面也有灵体,只是外形与人不同,本身没有主动的能力,它们只有从属性而无主动性。另外,在宇宙空间,绝大多数的生命是肉眼看不见的,它们充满空间而又不占有空间。
假设宇宙间有10大维层,把每个数的后面加上一个小数点,就可以变化出无穷无尽的维层,每个维层中又存在着无限的生命。
三、寿命和命运
从宙心不断地、自动地向四外放射光子流,产生出各种不同维层的生命。用天眼观看,生命就是一个光团,但维层不同,能量和亮度也不同。光频和亮度越接近宙心之光,其生命层次相对越高,反之,其生命层次也相对越低。众生虽然都具有宇宙不生不灭的本性,但表象上又显现出不同的变化速度。维层和生命层次越低,变化频率越快,显现出每一变化阶段的寿命越短。反之,相对寿命也越长。例如,宙心边缘的每一秒钟,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既是12亿8千万年。假如他们的寿命只有一百岁,其寿命就相当于我们403亿亿年寿命。可见不同维层的相对寿命差异之大。
众生每当一次阶段生命表象上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人类所谓死的时候,他的那团光本应自然回归,自动融入那宙心之光的本我之中。但是,由于众生执着有我、有为,动而不静,而真我本性是无我无为,清静无念,如如不动,使这团光的频率与宙心之光不能融合。而众生这些习气正与六道维层之光相适应,故总在六道里转世轮回。
人们通常以为,自己的命运是上帝、神佛来主宰和安排的。但你又想错了,上帝和神佛更贴进那如如不动的本性,怎会管你这些锁碎繁杂之事。一个人多生多劫养成的习气形成了自我个性,而正是这种个性,在决定着你一生或多生的命运和生存环境。正是这种个性,才使你背离了整体和自然,才使你淡忘了真我本性,而不能回归和融入宙心之光。因此,你的命运、生存环境及寿命都是由自心所决定。要想改变它,也完全由自己所主宰。因此说:我命在我不在天。
四、生命本来就不生不灭
生命也不是人们认为的有生有死,生命是不灭的,永不停息地循环在宇宙时空中。如同水,水可以证明宇宙和生命的本性。每当水分子表象灭亡的时候,其实它自然地、自动地蒸发(回归)到天上,从表象上看水没了,但人们从来不认为水是死了,而是认为它蒸发化成了水蒸气。在天上聚积到一定程度,它又化成雨水落下来,水似乎又诞生了。其实,它本来就没有生死,只是永不停息地运动在水、气、冰、雪雾的变化之中。众生也是如此,所谓生死,只是表象的一次阴(灵体)阳(肉体)分离、组合的变化过程而已。这种变化的表象使你大脑形成了错误的意识,所谓有生有死,只是你头脑和意识,怕死的也是你的头脑和意识,真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死。
生命如同水分子,随时都在流动和变化,只要你没有我执,这股水流自然会把你带到生命的终极——大海。在这股水回归大海之前,所流经的一切旅途中,它曾有缘遇到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只要你不攀缘留恋,就不会被其所障,终归大海。如果水分子想在路途上停留,想执着和得到沿途的草木沙石,只是妄想而已,其实它什么也得不到,只会障碍自己的自然回归。当然,水分子是不会动念攀缘的,因为它本身就具有恒顺众生的佛性。所以,水分子可以在自然的流程中回归大海。但是,人却不同,人执着于生命流程中的财、色、名、利,总想得到那些实不可得的东西。因此,人们被那些假象障碍在回归的路上,总在六道里转来转去,难以解脱。
生命临终的一念至关重要,临终时你记得什么,就往生到什么地方。如果你舍不得家人亲属,则会转成人或动物来到亲属身边;如果你执着性欲,只想做爱,临终时必然还是记得性欲,毫无疑问必往畜牲道去,因为畜牲除了第一需求的吃,第二需求既是性欲;如果你生前贪财,临终时就会舍不得你一生积蓄的财物,来世必转饿鬼道。生前的习气和爱好已经注定了你的临终一念,这一生的行为已经注定了你来世的命运,你今生这样的生活环境,就是你前世的习气和行为所决定的。因此,你今生有什么习气赶快突破吧,今生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赶快放下吧,以免又带到来生。你今生有这些习气,本身就说明你前世就没有突破。
正是因为临终一念决定你来世的生命去向,因此,佛在各法门经典里反复告诫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在点化我们,不要去执着那些过眼烟云、实不可得的东西。以免临终时难以放下。但可惜的是,众生迷而不觉,一是不相信,二是放不下。正是被你自己放不下的那个东西,障碍着你难以解脱。
五、异性相吸的奥秘
在人、动物、植物等各种生命中,有一个最普遍而又最神秘的现象,即是男女、雌雄的相互吸引和交配。植物虽不能动,花草也要自射芳香,引诱蜂蝶代为传粉。为什么异性之间会相互吸引?也是阴阳两种物质能量互根互存的驱使。
其实,每一个人或动植物都是由阴阳两种能量组合而成的,这符合阴阳互根的原理。如果你是男人,在你身上有51%是阳性能量,有49%是阴性能量。如果你是女人,在你身上会有51%的阴性能量,有49%的阳性能量。在每一个人身上,几乎都有一半的能量在沉睡。因此,每个人都会在不停地寻找另外那49%的能量,来填补这49%的空虚。因此,就产生了异性相吸,由此而产生了爱情和做爱。
天与地也是阴阳组合相对的生命,地水蒸发升于天上,天空下雨落于地下,是天地阴阳勾通和阴阳协调的一种方式。长期不下雨,地面干裂、空气干燥,万物都会生病,这就是天地阴阳不协调。男女异性之间如果缺少交往和做爱,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难受感。众生凡夫皆是如此,世上只有一种人不会向外追求这种能量的协调,那就是开悟的圣人。
开悟者并非不需要那一半能量,但是,开悟者知道自我本身就是阴阳合和而成,并不需要向外寻找那另一半异性能量。只要回归到本性上,自身就是最完美的阴阳合和体。但是,还在迷惑的众生,却不知道自己本身即是阴阳合和之体,只从表象上看到了男女、雌雄之别。其实,众生看到的表象都是阳性的一面,因为精、卵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的阳性物质,无论男女,都属于以阳为主的生命。只是阳中之阳(男、雄)和阳中之阴(女、雌)而已。通过结婚配偶,男女、雌雄整天生活在一起,表象上找到了另一半异性能量,但是,为什么他(她)们还是永不满足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他(她)们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另一半“阴中之阴”和“阴中之阳”的能量。所以,那种交合的满足只是生理上暂时的。众生在没有真正找到另一半能量之前,心理上总是偏在阴阳两边,就必然去寻找另一半,也必然被另一半能量所吸引。就在这种异性能量的吸引下,由于人们不明白生命的真相,总以淫欲来填补那无底的空虚和寂寞,才使人们淫欲心理越来越盛。
人们的淫欲心理养成的淫欲习气越来越重。但是,人们却不知道,淫欲乃生死之门。有淫必有“生”,有生就必有“死“,因此,淫欲乃生死之门。只要还未断掉淫欲,就在生死门内,难出六道,不能了脱生死。
开悟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他们已经悟透了生命的真相,本性中本来就俱全生命的全部能量,那一半能量就是“阴中之阴”和“阴中之阳”。他们通过修炼向内找,使内在的另一半能量在修炼中苏醒,并合二为一。他们既是男人,又是女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当修炼到一定层次时都会结圣胎(体内的那个金娃娃,佛家称圣胎,道家称道婴),这才是阴阳和合的产物。首先在他们的心理上断掉了男女之别,把众生平等地视为:皆是完美的阴阳合和之身。然后再通过修炼,激活那另一半能量。当另一半能量激活之后,那种真正的阴阳合和的感受,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能量通过中脉上升时产生的磨擦力,能使身心感到无比的喜乐,男女性交时那种舒适的感受却不及它的万分之一。但是,真正的开悟者却不能沉浸在这种享受之中,必须放下并突破这一关,否则仍难成道。我讲这些只能帮你从道理上突破,至于心理和生理的突破,那就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六、人道利于修行
要想不使自己的生命随波逐流,靠的就是悟道和修行。只有转为人身才能有更多机会修行。畜牲们整天要为吃喝奔忙,既要去寻找或捕捉食物,又要时刻提防自己被别的动物吃掉。吃饱后就是交配和养子,没有修行的时间和机会,更不可能听闻佛法和悟道。从表象上看,畜生道的寿命比人道短,但是,只要进入畜生道,要想出来就不容易了。稍大一点的畜生在畜生道里一般要转五百世左右才能出来,少说也要一万年。那些小微生物之类可能要在畜生道里待上几亿年之久。
饿鬼和地狱道的众生更是苦不堪言,只有受刑受罪的份,每天都在惊恐万状地经受熬煎,更谈不上修行。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道的一个月,饿鬼道的寿命最短是一千岁,相当于人道一千万年。寿命稍长一点的相当于人道几亿年。地狱道的一天是人道的二千七百年左右,寿命最短是一万岁,相当于人道十亿至万亿年。可是人生只有百年,与住三饿道的时间相比,简直就是一瞬间,所以说人身难得。
天道的寿命也很长,仅“兜率天”的寿命就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在天道的修行速度,远远没有在人道修得快。人间是苦乐参半,顺逆皆有。天人则样样如意,想啥来啥,种种现成,日日享爱,不思超越三界,当然修行不易精进。有一方世界称“北瞿卢洲”,那里人的寿命是一千岁,正是由于样样现成,事事如意,从不思念出离三界,因此也不相信佛法,所以那个世界与佛法无缘。三国时期的曹操,死后虽升天界,但几千年过去了,他仅仅才提高了0.1级的能量。而在人道,如果努力修行,用功得法,几个月或几年就可能增加1级能量,甚至更快。从各个角度来看,只有人道易接触佛法,但相比之下人道的寿命又非常短暂。佛在《大涅槃经》里说:“世有六处难可值遇,何等为六?一是佛世难遇,二是正法难闻,三是善心难生,四是难生中国,五是难得人身,六是诸根难俱。”所以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如不珍惜努力修行,更待何时?因此,修行人要有紧迫感,切不可有丝毫懈怠之心而空耗生命。
七、死后及再生之谜
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死亡是未知之谜。只有体验过死亡又生还的人和有一定神通的人,对死亡之谜才略知一二。无论从佛学的“不生不灭”道理,或是科学的“物质不灭”原理来看,都可论证到生命是不灭的。
生命表象上的死亡,是阴(灵体)阳(肉体)两种物质暂时分离的一种现象。灵体相对肉体来说是真我,肉体是房子和躯壳。但是,相对本性来说,灵体还不是真我,灵体只是真我本性阴性的能量外壳,而本性才是不生不灭的真我。灵体在宇宙空间不由自主地飘荡,随着你生前造下的业力之缘,又进入另一阳性躯壳中,新的生命又诞生了。转世之后,你可能还是人,也可能是一只老鼠,也可能是一棵小草。如果你生前特别喜欢宠物猫狗,就可能因缘转为猫狗,除非你是大彻大悟的觉者。
1、灵魂之迷
灵魂是一种带有阴性能量的光团,民间称之为灵魂。佛教的专用名词称其为“第八识”,即“阿赖耶识”,属于一种带有阴性能量的神识,而无阳性实体。因此,凡人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有天眼神通的人可以看见。灵魂出窍离开肉体后,可以看见自己的肉体以及身边的人在做什么。此时与他们已无法沟通,灵魂说话因无阳性的声音,所以常人是无法听见的。此时,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非常轻松舒适,如释重负。对于生前饱受疾病之苦者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解脱。灵魂出窍后丝毫也不带走肉身的残疾和病苦,但仍带有一些前世疾病的信息。在刚离肉体的几天里,灵魂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多生多劫以来所造的一切身、口、意业因,以及多生多劫养成的一切习气,如同程序,都储存在第八识里,灵魂无论转世到哪里,都会携带着这些信息。
因为灵体属于阴性物质,阴性物质有穿透性,因此,灵体可以从人体和物体中穿过,感觉非常轻松自如。一般来说,人的灵魂被称为“鬼”;动物的灵魂被称为“妖”;小植物的灵魂被称为“怪”;当众生修炼到比较高的层次,有了很大的能量,而又未开悟,灵魂的心理意识如偏极一方,此时则称为“魔”。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妖、魔、鬼、怪。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他们不了解,肉眼看不见他们,但第六意识有时又会感觉到他们,有天眼的人有时也会看到他们,因此,人们常感到迷惑和恐惧。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众生,只是我们对他们不了解而已。我们是以阳性为主的生命,他们是以阴性为主的生命,相互间不易沟通,才会产生恐惧。鬼都有五通,只是没有漏尽通,因此,鬼对我们世间的事,几乎什么都知道,但在道理方面又是较糊涂的,也保存了多世以来的各种习气。其实,他们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在同一体中,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人的肉体和灵体本来就是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的。
2、中阴身
何谓“中阴身”?自死者断气,灵魂离开肉体后,至转世投胎前的历程称为“中阴身”。这一中阴身的时间过程称谓“中阴期”。灵魂本应是一个光团,没有人身幻影之象,但由于生前执着肉体这个形象是我,故死后便有个“意生身”,即中阴身。只有大善和大恶之人,灵魂离体后,因能刹那间升降,则无中阴身。大善者可刹那间往生极乐或升入天道,大恶者则刹那间下至地狱,故无中阴期和中阴身。此时,中阴身是一团超光速的能量光团,极其轻灵敏捷,其智力是生前大脑的七倍。可以超光速穿透山河大地,于一念之间即可投生或到达他方世界。此段时间不长,或七日,十四日,乃至四十九日。若在四十九日内未投胎,则轮为孤魂野鬼,极难超生。中阴身每七日为一周期,每七日即有一次转世之机,因此,佛家的七七四十九天的助念,就是为了超度亡灵,助他免入恶道。
3、中阴历程
中阴身在刚离肉体的几天内,尚不知自己已经死亡。见亲属设供、埋葬或火化时方知自己已死。此时业力开始显现,由于中阴身经常处于昏沉不能自主的状态(由于业力的牵引),此时,无数的食人夜叉、野兽之灵、孤魂野鬼围绕中阴身紧追不舍,如同鹰犬争吃腐尸。由于中阴身不明白不生不灭之理,不知这种现象丝毫伤害不了真我法身,因此惊慌失措,恐惧万分,到处逃遁躲藏。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要消耗二级能量。如果生前悟道,深知法身空而不灭之理,此时没有恐惧,则不损或少耗能量。如果生前修行的能量比较高,临终时心识不迷,非常清醒,毫不昏沉,则无大碍。生前如能在梦中不迷,面对此境丝毫不惧,方有把握。
在中阴身游荡的49天之内,可交替见到五方佛界及各道之光,色彩亮度各不相同。五方佛光为极其强烈耀眼的蓝光、清净白光、金光、紫光、绿光;天道为微白光;人道为浅黄光;修罗道为淡绿光;地狱道为黑烟;饿鬼道为淡红光;畜生道为浅蓝光。因佛光极其刺眼明亮,中阴身见到此光皆不敢直视,吓得立即避开。而六道之光暗淡柔和,故愿接近,因此又入六道。在六道之光中,自己生前身、口、意对应何道,中阴业力就感应何道,此时,中阴身之光的频谱就对应何道。中阴身之光与此道之光频谱亮度很接近,因同类相聚,因此,同类之光在此时就越显而易见,故不由自主地投入了那一对应之道。如果对应人畜之道,此时显而易见之光,正是你来世父母的行淫之光。
4、中阴身行进方向
中阴身以其生前善恶业力不同,可感受行进方向上升、下降或水平飘移。若生天界,中阴身头部朝上直飞;如生前向往某一国,中阴身则平行横向飞越,瞬间投生于某国;如投胎为畜牲,则向前直视;如投至地狱则头朝下降落。
中阴身在行进中见景入境,若见天界宫殿,天神来迎,则转生天界;若见豪华宅院,则投生富贵之家;若见山石洞窟,深洞穴巢,则投生畜牲道;若见寸草不生之荒漠、戈壁、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则转生饿鬼道;若闻悲凄之声,身不由已地被驱赶到昏暗之处,中阴身感到烈火焚烧,则投生火热地狱,可能就是我们所谓的地心火热岩浆之处;若见寒冰酷冷,则投生冰寒地狱,可能就是我们所谓长年不化的冰山、冰川及南北两极的冰雪地带或海底。
八、生命记忆中断之谜
生命既然是不生不灭的,转世的过程证明了生命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但是,人们为什么记不得过去世的一切经历,这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谜。
生命是由阴性物质的灵体与阳性物质的肉体组合而成,生命的一切经历和记忆都储存在第八识(灵魂)中。第八识如同一个巨能数据库,能储存无穷无尽的信息。它调出信息的过程如同电脑,首先需要有充足的电能和电压,才能使电脑启动。灵魂在转世的过程中,中阴期间因被追杀而产生恐惧,要耗去一定能量。投胎之后,灵魂把携带的能量转化为肉体各部位神识,所谓的三魂七魄等各脏腑神识,以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内都分有神识。此时,灵魂原来携带的能量几乎消耗已尽。阴极生阳,以阳性为主体的生命诞生后,阴阳难以沟通,信息虽在,阴性能量不足,如同电压不足,电脑无法使用,无法调出信息来阅读。一旦在定中修出阴性功能,并达到一定能量,随时即可查阅前世档案。至于民间流传的“黄泉路上喝了迷魂汤”之说,只是迷信和比喻,并非如此。
但是,在我们周围,偶尔也能见到少数不忘前世之人。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特异功能尚未减退的幼儿。在性成熟之前,幼儿的“松果体”仍有透视作用,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事物。功能强一些的,还可以追忆自己过去世的经历。还有一些少数人,其中阴身在行进的路上比较清净,没有遇到饿鬼夜叉的追杀和缠绕,或者没有遇到各种外界磁场的干扰,因未消耗能量,并投胎较快,因此,阴性能量较强,也可记忆起自己以前的事。在较偏僻的山村之间易出现这种现象。但由于城市中各种磁场干扰较多,因而不易出现这种现象。
另一种属于“夺胎”现象。生前场能很强,突然暴死,中阴身转世前未遇饿鬼夜叉追逐缠绕之恐惧,很少消耗能量。在孕母怀胎八九个月或临生产之前进入母胎,赶走或控制原来胎内的灵魂(神识),可不受胎狱之苦。进入母体后,原胎中已有三魂七魄及各细胞神识,不必再消耗自己灵体所带的能量,因此,阴性能量较足,出生后仍可记忆前世之事。但是这种现象较少,而且也难以自主去夺胎而入,也是因缘而生。
有些高僧大德及佛菩萨,为了来世间度化众生,完成使命,因本具福报,可免受胎狱之苦,因此可以自选生母,夺胎而入,仍可保持过去的记忆和智慧,以备成人后度化众生。
九、中阴解脱之捷径
“中阴解脱法”是莲花生大士所传密法之一。莲花生大士系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三体合一,莲花生身之体。他曾言道:“修而成佛众皆有,无修成佛我独有”。所谓不修成佛之法,即指“中阴解脱法”和“颇哇法”等。
前面已讲过,中阴身在中阴期间可见各道之光,其中天界之光,明亮程度足以使人望而生畏。佛光更是难以形容,常人难以想象出它的亮度,如同亿万个太阳的凝聚之光,使中阴身不敢正视,立即躲避。如能毫不畏惧地勇猛投入此光,当下成就。但修行人生前未见过此光,无任何心理准备,一见此光必然生畏。因此,“中阴身解脱法”就是让你在生前做到心中有数,反复理解,加深记忆,使程序反复输入在阿赖耶识之中,临终只生一念:“毫不犹豫地直奔最强之光而去”。则可即身成就。
此法虽谓之“不修成佛之法”,但只是省去了长期吃苦修炼的过程,如果没有对佛诚信的前提条件,仍无成功的可能。不信佛法者,根本无缘接触此类捷径佛法。信而不诚者,即使有缘接触此法,但又不可能深信不疑,因此不能成功。其实,对佛与佛法的诚信,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修炼和磨性过程。
道家一生修炼金丹,佛家及其他门派修炼性光,其亮度及频谱与佛光近似,就是要在生前常见此光,做到心中有数。生前如能修出性光,如日中天,常显现于眉心,临终与佛光合一则有一定把握。修出性光就等于已经拿到了登达彼岸的船票。关于“中阴身解脱法”和“性光修炼法”,因内容较多,并有专门书籍和修炼方法,修炼者可专门阅读和修炼,在此不多赘文。
一般修行者,都把生命的解脱希望寄托于死后,在真正开悟者眼里只有当下,只有此时此刻,从不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把握的死后或来世。当下对生命的那一顿悟就是终极,当下对万缘的彻底放下既是解脱,当下一法不见既是如来,当下一无所求就是大自在。因此,真正的修行者在修行路上丝毫不会懈怠,决不把精进推到明天,成功的希望就在于觉悟今生,把握当下。
成功八要素
要想突破四维、五维、六维,成佛得道,首先要具备“法、侣、财、地、师、德、慧、悟”这八个要素,这是取得修行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法:
法的涵义有四,一是在修行道路上选择哪个法门。古今中外,法门诸多,使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除了各种宗教,仅气功门派就有上千种。宗教中则又是枝蔓繁多,仅一个基督教就下分两千多枝,佛教又分密宗、净宗、禅宗、天台宗等,其各种经典又号称八万四千法门,面对如此之多的法门,的确难以选择。
要想在诸多法门中选择出一种适合自己修炼的方法,首先要打破自己所在国家、民族的思想界线,在选修法门时不要受本国家、本民族的局限,只要符合标准即可选修。
第一条标准:首先要看其是否能讲透宇宙真相和生命的真相,能否将大道之理和基本原理讲得明白透彻,理通法自明。如果讲不透道理,怎能使你开悟?因此,在选修法门时,无论是何法门,只要是圣人所传,皆是真理,不要分别何好何坏,何高何低,它们同出一个法身,只是适用不同众生而已。要用平等心看待一切法门,更不要攻击其它法门。因为一切法都出自同一本性,无论你攻击哪个法都是攻击佛法,都是在分别和造业。
第二条标准:其法是否性命双修之法。有些法门只重“修性”,有些却只重“修命”,各偏一方,则影响成功的速度。如果只修性不修命,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心性无安稳的存身之处,神则不安。如同一个人住在到处漏雨进风的破屋里,怎能安心修道?相反,如果只修命不修性,仅要一个好身体又有何用?如同豪华室内住着傻子。其实,这个好身体也难以维持。因此,须选择性命双修之法门。
第三个标准:要选择适合自己修炼条件的法门,根据自己的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随缘选择。也可以运用自己的第六感觉或阴性功能对某一法门进行感知。比如,听闻佛法立刻心悦欢喜,你则与佛法有缘;在佛法里又有“穷学显,富学密”之说,可量力而行;如看到圣经爱不释手,你则与基督教有缘,因此,可随缘而定。即使是一家人,并不一定勉强去信仰一种宗教或选定同一法门,以免障碍自己的修行之缘。曾有一位与佛有缘之人,因其父母信仰基督教,自己却认为“一家人不能有两种信仰”,结果正是因为这种所知障,障碍了他十几年未敢深入佛法。因所知障使自己错过了十几年的修行机缘,实为可惜。
法的第二个涵义是:入某一法门之后,要选择好具体的修炼方法,从各个角度准确地掌握每一个修炼方法的技术要领。比如佛法里的修四禅八定,里面有很深奥的技术要领,在某一不同的阶段该如何修炼,都有不同的方法。同时,要根据自己的慧根类型以及某一阶段应选择的修炼内容,来循序渐进地修行。这对于加快精进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懂者可遵师指导,依教奉行。
法的第三个涵义是“学道时要博采众长”,取各宗教、门派之长,参透其中之理。有些门派标榜自己的最好,“学我的不能学他的”,甚至必须烧毁其他门派的书籍。这都是心胸狭窄的门户之见。应当明白,“法”只是修行工具,只是作用不同,而无好坏之分。因此,要选择先进而又适合自己当前修行的法,才能提高修行进度。但是,“修道时要一门深入”,进入专修阶段后,就不能三心二意,得陇望蜀。如果今天修此法门,明天修彼法门,等于走几步此路,又去走几步彼路,终无进程。如同上了几个一年级,结果还是一年级。
法的第四个涵义是:“不可执着于法”,法是修道的工具而非目标,若执着于法,则本末倒置,累及自身。因此,古圣贤教导我们“为学日增、为道日损”。在学道期间要博采众长,多积累知识。敲门砖的作用是敲门,一旦开悟,敲门砖已完成作用,因此要“为道日损”,将其放下。修心的本意就是要去掉分别、执着,如果执着于法,仍在梦中迷惑。因此,对法也不可执着。应明白“诸法空相,实不可得”。
二、侣:
“侣”的第一层含义是指你的生活伴侣和亲属。修行是在走一条与凡人思维完全相反的道路,凡人在为财色名利你争我斗。修行人则是舍私利而布施,走着一条舍得道路。因为修行不离生活,因此,家庭伴侣亲属是否对你理解和支持,也非常重要。如果对你不支持或极力反对,则对修心养性,布施积善阻碍极大。轻者使你心烦意乱,重者造成家庭不和。因此,要想修行精进,首先要使家和,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要以极大的耐心、爱心,去关心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以自身的良好心态来感得伴侣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经济、时间、环境、参悟、心理等。
有许多修行人不知道如何改变家庭,取得亲属的支持。在此,我教你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改变自己,不要再去埋怨别人,不要把眼睛老盯着别人的过错,要反观内照检查自己,修行不是在修正别人,而是在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气,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定力,提高自己的平等心和慈悲心。当你的亲属看到你改变后,他们才能通过你的改变,对你所修之法产生信心和理解。不仅会支持你修行,他们可能也会走上修行的道路。你不必怀疑,有许多人已证过此路。
在你这一生临终之时,侣的意义则尤为重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判定人的死亡,是以断气无脉为准。这种判定并不科学。其实,人在死亡之后,灵魂并非立刻离开身体,有时会长达四至八小时才离开肉体,最长的还可能长达十二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灵魂特别需要安静,不希望别人干扰。如果亲属大哭小叫,急于洗身更衣,则对其灵魂的安定极为不利。这时如果灵魂稍有烦躁,顿生瞋恨之心,其再转世的生命层次则急转直下,因为人在临终时的念头决定他转世的境界。因此,亲属如懂此理,则应该帮他助念。佛教及许多宗教都有临终助念之仪。
灵魂在脱离肉体后及转世前的阶段中称为“中阴身”,此阶段可长达四十九天。此时“中阴身”恍恍惚惚,迷惑昏沉,如同人在梦中,对宇宙空间的各种阴阳信息及磁场的干扰常常迷惑,惊恐或无所适从,如有因缘,很容易坠入三恶道。佛家更讲究助念,而且是助念七七四十九天,以便“中阴身”的解脱。这时的助念则是在时时提醒“中阴身”心中念佛,免入恶道,并向预期的超高级生命的神、佛升华。那些出家修行之人,临终有同修同道助念。对于在家修行之人来说,此时的伴侣亲属如何作为,则关系到“中阴身”下一世的命运和前途。因此,在家修行之人,要在这一生中,首先度化自己的伴侣和亲属,使他们懂得并深信此理。否则,你修行一生,临终却被自己最亲近的伴侣,在哭叫更衣中断送了你一生的努力,细思想之,多么可惜、可悲、可叹!可见侣之重要。
侣的另一层涵义是指修行的伴侣,在修行大道上,常结善缘,尊重师缘,是保障你树立正知正见不走邪路的重要因素。尊师才能重道,才能在此缘中得道。同时,正确地选择修行同道也尤为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则易受到旁杂思想或邪知邪见的感染,易偏离大道,有时接触一两次恶知识或恶友,就会断掉自己多生多劫的慧命。当你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偏知邪见,不仅不能精进,而且是越精进反而离道越远。
三、财:
财有两种涵义,一指财是修道人必不可少的道资道粮。古人云:“无财不足以养道”。你要想修道,首先必先学道,学道需交学费。游历名山大川,遍访世间高人,为寻拜明师,求法学道,需要川资路费、学费,以及对师父的供养。现在社会有些自私自利之人,认为学功、学道不该交费,这是一种只想得,不想失的自私观念。宇宙法则是能量守衡的,得与失的总量是相等的。只想得不想失的人,反而什么也得不到,得来容易不会珍惜,早晚还会失掉。而且欠了别人的钱、情之债,加上利息,在阴性程序的控制下,早晚必还。因此,小便宜是不可占的,俗话说:“占小便宜吃大亏”,既是此理。
宇宙法则不仅是得失平衡,而且应该是先失后得,如同进商店购物,须先付款后拿东西。学法求道也是如此。在商品社会中,各种法也是一种商品,有它无形的,或者可以说是无价之宝的无形资产,而且你在学法求道中所付出的,远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有时师父给你一句话则千金难买。你在学法求道中付出一些微薄之资,也是在用你的劳动所得换取别人的劳动,是一种价值交换,符合商品经济规律。但是“道”又是一种无价之宝,有时师父给你一句话,则可使你受益终生,或者教你一招一术,足以使你养家糊口,得益一生乃至多劫。因此,在学道中的价值交换又是非等价的,只要你愿意舍,所得到的无形价值,远远超过你付出的有形价值。
可是,人们往往迷惑留恋于表象的钱财,连一点学道学法的微薄之资都不想舍,甚至毫不掩饰地说:“如果不收费我就学,收费就不学”。而不知道自己生生世世挣了多少钱,又花了多少钱,何止千金?其结果连开悟也未达到。如果为自己求道学法都不想舍,又怎能为众生去舍?更不可能彻底的舍。正是因为不愿舍,才障碍着你生生世世难出六道。
财的第二个涵义,是不要把财看得过重。如果你明白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要突破四维、五维、六维,达到超高级生命,成佛得道,首先要能够舍掉以财为总代表的三维物质利益。如同我们上楼梯一样,要想上一层台阶,必须先把脚离开下一层台阶。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舍”,先失后得,不失不得,小失小得,大失大得,彻底的失才能彻底的得。何况钱财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身外之物,其本性是实不可得。因此,要把它看淡、悟空。修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点一滴培养你舍的精神,一点一滴的小舍,正是为将来彻底的舍打下量变到质变的基础。但是,很多人修行未果,就是败于舍不得财,因为财是一切利益的总代表,故财舍在修行过程中也尤为重要。
四、地:
“地”是指修炼的环境。一般要选择环境清静,空气清新的地方。同时还要注意地下磁场,如果选择地下磁场不适之地,不仅不利于修炼,而且易伤身体。选择时主要靠看光或其它感知功能来判定。如果不会看光或感知,可以在此打坐几次,如感觉良好,则可以在此修炼。如果总是不舒服,则可更换地方。
修炼环境还包括你经常接触的人,如出家修行的僧、道,长住在寺院、道观,在这种集体专修的环境中,其环境本身就时时刻刻熏陶着修行之心,是一种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参悟、集体并进的良好环境。
但是,世间毕竟还是在家修行的人较多。在家修行之人由于居住分散,各自为是,缺少相互参悟和提醒、鼓励之机。再加上天天接触世俗之见,随顺各种习气,如无恒心、定力、悟性,则很容易盲修瞎炼,长进甚慢,或是误入歧途,或是因惰性半途而废。因此,在家修行之人应寻找那些在修行方面知识渊博、悟性较高的善知识,能经常在善知识的指导和磁化下提醒精进。如有条件,修道人可常定期或不定期地聚集在一起,相互参悟,相互鼓励,并在集体汇成的巨大场能里共同提高。
五、师:
师有几层涵义:一是学法修佛入门时,要寻找和选择自己的师父或指导老师。俗话说:“离师无法,离法无成。”选择师父或导师的标准,并非看其有多大名气,多大年龄或多老的资格。主要应选择“明师”,所谓明师,就是明白大道之理及宇宙真相的师父。至于名气、年龄、资格等都无需计较,对于长相和身份更不可以貌取人,俗话说:“真人不露相”。一般人都认为世界冠军水平高,站在人前显赫出名、立功受奖的都是世界冠军,实际上是其教练的水平高。如果没有通达原理,指导得当的教练,就不可能培养出世界冠军,世界冠军固然水平高,但仍然是教练手下的产物。因此,要选择参透原理,品德高尚并深明大道之理的明师。如果选择了连他自己都不明道理或分别心较大的师父,怎能指导他人修佛证道。求拜明师,是帮你破迷开悟。当你不知道路时,要给你引路,把你带领到认识路之后,你能进入了正常的修行状态,则是开悟,古时称“出师”。开悟之后,才可以自己把握修行方法,才算进入正式修行阶段。
师的第二层涵义是:要想求道、学道必须恭敬师父。古人最讲究“尊师重道”。古时,学生成年之后,除了名字以外,还要起“字”和“号”。为了尊重,同学和旁人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称“字、号”,唯有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可以直呼其名。对师如同其父,故名“师父”,可见古人对老师的尊重非同一般。因此古人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之师,终生不忘”,“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父母虽对自己恩重如山,但只给了你一生的生命,但师父给你的却是慧命,慧命却是多生多劫所难以得到的。尤其是在修道过程中对师父尊敬与否,首先是一个道德品质问题。如果一个徒弟连自己的师父都不礼不敬,更不会慈爱众生,这样的人学道何用?因此,师父是不会把真技绝学传授于他的。试想,一个没有慈爱之心的人,学了高功夫只能祸害众生,师父如果把高功夫传授给他,等于师父也跟着造孽。因此,古代一些明师高人为了避免后患,许多高功夫“宁可失传,也不误传”。
尊敬师父,还要经得起师父的考验和长期磨性,古时有“徒弟、徒弟、三年奴隶”之说。古人学手艺,学功夫,要给师父干各种杂活,以作为对师父的供养,有时还要忍受师父的打骂。有些人不能忍受而离师回家,结果是一无所获,半途而废。其实,师父并非有意折磨徒弟,是在帮徒弟磨性,让你明白功夫得来不易,才知珍惜。使其降低心位,空掉自我的一切,你才能很快接受师父传授的东西。古时传授功夫一般是言传身教,为防失密,非常高级的功夫则以心传,只有心位调整到极低的徒弟,甚至师父给一个“眼神儿”即能深解其意,方可心传。古成语中“心领神会”正是如此境界。
古时有一典故:一师收教三徒,三年内只让干杂活和练基本功。三徒性急难忍,认为跟这个师父已经没有什么可学了,想辞师而去。师父说:“你们想走可以,须先去办一件事,到河边取回沙、石子、水各一满盆”。取回后,师父将一盆沙倒入石子盆中,沙不见了,又将水倒入石子盆中,水也不见了。师父问三徒:“满了吗?”三徒恍然大悟,非自学功夫已满,实是自心太满。三徒跪地拜师,继续求学。所以学功求道要有恒心,经得起磨性,勤奋求学,刻苦精进,持之以恒,方能得道。
尊师重道、持之以恒还体现在,当师父处于低谷、有病或遇师难、法难之时,能否与师同舟共济,心不退转,并经受长期的磨练和考验,才能跟定明师,随师成就。
师的第三层涵义是:在学功求道中,到了高级层次,不是谁都可以学,也不是徒弟找师父,而是师父找徒弟。要想学高功夫,首先须具备“德、悟、慧、缘”四个条件。德是指道德品质要求极高,因为“德高才能功高”。二是要有极高的悟性,才能达到心领神会,领悟精髓。三是要有很好的慧根,否则教也难会。四是要与本师有缘,如无缘分,虽相遇而不识。如无缘则“踏破铁鞋无觅处”,如有缘“得来全不费功夫”。一般来说,与本师前世就有师徒之缘,今生上师可凭前世打入徒弟灵体的法印寻找本门之徒。因此,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的第四层涵义是,同修同道之间要虚心谦恭,相互学习。“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修行人应当明白,修行是在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气,而不是在修正别人。而许多修行人都有专挑别人毛病的习气,这就颠倒了修行秩序,是专门在修别人,而不是在修正自己,这仍属于偏见和习气。因此,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专挑毛病,反而自满,失去取长补短之机。即使是自己百分之九十九都强于别人,别人有百分之一优于你,也要虚心地向人学,学到这百分之一,自己才能达到圆满。如果只看到别人那百分之九十九的缺点,则失去了那百分之一的所获。挑人之短于人于己都无利。学人之长,不仅利己,也可勉励他人扬长避短,提醒求学改过之心。此乃功德。因此,有智慧者不仅可以人为师,还能以万物为师,因为“道在万物中”。
六、德:
修行主要是修德。但是世上很多人对“德”之涵义并无深解。俗话说:“积德行善”,故世人误认为“行善既是积德”。把单纯的做好事认为既是修善。修道中的“善”和“德”都是广义的。那么,“德”的真实涵义是什么呢?
古人在入定状态下,以其神通发现宇宙蛋刚爆炸时,最初的模式图是以十四个圆组合而成,而且这十四个圆均匀围绕座落在同一个圆心上。这就是古人在造字时将“德”字的右半边写成“十四一心”的用意。这种形象化的造字,其真实内涵是这“十四一心”的宇宙模式图,包涵了宇宙的总规律,也是宇宙本性的显现。左半边的双人旁是在提示人们,人人都要按照宇宙本性及规律去办事,使每个人的行为紧紧地靠在宇宙本性和规律上,人类才能长久不衰。所以古人把“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可见其用意之深。
佛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也为我们揭示了“德”的真实涵义,观音菩萨在谈到自己的修证过程时说:“如果众生在苦恼灾难中,怖畏恐惧中,能一心称我名,就能从我身心中,得到十四种无所恐怖的功能德用。”也就是说,这十四种功能德用出自一心。
古人为了让人们更进一步理解“德”,又把“道德”二字并为一词。“道”即宇宙本性,大道无形。对于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如此抽象之“道”,使人们无法可依,因此,“德”是由无形的“道”生出有形的模式,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有形的标准作为行为准则,方可依“德”行“道”。所以有德才合道,无德则逆道。“修行”正是古人悟出了其中的奥妙,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使自己的意、言、行逐渐合于道,故称“修德”、“修道”。
要想修德,使自己的行为逐渐贴近道,首先须研究道的特性,懂得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规律,逐渐靠近宇宙本性。因此,我们无论认识某一事物,都要从道的角度去看,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一事物。而我们一般人看问题和认识事物,只从“自我”及分别的角度来看,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定是非,来进行分别取舍,岂能不错?即使是从两、三个角度来看,仍然离宇宙本性相差甚远。人类所作所为大多是违背宇宙自然规律的,所以反过来,宇宙自然规律必然要惩罚人类的多种不规行为,这就是人类共业所受的果报。
即使是从宇宙八个角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也只能是基本正确,不犯大错而已。宇宙八大规律包括:“阴阳根本律”、“宇宙因果律”、“天人合一律”、“五行生克制化律”、“蛹动螺旋律”、“宇宙自控调谐律”、“质量互变律”、“中成极反律”。从宇宙八大规律中,每条又可分出八条规律,八八六十四,能从这六十四面来研究事物和处理问题,才能不犯大错。
佛家看待事物也是从八个方面:“体、相、用、因、缘、果、事、理”。这八个方面总结得非常简捷精辟。而且也是每个方面又可分出八面,六十四面中每一面又各分八面,以至无穷。世间的上智之人观察事物能达六十四面,但在人世间上智之人极少。绝大多数人看问题都是以我为中心,以自我见解、习惯、利益为标准,完全无视宇宙规律,所以大多是背道而行。但是,由于人们有“我执”而自私,都不愿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因此执迷不悟。岂不知,谁看待事物越靠近自我,个性习气越强,离道越远,只有忘我,才能真正进入真我本性之中。
修德标准除了要研究把握宇宙八大规律以外,更重要的是应逐渐去贴近哪个无形无为的道。
在修德的具体标准中,能够融入世间生活、工作的“八德”、“八念”是宇宙规律的具体运用。
八德:
一、功高,不专横傲慢; 二、位显,不以权谋私;
三、受荣,不得意忘形; 四、遇挫,不颓唐弱志;
五、临财,不见利忘义; 六、见色,不起淫生邪;
七、待人,讲利他宽宏; 八、营职,比鞠躬尽瘁。
八念:
一、尊师重道 二、礼让和气
三、整体意识 四、效益效率
五、爱国守法 六、遵纪保密
七、勤俭持家 八、守信重义
“八德”中的前六条,是对宇宙八大规律中“蛹动螺旋律”、“中成极反律”的认识和具体运用,并且暗涵了“阴阳根本律”、“质量互变律”和“因果律”。同时又包括了佛家“戒、定、慧”的修持。对平时所遇的一切外界环境要能做到“我心如如不动”,不正是在修定吗?不正是“随缘不变”的具体运用吗?“七、八”两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及舍己利他的上士标准。不正是让你舍己忘我,回归本性吗?
这“八德、八念”的修德标准,如果作为企业的道德标准,每一个职工都能如此律己,则企业必兴旺发达。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如此去做,国家必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稳定长久。
修德的层次又分“三士”标准。修下士者,利己利他;修中士者,利他利己;修上士者,舍己利他。此“三士”标准中的共同之点都是“利他”,而且层次的高低关键在于“舍己”的程度与“利他”的程度。下士是先利己后利他,在利己的同时利他,但不能损人利己,这是修人道的标准。中士则把比率颠倒相反,是先利他后利己,在利他为目的的同时利己,这是修天道的标准。上士标准则是舍己利他,达到无私忘我状态,这是修菩萨道的标准。上士开悟之后,深知彻底的舍才能彻底的得。这里面不加杂丝毫的为自己所求,在舍得同时并不是为了得,不仅能彻底的舍,而且舍得自自然然,毫不造作,毫不攀缘。
因此,要想修德,首先要认真研究把握宇宙八大规律及宇宙本性,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七、慧
“慧”是指慧根,顾名思义是智慧之根。一般人很难理解,慧根和“天生聪明”并非等同。天生聪明是指阳性大脑生下来就聪明,是指“后天”。而慧根是指前世修行的基础及靠近宇宙本性的程度。每个人的本性、智慧都是一样的,都是本性中本来俱全的,因此说,这种本性的智慧,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无别的。所谓“在佛不增,在凡不减”。但表相上为什么又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烦恼、不良习惯及各种我执我见造成的障碍,使自己生活在迷惑颠倒之中。看不清宇宙和事物的真相,因此,造成了不同的慧根。谁的障碍越多,迷惑越重,背离本性、真相越远,慧根也越差。反之,慧根越好。
智慧是本性的自然显现,对众生都是平等无别的。如日当空,众皆可见,有障碍者,如云遮日,不显智慧。关键在于我执、我见造成的各种心理障碍。由于心理障碍程度的不同,相距规律、本性的远近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慧根也不同。
对于修行人来说,慧根优劣相当重要,它虽然是前世修行程度的见证,但又是今生修行的基础。譬如:有些人前世修过佛法,今生一听到佛法即心生欢喜,则可能在佛法中修行得度。但是,在佛弟子中又存在各种不同的慧根层次,都与前世修行程度有关。有些人前世与基督有缘,今生则喜读圣经,在基督教中操练得度。但有些前世与各种修行法门无缘者,以自己我执我见、不良习气为主导的人,背离本性甚远,慧根较差,今生你怎么劝他都不愿加入修行。有些慧根更差的还会讥讽、攻击、诽谤他人修行。这都是因为前世所修的慧根不同。
前世慧根较好的人,对于今生修行非常有利。闻大道之理或听闻佛法则心旷神怡,心生欢喜,理解和接受速度比常人快。因为在前世修行过程中已经有听、学、悟、修(闻、思、修)的基础,如同过去已输入有关程序,现在一经调出立即生效。慧根较好,如果今生不修,非常可惜,不进则退,以后不知何世才能碰上修行的机缘。因此,今生要把握良机,在良好慧根的基础上努力精进,早成正果。
对前世慧根较差的人,应当自知过去的基础尚未打好,不要恢心丧志,要比别人更下功夫,努力修行。慧根较差最好的弥补方法有两条,一是勤奋刻苦,努力精进。二是提高悟性,提高悟性则可以加快破迷破障,破障越快,离规律和本性越近。
有些人慧根较好,平时会自然出现一些特异功能,佛家称“神通”。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由于尚未开悟,把神通看得很重,各种神通究竟有何用途?一是可以验证自己修行的程度,离明心见性的距离。二是神通可助你悟透宇宙和生命的真相。古今许多有“天眼通”的人,以其天眼洞察宇宙人生而开悟,直达明心见性。三是在随缘度众生的前提下,有时需要示法,可用其神通来验证一些真理,以启发他人开悟,这时可以运用自己的神通。但丝毫不能夹杂卖弄显示的念头,更不可居功傲慢,如果夹杂则是动念造业。
八、悟:
“悟”是指悟性。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可使生产力成千、万倍的提高。在修道过程中,悟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很有相近之处,只是一阴一阳而已。
悟有浅悟、深悟之分。但“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己思想上的重重障碍。因此,悟的过程和关键就是破“所知障”。笔者为什么把“破障”写在本书的最前面,而且“破障”一文中又把“障碍在内不在外”放在第一篇,正说明破障的重要性。如能破除一层障碍,则接近一分本性。因此,破障越多,离本性越近,最后见性成佛。
悟有小悟大悟之分。小悟是悟一些功法,修行方法的原理,使自己在修炼、修行技术、方法上提高速度。学习功法不要死记其中的一招一式,参悟修行方法,也不能死守其中的一戒一持,而是要悟透其中原理。悟透佛法原理,你就能举一反三,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出各种更灵活高效的法门进行运用。悟各种修行方法也是如此,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不明此理,只死守戒条,也可能这一生就白白死在戒条里。
谈到悟性,我们就先悟一悟“西游记”给我们的启示。《西游记》中描写了四人西行取经,其实是在描写一个修行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心世界和修行过程。他既有唐僧的慈悲善心,但执着慈悲的同时却又造下恶业,因为善恶是一不是二,俗话说“小慈悲生祸害”;他又有孙悟空聪明灵活的慧眼悟性,但过于争强好斗,缺乏耐心和慈悲;他又有猪八戒贪吃好色,贪财懒惰的各种习气,被外境财色勾引,因而常起半途而废之心,回高老庄享福之念;他还有沙悟净本分老实的特性,但由于过于老实,则有时显得愚钝。作者巧妙地把一个人的各种思想性格和各种习气,以及他们在修行中的转化过程,通过四人活灵活现地演示出来。是为了让世间的修行人以此为镜,时刻对照和检查自己的不良习气,以利修行。
孙悟空虽有广大神通的七十二变,但仍然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此处如来佛的掌心则代表宇宙总规律,暗谕你再有神通也跳不出规律之掌。所以,“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为大道”。宇宙的本性是真空,因此,给他起名“悟空”,以“悟空”来对治执着神通,点化他“神通”是末而非本。对于猪八戒的贪图财、色、名、食、睡,要用佛家的各种戒条来对治,故起名“八戒”。对于沙僧的愚钝则以清静心来对治,静能生定,定中生慧,智慧出现才能消除愚钝,因此起名“悟净”。给三人戴在头上的“紧箍”,实际上就是“戒律”,使其自我约束,改正习气,才能坚持西行,取得正果。“紧箍”提示我们,要以规律为戒条,时刻自觉约束自己,不可任随和放纵自身的习气。他们的紧箍都是自己戴在头上的,寓意修行持戒要自己主动约束自己。因此,真正的修行人要自觉约束自己,等于给自己戴上一个无形的紧箍。觉悟者明白,宇宙间最根本、最大的戒条宇宙本性,能时刻把握在宇宙本性上,就是守根本戒,也是最究竟的戒。
我们如果从生命维层上来悟,孙悟空出世之前是一个石猴。石头属于一维生命层次,经过多年运化修炼,可以达到灵性极高的三维猴子,再经过多年学道修炼,又可以达到神通神变的四维至六维以内的层次。而唐僧、八戒、沙僧原先是四维至六维天界的层次,由于天福享尽又被“四舍五入”法则给退转至三维层次,只是由于上世慧根好,有些神通而已。这又向我们揭示了宇宙维层的蛹动螺旋规律,在四维六道中不升则降,循环不已。提示我们通过修行可以突破维层而升华,造业也可使生命层次下降,向人们明示了修行的作用和果报。并向人们明确揭示了“宇宙蛹动螺旋律”。
所谓的取经过程,完全是对修行人的磨性过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过一难则离西天近一步。这里的“西天”指的是真我本性,而不是某一个具体地方。那么,为什么要经历八十一难呢?佛家将思惑分为三界八十一品。我们所处的欲界天有九品。色界天有四禅天,每层天有九品,四九三十六品。再往上是无色界天——四空天,每层九品,共三十六品。合计共八十一品。寓意修行路上必须突破八十一品思惑障碍,才能冲出三界,成佛得道。
再想,魔都是来自何处?几乎都来自佛的身边,说明佛与魔是同一法身,因此说:“小魔成小佛,大魔成大佛,不魔不成佛”,可见佛与魔也是一不是二。
西天取经的磨性过程,也同样是“舍”得过程,磨性帮他们逐渐改掉自己的各种不良习气,使自心逐渐清静。最后在西天藏经阁中取经之时,两位佛向他们索要“小费”。有些人不明此意,心想:“佛界办事也要送礼收小费”。其实是误解其中涵义,佛界是九维以上的生命层次,何须用三维“金钵”?佛是在试他们愿不愿意彻底的舍。他们随身所带唯一值钱的只有这一紫金钵,愿意连最后一件东西也舍掉,才能成佛。修行人如有一样事物舍不得,下世则必因此因缘而生,不可成佛。
以前曾有一典故:一位修行极高的老太,临终前得一孙儿,千喜万爱,舍不得孙儿,死后因此因缘而转世一女童,长大后由因缘又嫁给了她的孙子。娶嫁这天,来一高僧大笑曰:“古古怪,怪古古,孙子娶祖母,亲朋锅里煮”。当事人全然不知,而高僧可以看到过去的一切:祖母因舍不得孙子之因,又转世回来嫁给了孙子。以前的亲朋因作恶转世为猪、羊。因与其有缘,则被自己以前的亲人给炖煮于锅中。因此,有一样不舍则有一样因缘果报。只有从心底里彻底的舍去万缘,达到一法不见,一无所求,才能成佛得道,彻底解脱。
因此,悟的第二层涵义则是悟“空”,悟大道之理,悟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当你把这些都悟透了,你就是一个觉悟的人,觉悟即可证到佛性,不觉悟乃凡夫。因此,佛与凡夫的区别就在于觉悟与迷惑。
要想觉悟,你必须首先放下自己各种思想障碍,“悟”是打开你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但是,这里所说的“悟”,不是阳性大脑的思维,而是在入静入定状态下,回归真我本性,真我本性中本来就已俱全的真实智慧则能自然流露。
以上八要素,是取得修行成功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修行者可以自我对照,如有缺项,要尽力弥补,否则因一条不备而前功尽弃,实为可惜,故应努力使之完备,方可成功。
我在讲课时,有个别同修提出异议,认为这八个方面并不一定都要具备,也同样可以成佛得道。例如,有人说:“从师的方面讲,老子就没有听说过他有老师”;“从修行之地来讲,就不一定要有较好的磁埸”;“从财的方面讲,没有财的贫穷人也能修成佛果”。关于这些问题,解答如下:
在前面的“树立正知正见是修行的首要因素”中谈到,“三世因果,贯穿时空,谓之正见”,“本性是空,不住表象,谓之正见”。从阴阳根本律中阴阳互根的角度来讲,只看阳而不知阴也是偏知偏见。
从师的方面讲,既不应该从某一生某一世来看其是否拜过师,又不能只从阳的一面看其是否有阳间的师父。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生一世修成的,都已经修了无量劫,在这无量劫中,我们每一个修行者都会有无数个师父对你进行指教。在其中的某一世或某几世中,可能因机缘问题不会遇到老师指点。但是,这还只是对阳性师父而言,那么,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阳而不知阴,只看一生,而脱离三世因果来判断问题,这就落入了偏知偏见之中。每个修行人,都有其阴性师父,只是层次高低有所差异。另外,在以上所讲的“师”中,还包含同修之间也同样是师,万事万物也是师。甚至,佛在经中还讲过,当佛不在世时,可以戒为师,以经为师。这些都是师的范围。那么,有人说,“老子是无师自成”,这又是一种只看今生,未联系三世的偏见,老子本来就是成就者,我们所知道的老子来世间,其实已是他成就后的倒驾慈航,但是,在他过去无量劫的修行中,同样也有无数个先师对他进行过指教。另外,即使是那些倒驾慈航的再来者,在上界也同样有佛菩萨在时刻关注和点化他,以便使他早日恢复原有的智慧,在世间度化众生。因此,即使是老子在他身为“老子”的那一世没有阳性的师父,也同样有上界的阴性师父对他进行关注和指导。因此,要想明了事物的真象,不能只看阳而不知阴,也不能只看表象而不明实质及深层的内涵,这样就易落入偏知偏见之中。
关于“财”的问题,无论你今生或某一世财多财少,但首先都要有一定基本维持生存的条件,只是多少各异而已。这还是从某一生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这一点来看,也已确定了无财不足以养道。
如果只从一生一世来看,又落入了偏知偏见之中。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多生多世财物的布施也是阳性和表象的一面,但是,这种多生多世的布施所积累的阴德,它的总代表就是福报,在佛家称为“福德”。要想修成佛果,必须要福、慧双修,缺一不可成佛,如果只有慧而无福德,充其量只能修至罗汉层次,还要在极乐世界中长期进修福德,或者倒驾慈航,回到人间加行福德,只有等福慧具足时方可成就佛果。如果只有福德而无智慧,只能修得人、天福报,不能出离三界。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财的阴性一面所积累的福报,也是成佛得道的必要条件。
关于“地”的问题,地不是单指修炼打坐地方的地磁如何,它首先是需要一个清静的环境,我们要想修禅定,就必须有一个清静的环境,对于初修者来说,别说修禅定,就是念经、念佛,如果没有一个清静的环境,你也同样念不下去。即使你修定已达到较高的层次,如果没有一个清静的环境,你同样无法修下去,甚至还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我接触的一位同修,入定能达到八小时以上,但是,由于没有一个较清静的环境,他不敢继续深定下去,因达到深层入定时,鼻子可停止呼吸,家里人常误认为他出事了,一直摇晃他的身体,如果这样定上几天或十几天,家人会误认为他已经死了,还没等到出定,就会被家人给火化了。因此,修行的清静之地也必不少。
从更深层的修行角度来讲,我们在人道修行还只是修行的一个小阶段,并非从人道上升至极乐世界就修行到头了,修至极乐世界才等于刚刚出离了六道轮回,只是不再退转了。在极乐世界里的最高层次才能达到九地菩萨或辟支佛(修小乘佛法的最高层次只能修至辟支佛,九级能量)。到了极乐世界,才等于刚刚开始上佛学院,还要经历漫长的修行道路,只有在极乐世界毕业后,才能成为一真法界之真佛。到了极乐世界时,这八个要素也并非全部具齐,只是相对人道来说要多一些,比如罗汉还缺福德。但是,我们在人道修行时,这八个要素具备的如何,不仅决定着我们在人道的修行层次,同时还决定将来到极乐世界时的品位高低。极乐世界从一品至九品,而这个不等的果位,是由我们在因地修行之因所形成的。由此可见,我们在因地修行时的成功八要素是如何的重要,不仅决定了某一生的修行进度和层次,而且还决定着将来在极乐世界的品位。品位高的就可以早些从极乐世界毕业,甚至要早许多劫成佛得道。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对“成功八要素”的深解,进一步阐明了“成功八要素”的必要性。正是由于我们各种机缘的不成熟和各生条件的限制,才使我们没有可能在一生中全部具备这八个要素。所以才会出现各方面不同的进度。比如,前世虽悟性好一些,但又缺乏明师的指点;今生也许会因缺财而无修道的资粮,天天忙于为生活奔命,而无精力和时间修行;来世又可能遇到明师,但因慧根较差而提高较慢。等等这些都是因未具备八要素而误了修行的进度。
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些修行人,根本不知道修行必须要具备这八个要素。俗话说“心想事成”,佛法里讲:“一切法由心想生“。如果没有心想,当然也不会有事成,所以,明师在今生为我们指明了修行必须的“成功八要素”,我辈应当珍惜,万不可误认为可有可无,其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离师无法,离法无成
所谓明师,是指大彻大悟,明白道理并能指导他人修行的老师。佛门又称谓“善知识”。密宗称谓“上师”。“明”师非同“名”师,明师是一个彻底平凡的,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人,并非有名气。正是这种平凡使他抛弃了所有不平凡的抱负,抛弃了雄心勃勃的成名之路,使他进入了无分别的生活。只要你与他有缘并诚信,他可以指导你走一条成佛的捷径,因为他已经通达此路。这就是明师的作用。除此以外,他比普通人还普通。
在修行路上,“离师无法,离法无成”。佛在“楞严经”里讲:“慎无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修行证到四果罗汉之前,因未真正开悟,不可相信自己的意思,最好还是要听从善知识和明师的教导。因为修行到一定层次时,由于理未悟透,有些事情很难辨别,如无明师指点很容易走偏。因此,明师对于修行人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
明师已经证到了真我本性,因此,他的智慧是无量的。如同浩瀚的海洋,你只要把心位放低,你敞开多少就能接收到多少。如果有缘,明师几句话就能使你沉睡以久的灵性苏醒,就可能使你从此改变生命轨迹。根据“生物全息能原理”,明师的一衣一物,甚至是一根头发,乃至他用过的一切物品,都具有同明师一样的功能功力。如果你比较敏感,只要靠近明师,就可以感受到他强大的震动力吸引着你。
现代多数修行人都不懂得明师的价值,如能经明师指点,也许会使你节省多生多劫的修行时间,以及多生多劫需要的财力、物力、体力的付出,提前证得佛果。这个价值是无量的,是不能用金钱计算的。即使你在一生中把全部的身、口、意都供养给明师,也不及你所得到的分毫。《大智度论》中说:“善知识是父母故;善知识是导航故;善知识是明灯故;善知识是般若故;善知识是六度故;善知识是衣食故;善知识如灯塔;一切众生见善知识当以舍身命一切供养”。《菩萨戒》中说:“日日三两金供养法师”。可见佛及古大德们对善知识重要性的明示。在修行道路上,如无善知识的指导和点化,往往会因一个小小的障碍自己破不了,就可能误己一生不能前进。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前修苦行时,释帝桓因(玉皇大帝)试他心诚否,变成罗刹说了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释尊一听这半偈乃是三世诸佛之正道。释尊问罗刹下半句偈,罗刹言:“我现在已经饿的说不出话来了”,释尊问以何为食?罗刹言:“以活人肉和热血”。释尊说:“你如果能告诉我下半偈,我听后当以此身奉施供养”。罗刹即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释尊听后深悟此义,然后上于高树往下跳,自断身命,施于罗刹。当他自投树下未落地时,被罗刹接住。此时,释帝桓因变回本相,与诸天王皆顶礼于释尊足下,赞言:“善哉!善哉!真是菩萨,能大利益无量众生,于未来定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尊正因为往昔在修菩萨道时,以此因缘,愿舍此身得此半偈,使自己成佛一下子提前了十二大劫,原应在弥勒菩萨之后成佛,因遇此善知识点化,故在弥勒之前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这一实例充分证实了得遇善知识的巨大作用,以及应如何珍惜善知识之缘份。
在上万个修行人中,也很难有一个真正的开悟者。在十万个修行人中,也很难出现一个真正开悟的明师。古人曾有一句说明开悟难的话“开悟难,开悟难,一担芝麻树上摊”,说明开悟之难。明师本来就少如凤毛麟角,但是,真正与明师有缘之人又有多少呢?即使有缘,又有多少人能够识得明师,相信明师呢?即使是相信明师,又有几人能达到真诚虔信呢?然而,要想进入高层次的修炼,又有几人具备慧根、悟性、德性、缘份的全部条件呢?在末法时期,要想寻求一个真正的明师指点,是非常难遇的。但是,由于众生迷惑颠倒,习气太重,无慧眼难识明师,即使有缘相遇也会错过千载难逢的机缘。主要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塑造明师,教、学颠倒
众生由于多生多劫养成的分别心,往往在未见明师之前,自己心里先塑造一个明师的标准:“我心中的明师应该是......。”比如,在某些人心里先塑造了一个完美明师的形象,首先必须是大彻大悟,对宇宙真相、生命真相、经论、戒律都非常通达,而且要口才好,能讲经说法,又有组织和领导大家修行的能力,还要有很高的神通,能给众生治病破灾,口才,身体,长相都要好,还要很慈悲,最好是无代价的教我们,使大家不用花钱和供养就能得到大法,而且是很快就大见成效等等。心里有了这么一个完美明师的标准之后,遇到稍有名气的修行人,就开始用自己预定的标准去衡量,结果没有一个达到标准的。即使跟着学一段时间,也不可能心诚。稍遇考验或挫折,就会弃师而去,或是稍有不合自己利益的事,就会对师父攻击诽谤。并能找出一大堆师父的不是,

\

来为自己背师行为而开脱。末法时期的如今,这样的人大有人在。明师虽然难寻,但真正够资格的徒弟也的确了了无几。
信徒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心理在塑造明师,要求一个完美的明师,没有给明师一点自由。本来徒弟是向明师学习的,反而成了徒弟塑造和教导明师,去指点明师应该怎样做,完全颠倒了教与学的关系。报着这种心态的人怎能学到东西?更谈不上成就。其实,这种塑造完美明师的想法,本身就是分别心,是不合道的。
这种总想塑造明师的人,其错有四:一是不明理,认为只要有人反对明师,这个明师就是不完美的。其实,不完美的不是明师,而是众生的分别心。每个人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同一事物,必然会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因此,对明师有不同看法,甚至攻击毁谤明师都是正常的。即使是佛,也同样会有人不理解或攻击毁谤。释迦牟尼佛在讲大乘佛法时,一万二千人听经,当时就有五千人因不能接受而退场。是佛讲不清道理呢?还是众生有分别心和所知障难以接受呢?
二是疑,认为明师还不完美,其本身就是大疑。是用自己的分别心在衡量明师,站在自己的层次和角度上怎能理解明师的心胸。因此,必然影响对明师的信任程度,对明师的教导总要打个疑问,在执行中也必然大打折扣。
三是由“疑”而生“慢”,你想塑造明师,你已经把自己的心位摆在了明师之上,是居高临下的心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更何况是挑明师之过,不是傲慢又是什么?这种有傲慢心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他们今生最大的失误就是因自己的傲慢而失去了明师指点的良机,而这个良机却是千载难逢之机。
有些傲慢心较重的人,不仅障碍自己,而且还障碍别人。由于自己不理解而攻击明师,还阻碍了别人遇明师接触,但他们却不知道,“障人修行,地狱果报”。为什么?明师千载难遇,你障碍别人得到明师指导的机缘,延误了他多生多劫成道的时间,使他无数次的生命白白浪费,等于杀害了他无数次生命,此为“断人慧命”。所以障人修行,必受地狱果报。因此,修行人应明此理,对他人不可妄加批评。
四是不安分守己,失去了做学生的本分,学生的职责是向老师学习,而不是塑造明师。不安分的同时又是攀缘,因此连学生也做不好。经过多年的观察,现代人中够徒弟标准的微乎

\

其微,其根本原因是首先没有达到做人的标准,70岁以下的现代人都没有学过孔孟学说,所以做人的基础相对古人来说有天壤之别。要想真正达到徒弟的标准,首先要补上人道这一课。
有些人还担心,明师教学传法收受学费,是否会起贪心。其实这都不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商品社会中,功法也是商品,明师只是顺应经济规律,在付出的同时合理收费,也是先失后得,并非不失而得。明师也是人,也要生活和生存,但是他懂得取之于道,用之于道。至于明师如何支配自己的收入,也不是你应考虑的问题。真正的明师肯定懂得“取之于道,用之于道”,决不会贪图享受。根据多失多得的原理,明师既然比一般人层次高的多,正说明他比一般人舍得多。舍得少的徒弟,反而担心舍的多的师父是否会起贪心,不是妄念又是什么?明师舍给众生的法,都不是你用那点微不足道的金钱能买来的。有此担心,说明对师父不信任,又怎能学道?另外,说明对金钱还有分别,认为金钱是恶源,害怕接触钱财而起贪心。不是执着“有”,就是执着“空”。
开悟的明师,敢于谈金钱,敢于谈性,说明他已真正超越了金钱、物质和性,有何不敢正确地面对它呢?它们也只是表现不同的作用而已,而无好坏之分别。你不敢正确地面对金钱、物质和性,说明你还没超越它,说明你还被它束缚着。反而对明师的超越疑惑不解,只能说明自己离道尚远,还执着在空有两边的偏见之中。宇宙间万事万物各有各的作用,不可能某一种事物能代替所有的事物。明师当然也不是完美的,各有各的特长和作用,因此,只有圣人,没有完人。
开悟的明师所作的一切,甚至喜笑怒骂,都是真我本性的显现。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凡夫的思维所能理解的范畴。如果只看表相,不仅你不能理解,可能还会毁谤他,根本不象个修行悟道的明师。当你不知道济公是活佛时,他又吃肉又喝酒的行为你能接受吗?你会想到这样的人是大彻大悟的明师吗?恐怕他告诉你他是活佛,你也不会相信,只会嗤之以鼻,离他而去。
开悟的明师都是大慈大悲的,他已经舍弃了原来的小慈悲,不再执着修善,对众生平等无别。而凡夫却执着得到眼前利益,最好是只得不失。如果明师让他舍得时候,他不理解明师的远见卓识,是为了让他明白此法来之不易,才知珍惜。是为了让他能真正得道,才让他必须失舍于先,反而埋怨明师不慈悲。不仅没学到东西,反而造下了更大的口业。明师都具有较大的场能,你攻击毁谤的对象场能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所受果报也越重。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是明师惩罚你,惩罚你的完全是你自己输入的不良程序。
明师的作用就是教导你如何成就,对徒弟来说,明师只要能达到这个标准就已经足够了。如果你要苛求明师应该如何,用你自己塑造的标准来衡量明师,可能没有一个会使你满意的,只会影响你的诚信和修行。你能把自己的心交付给明师多少,那么,你便能从明师那里得到多少。交付并不意味着你交给明师多少财物,而是你对明师的信任和接受程度,是你那颗真诚的心。
2、放不下所知障
在得遇明师之前,由于多年的修学,许多修行者都掌握了一些佛学知识。有些人读过许多经书,甚至还能熟背,或者讲起经论头头是道。但是,每个明师各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他不可能按照你的习惯和意愿来教学。因此,有些人就不理解,或者接受不了明师的教学方法。或者总爱拿自己以前学习和理解的佛学知识来分别,来判断明师的每句教导是对是错,这就是分别心和所知障。
有些人确实心也很诚,也很想依教奉行。但是,由于多生多劫形成的所知障,形成了严重的“我执、我见”习气,遇事先按自己的分别心来判断对错,总是把明师的教导障碍在外,因此难以精进。有了所知障,你对明师教导的修学方法就会大打折扣,不可能照样去做,如此必然影响自己的修行进度。修行人应该明白,你所学的佛学知识是“识”而非“智”,一般人充其量也只能达到对佛经字面的理解,但真正的智慧不是从经书字面上得到的。所以,许多人读书越多,反而障碍越大,分别心越重,正是所知障造成的。
如果你说他心不诚,也并非如此,是所知障障碍着他放不下原来所学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执着善的修行者,是多生多劫在修行中养成的习气。当明师指导他应无善无恶时,他就很难接受。只有不折不扣地依教奉行,完全照做,毫无分别,才算真诚。你如果真想在明师那里得到东西,首先要放下自己的东西,把你脑子里原来装的思想和观点全部空掉。如同你有一杯陈水,你倒掉半杯,明师只能给你倒进去半杯。你把杯子倒空,才能得到一杯新水。如果你一点也放不下,你就一点也学不到。
3、误以神通判断明师
许多修行人都执着神通异能,这是多生多劫以来,由猎奇心理养成的习气。听说哪里有位神通较大的人,就认为是高人,是明师。并千方百计地攀缘接近,总想在他那里很快就得到点什么神通或大法。其实,你如果执着神通是很危险的,精怪鬼神都有神通,所谓的“着魔”、“走火入魔”,都与执着神通有一定关系。
真我与神通是本与末的关系。神通只是真我本性中显现出来的一种作用,作用是末而非本。其实,我们平时的穿衣、吃饭、工作、学习不都是本性中显现的作用吗?电视机能演播与电视台同样的节目,不是也很神通吗?其实,在人们眼里它又非常普通。神通只不过属于阴性功能而已。轻视阳性作用而重视阴性作用,其本身就是分别心。有了分别,你才会去执着它。其实,有神通的人,甚至有较大神通的人,并不等于已经开悟和证道。有些已经达到穿墙、搬运汽车的人,仍在迷惑颠倒,尚未开悟。有些人表相上有些神通,治病、算命都很灵,但属于附体现象,执着神通的人就很容易招来附体。如果神通出在开悟之前,神通越大,很可能造业也越大。因此,执着神通倒是很危险的。
开悟的明师并不一定显现各种神通,因为他已经把神通看的很普通了,普通的如同穿衣吃饭一样。他并不以那些小神通来显示自我,因为他心里已无我无他。佛在经中曾言道:“未开悟者,虽有天眼,等于肉眼;开悟的大菩萨虽不修天眼,等于佛眼。”因此,明师虽不显现神通,但是,他几句话就能改变你的生命轨迹,他能度你成佛,甚至他看你一眼就足以穿透你的心。这难道不算神通吗?这才是真正的大神通,是五眼六神通里最高层次,是度人类型的“佛眼通”。
如果你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执着神通表相,就障碍了自己得遇明师的机缘。相反,由于你的执着正与魔相应,很可能被魔所控制。因为魔总想控制别人,如果你不随顺他,不服气他,他就会用神通控制你。而佛和开悟的明师只有平等心,从来不强加于人,而是恒顺众生。
4.对明师无诚信
师与徒的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要想达到成就的目的,其实也非常简单,简单的甚至使你不敢相信。只需要真诚地相信明师,就能达到自己求学和成就的目标。因为明师是已经开悟证道的过来人。他已经过千辛万苦,闯过了这条证道之路,你只要相信他,按照他指给你的这条路,毫不犹豫地走下去,你也必然成就。但是,往往问题就出在徒弟的心理障碍上,不能死心踏地、毫无疑惑地相信明师。总爱背着明师耍些小聪明,不由自主地就走入了叉道,误了自己的修行进程。
在密宗所传的密法里,有一种称谓“不修成佛之法”。其中有“系解脱”、“眷属解脱”、“中阴解脱”法等。“系解脱”就是你身上系有(佩带)上师赠给的信物或饰品,就凭着这个“系”,使你时刻想着自己的上师,与上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将来灵魂离体以后,上师在宇宙空间的每一个波(化身),都可以度你去极乐世界。而这个系只是表象之“系”,真正的“系”是心系上师。“眷属解脱”是指生前曾是上师的亲眷,以及在上师身边长期追随或侍奉上师的人,与上师的亲近程度远超于儿女,他们能够时刻心系上师。灵魂离体以后,就凭借生前与上师的亲缘和诚信,临终一念自然会想到上师,此时,灵魂瞬间即可与上师勾通,上师或上师的化身就可以度他到极乐世界。但是,这两种解脱,一个最根本的共同点就是诚信,一个诚信就足以使你得到解脱。真正的诚信就是无我,空掉自己的一切思想,心里只有上师。只有你达到时刻心系上师,何愁上师不来接引?无论你死在上师之前或之后,无论上师是否知道你的死,只要你临终一念能想到上师,他或他的无数个化身,都会起到接引你的作用。
大彻大悟的明师就象太阳一样,给众生带来光明和温暖。只要你去接近他,你总会从他那里得到光明和收益。可是,那些有分别心的人,会埋怨夏天的阳光太热,冬天的阳光太短,阴天太阳没出来。然而,太阳不会在意人们对他是好是坏的评价。有人说他好,必然也有人会骂他坏,有人需要他,也有人不需要他。然而,太阳不会因为人们的谴责与赞叹而动念,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运行轨迹。明师也是如是,无论别人怎样误会或诽谤,他都不会去解释,心里有委屈才会向人解释,明师已无分别,何生委屈?因为他心中无我,何况虚名?他仍然义无返故,默默无闻地去普度众生。
在修行人的一生中,要想得遇明师,谈何容易?多数人一生无缘得遇明师,空修一世,未达成就而抱憾终生。古人讲:“明师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无缘,求也求不到。即使天天得见明师,不知珍惜求教,不能依教奉行,不能努力付出,仍难得道。这就是有缘无份。
净空法师有今天的如此大成,曾拜李炳南老居士为师。如果有“出家人不能拜居士为师,不能听居士讲经说法”的分别心,何有今日所成?拜师前李老师提出三个条件:“一是,从今天起跟我学,不能跟任何人学,不能听任何人讲经说法;二是,我让看什么书,什么经,你就看什么。其他任何书、经都不准看;三是,你以前所学的东西一律作废,一切从头学起”。乍听起来,李老师似乎过于自傲,目中无人,条件苛刻。但三个条件只限五年,净空法师当时虽不理解,但心真诚,能完全照做。结果四、五个月就大见成效。心清净了,智慧多了。此时才理解李老师的严格要求,是为使自己定在一处,一心不乱。才能定中生慧。受益之速,自己也难以始料。五年之后,自己主动向李老师提出再续五年。如此按师承之规教学,真心虔诚,才有今日大成。
古时拜师修行,徒弟必须时刻追随师父身边,时刻倾听教诲,开悟之前是不能离师出山的。古之教法,很有道理。开悟之前,如果接触的人过多过杂,必然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以及各种偏知偏见,因徒弟此时尚未开悟,而无辨别能力。从表相上看,有些他人教诲似乎是对的,有些做法从人道的角度来看,似乎无可挑剔,但从修佛的角度看,又会使你产生障碍。例如,一位居士,每天都有人主动给她***。从表相上看,此为好人善事。但是,她的阴性师父却告诫她:“不要与此人来往,他现在还未修入正道,不是在教你从心上修,而是在引你执着肉体的享受。”从这一实例上可以说明,在未开悟之前,要一心一意地接受明师的指点,不可过多地接触他人,以免在你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旁杂感染。从而会使你分心,影响对明师的虔信程度。其结果还是误了自己的修行进程。在修行的同道中,有不少人因此而走入叉道,却难以自知。虽旁观者清,但入事者自迷。
虔信明师,就再也不会否认明师;迷信明师,则意味着随时会否认明师;如果用分别心去挑剔明师,早晚会离开明师;如果用瞋恚心对待明师,早晚会毁谤明师;如果以贪法之心去接近明师,只能是一无所得的背叛明师。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完全放空,把一颗心彻底地交给明师,你才能在明师那里得到最多的收获,甚至可能达到今生成就。
古人非常懂得师承教学之理,因此,在收徒之前要经过严格的考验。收徒之后还要经过三年以上的磨性期,要达到对师父的教导言听计从,甚至师父给个眼神儿即能心领神会。磨性合格后才能教你真功夫。而现在的人又有多少能经得起三年磨性呢?师父即使把平生的功夫都教给他,因没有磨性和各种付出,仍然得不到。一个连自己师父都不能尊重的人,尚不够做人标准,又何谈学道呢?即使得到一些,也不过是皮毛而已。更不会珍惜,因为得来的太容易了。不失不得是宇宙间千真万确的真理。
大彻大悟的明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教理,无不是真我本性的自然流露,所说所行都是佛的代表。供养明师就是供养三世诸佛,轻慢明师就是轻慢三世诸佛。明师所说的一切都是在说事实真相,而没有个人的分别和观点。他既不傲慢,也不谦虚,而是把宇宙真相原原本本地表述出来。在他心里根本不存在邪正、善恶、是非、对错,一切言论皆是方便假说。
开悟的明师已经断掉了私情,表相上看似无情,他心理已经放下了亲属和过去的朋友。更不存在过去的仇人或毁谤过自己的人。他平等地善待一切众生和万物,在他眼里,没有远近,没有亲疏,视一切众生皆兄弟手足,以大慈大悲之心放弃、代替了过去的小慈悲。如果你与明师有缘,你就认真地去珍惜吧,应该常常主动去求教于明师,而明师不会主动来攀缘找你。“缘”是过去结下的因,“份”却是靠自己努力挣来的,份的多少就看你对明师的心诚程度,主动求教程度,以及对明师教导的接受和努力修炼程度。如果缺乏这些条件,即使你有缘接触明师,也只能是有缘无份,失去千载难逢之良机。
佛菩萨无处不在,没有来去之说,他所能做到的一切,他那充满空间,而又不占有空间的每一个波也都能做到。佛家所说的“来者实无来,去者实无去”正是如此。仍未离开“生物全息能理论”的深奥之理。你如果把“生物全息能理论”悟透了,你自然就能接通阴性的明师,阴性的明师时刻就在你身边,观察你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你的每一个念头。只是你不懂得与他们勾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不能和那些超高级生命的佛菩萨、明师沟通。
在你修行的道路上,明师指导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虽然众生皆有佛性,若不遇明师指导,终究不会悟道和成就。古人很懂得尊师重道,有些人为了访寻明师,争取这个必不可少的修行要素,走遍名山大川,吃尽千辛万苦,甚至倾家荡产作为求道的川资路费,因为他们知道,明师是无价之宝,明师可以使你开悟和成道。
但是,现代大多数修行人,缺乏诚心信任明师,更经不起明师对他的磨性考验。要想进入高层次的修炼,必须经过长期的磨性,否则,明师教你,你也学不会。因为修行与学知识是不同的,学知识靠的是大脑的记忆,修道靠的不是大脑,是悟性。现代修行人只是一味的想得到东西,但又不想在财物、体力、磨性等方面做些付出。当明师让他付出的时侯,他就会以为是明师贪财,这个明师还不合格。而没悟到,这正是明师对他的磨性和考验,在考验和培养他从小舍到大舍,从大舍到彻底的舍,不彻底的舍,就不可能进入那个终极的“道”。其实,明师已进入了道中,已经成为海洋,他什么都不需要,他并不需要你所供养的财物,只是为了让你真正地得道,才让你作出必要的付出,你如果误解明师,就被障碍在门外了。
母亲只能生下你的肉体,并给予你所需生存的物质,给予你的是一生的生命。明师可以给你灵性,可以打开你沉睡已久的心灵,给予你的却是多生多劫的慧命。经明师灌顶后,可以消去你过去的业障。经明师点化后,可使你漫长的修行之路缩短千世万劫。如果有缘,还可能今生达到解脱或成就。
爱明师就是爱道,明师就是道的化身。明师虽然也有肉体的存在,在世的时间也不过百年。但是,明师对于众生有永恒不灭的加持力,他的能量以波的形式超越三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虽早已圆寂,但他们又何时离开过我们呢?又何时不在人间及各道度化众生呢?诚信是修佛的第一要素
宗教信仰与科学研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层面,科学研究是属于知识层面,所以需要怀疑,才能去探索和进入。而宗教属于灵性层面,它已经远远突破了阳性物质的范畴,进入更广阔的阴性领域。阴性领域是不能靠知识进入的,它需要虔诚相信才能进入。科学不怀疑就不会去探索和研究,而宗教不虔信就不会去修行,只有修行到最深入的层次,才能见到真我的本来面目。如果没有虔信,就不可能持之以恒地深入下去,更不可能取得成就
科学研究需要复杂的头脑,周密的思维。宗教却恰恰相反,大脑需要单纯和天真,单纯到空无一物,才能使那个被压制已久的阴性司令出来工作,达到真智慧的自然流露。
科学和宗教是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努力,但这两股力量都无对错。科学是朝阳性的最高目标去探索,宗教是朝着阴性最高目标去证悟。但是,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当双方都达到终极目标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原来就是一。如同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进发,在地球的另一面,双方又相遇合一了。科学于宗教所不同的就在于,科学是在创造发明,并制造出以前没有的东西,而宗教所探索的是本来就存在的东西,就是去寻找那个真我本性。要最终进入真我本性,所依靠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
信、解、行、证是修佛的必经程序,而“信”是最首要的。因为“信是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世间众生都是在拼命地追求和贪图眼前利益。修行却是在让你彻底的舍去眼前利益,而那个要修出的“真我”,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没有诚信,又有谁愿意舍弃眼前利益,去修炼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
修行人要想断掉贪、瞋、痴三恶道之因,首先要修出一股浩然正气,凭此浩然正气才能持之以恒,勇猛精进地修炼下去。只有持之以恒、勇猛精进才不会堕落。因此,只有修出这股浩然正气后,才能保住人身。那么,要修出不甘堕落的这股正气,首先靠得就是虔信。
修行是一个漫长的道路,绝非一生一世可以成就。今生的修行者,在过去不知已经修了多少劫,如今尚未成就。在这漫长的修行道路上,如果没有虔信,必然会半途而废。修行是逆水行舟,如果没有虔信,就会顺流而下,随波逐流。我们虽修行了多生多劫,也历经千辛万苦,为什么如今还未有果?正是信而不深,尤如不信,所以总在进进退退的反复之中。仅看你自己今生的修行过程,已经反反复复地动摇了多少次?就能知道你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有些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明尚未修出正气和正性。如无正气和正性,尚未达到做人的标准,又怎能谈得上修道和成就呢?其根本原因就是信而不诚。如果没有诚信,你就不可能沿着这条修行道路一直走下去,总在反反复复的疑惑和动摇之中,并被许许多多的魔难障碍在半路上,何日才能取得成就?
真正的诚信就是无我。只有无我,你才能毫无分别地相信佛说的每一句经文;只有无我,你才能毫无分别地按照明师的教导去做;只有无我,你才能放下所知障,倒空你的思想,去接受那未知的东西;只有无我,你才经得起一切磨难而勇往直前,达到终极目标,证得佛果。这一切都起源于诚信,如无诚信,一样你也做不到。
一个修行人,对于明师的诚信至关重要。诚信明师和迷信明师是绝对不同的。诚信明师是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明师的教义、思想以及行为都有了深入的理性认识,虔信是智慧的表现和结晶。迷信则是愚昧的表现,恐惧的表现。迷信则意味着自己的智慧尚未开花,并没有真正从理性上认识明师。虔信明师就再也不会否认明师,迷信明师则意味着随时都会否认明师,背离明师。信仰也是如此,有些人信仰和修行了一段时间就半途而废了,这正是因迷信而非虔信。只有真正的虔信。无论遇到千难万险,甚至是刀枪架在脖子上,也丝毫改变不了你的信仰和修道之心。
虔信与无我是同一等级,只有无我才算虔信,只有虔信才能进入无我。无我方为真我,无我又与真我本性是同一等级,因为真我本性既是无形无相、无作无为、无声无息、无我无他,由此可见,虔信等于无我,等于真我,等于解脱,等于成就。能够持久地虔信就是解脱,根本不需要再修什么,也不需要再改变什么。因为虔信、无我、解脱本来就是同一等级。由虔诚产生的无我,已经达到了与万物同体的境界,无我何有生灭?你不是已经证到了不生不灭吗?
关于虔信,我不想再过多地叙述理论,我想举一些实例,给修行者一些真实的验证。
例一:张某,女70左右,上根器,从未读过任何经书。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001年有病,我去家给她治了一次,当时我说:“你把一切都放下,该下功夫修行了”。她当时未听进去。2002年又病,我又去给她治了一次,又提醒她该下功夫修行了,但她仍未在意。不久,她家里出了一些事,一急之下,双目失明。住在医院里,这时她的心反而静了下来,灵性出现。此时,她已知道自己是谁。她在医院里给我打电话说:“ 我已经知道你就是我今生的导师,我的后半辈子就交给你了。”并要求我给她治疗失明的双眼。我在家只给她遥治了一次,她的双眼就复明了。出院后她来到我家,并真诚地说:“我的后半辈子就交给你了,你怎么指导,我就怎么修行,完全听你的。”
我把修行方法教给她之后,由于她的真诚虔信,一丝不苟地如教奉行,仅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出现了连我也意想不到的奇迹:一天早上正在吃饭,她突然定住不动了。看见佛来到面前接引她。女儿不知怎么回事,立刻推醒她。她说刚才看见的是“金刚萨垛佛”来接引她。因为我一开始教她念的就是“金刚萨垛佛”的心咒:“唵班则(儿)萨垛吽”。
2003年5月,我讲“成佛之道”课的时候,她家里正在盖房,家里住着许多民工,还要给他们做饭,忙的程度可想而知。但她听说后,心中非常明白“明理、修行、了生死是头等大事”,毫不犹豫地放下家里的一切,前来听了五天课。听课之后,精进的速度非常快,不仅心很清净,而且遇事时能把握一心不乱。10月份她真智慧里自然流露出许多首随口诗,都是指导她如何修行的诗。12月份她已经结丹、结胎,看见了自己体内的“圣婴”,并看见自己坐在莲花上升起。在短短几个月里,她的定力已经修到较高的层次,在一次打坐时,天眼看见几条大蛇把自己缠绕住,一直缠到脖子上,缠的她全身冰凉,但她牢记我讲的:“打坐时看到任何景象都不要理睬它”,她丝毫未动念头,过了一会儿,几条大蛇慢慢松开后爬走了。她不仅依教奉行,毫无分别,而且每隔一、两个月,都会主动汇报和请教。正是由于她的诚信达到了忘我的程度,才能在短短几个月里,有如此大的进步。
例二:李某,女,58岁,中上根器,没有文化。由于慧根不错,有天眼、天耳,有阴性师父常在耳边指导她修行。但由于她悟性差,又没文化,师父讲的东西都听不懂。有一次阴性师父生气地对她说“你这个人素质太差”。她又去问自己的儿子:“啥叫素质呀”?当她听完“成佛之道”讲课之后,一下子悟开了许多道理。她说:“你讲的这些道理跟我阴性师父讲的完全一样,过去我都听过,但是听不懂,这次系统性的听课,我都听懂了”。
她虽然不识字,但她看到别人都在看我写的书,她也很想看,我说“你不识字怎么看”?但她还是坚持要看,结果奇迹发生了。别人是用眼看书,而她是用清静心看书,当她的眼睛看到哪一行时,我的声音就在她耳边给她念到哪一行。第一天她就看了八页,很快她就看完了这本书。在此之后,她一遇到问题就去翻书,而且随机翻到哪一页,正好就是她要找的问题。不仅如此,在她的修行进程中曾遇到过种种魔难,但她没有被诸难所挡,都在同道的帮助下闯了过去,毫不懈怠地努力修行。
例三:从前曾有一修行者,每天都虔诚地诵“大悲咒”,有一天他赶着马车去城里卖粮食,回来的路上看见前面有土匪劫路,当时想躲已经来不及了,他停下马车站在那里念起“大悲咒”,正念着,突然从土匪群中跑出一人来到面前,接过他手中的鞭子,赶着马车直对着土匪群冲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土匪们看着他的马车过去,好象都没看见,无一人拦截。马车走出很远,已经看不见土匪的影子了,那个人把鞭子还给他,他感激地问:“请问恩人尊姓大名,以当后报”?那人说:“我叫阿逝孕”。说完突然就不见踪影了,他愣了一会心想:“阿逝孕是谁呢?”忽然,他想起了“大悲咒”里有个名子叫阿逝孕,这时他忽然明白了,他在非常诚心地念“大悲咒”时,是观音菩萨来为他解救危难。这正是心诚则灵,有求必应。
例四: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并未与其妻同房,其妻说想要一个孩子,释佛手指其腹即有身孕。释佛出家六年后,其妻才生子。(其子因前世中见一鼠洞,为了好玩,用木塞将洞口塞住,六天后才想起此事,才去把鼠洞拔开。正是因此因缘,今世出生时受了六年胎狱之苦的果报。)当时世间人议论纷纷,说其妻有外遇。其妻如何解释也解释不清,她当时发誓说:“如果我没有说谎,我抱着孩子跳入火坑,火不能烧我之身。”发誓后她就抱着孩子跳入了燃烧的火坑。此时,奇迹出现了,熊熊燃烧的火坑突然变成一池清水,从坑中升起一朵莲花,把她们母子托起。现代人很难相信这类事情的真实性,但是在上古时期,这类事情却很多,因为那时的人心都特别真诚,这也是心诚则灵的真实写照。
以上这五个实例,虽然他们的根器不同,经历不同,年代不同,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诚信。有的是在“痛到极处”时达到了转折。所以“痛”并非坏事,许多人没有这个“痛”之前,是不会珍惜的,更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虔诚。有的是在危难之中心诚至极,感动上天,为之护佑,出现奇迹。如果是为了求福报、发财而学佛的人,则不会真诚虔信,更不会出现这种奇迹。
作为一个俗家弟子,每天还要工作、学习、忙于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抽不出更多的时间用来修禅坐。实际上,也没有必要象出家人那样拼命地修禅定。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虔信,凭着“虔信”二字就可解脱。
有许多修行人,说起来心也很诚,但在做事的时候则不然。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既放不下分别心,又放不下所知障,更放不下利益和享受。有些修行多年者虽能放下钱财名利,但却放不下我见,尤其是执着善的修行者在这方面比较难放。真正的虔信是先空掉自己的头脑,对佛和明师的话,毫不经过自己头脑的思想和分别,就立即照样执行,这才是真正达到了虔信和忘我。如果还要经过自己的头脑去判别,佛和明师的话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我的利益?我是否能接受?我是否能完成?甚至能预想出一大堆障碍等等,这些都是对佛和明师的不相信,还没有达到忘我的虔信。在执行中必然大打折扣,不能照原样去做。其结果只能是障碍着自己不能精进。如果对明师的教导都等到理解后才去照做,那么,有一个问题不理解,就可能障碍你一生。有人会疑惑地问:“这样不是让我没有自己的思想了吗”?说这种话的人,不仅还没有虔信,而且还不懂什么叫虔信。“凡是你大脑想出来的东西都是违背真我本性的”,这句话绝大多数人难以理解。因为你脑子想出来的东西都是“识”,而非“智”。因此,正是要你空掉自己的思想。除掉你的“我执”,佛和明师的力量才能进的去。否则,佛和明师的力量再大,也被你那复杂的头脑给障碍在外面了。祛“三毒”
“三毒” 为贪、瞋、痴,属意业。因为心能生境,并能转境。因此,意业是一切诸业之根本。祛三毒是从心上断掉三恶业之根,才能保住向上修行之人身。
一、贪,古人造字绝非随意,都有深刻的涵义。“贪”字是以“人、二、贝”组合而成。在上古时期,人们把一个贝壳穿上线,挂在脖子上作为饰品,后来有人起了贪心,在自己脖子上挂上两个贝壳,以示占有。而现在的人更贪得无厌,挂上一串或多串珍珠项链,以示富贵。
人只要有贪心,心就被财色名利所牵,因执着贪欲而心生烦恼。心被境所束缚而失去自由,怎能不生烦恼?不仅今生今世被烦恼所困,贪心对应的是饿鬼道。转世是由多生多世输在阿赖耶识里的程序所决定,灵魂出壳后,不由自主地就会转入饿鬼道。贪心主要执着的是财、色、名、食、睡,只要贪图其中一项,必入饿鬼道。
贪心为什么对应饿鬼道呢?所谓“饿鬼”,即无食可吃,饥饿难耐。在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得与失都是自动平衡的,得的总量等于失的总量。贪心较大的人,前世或今生已经把来世的财物、饮食都提前享用了,即使不是自己的东西,也要采取一切不正当的手段来占为己有。相当于银行取钱已透支,不仅不能再取,还得强迫你偿还欠债。因此饿鬼忍饥挨饿,无饭可食。
祛贪最根本的方法是明白宇宙真相,万事万物只显作用,但实不可得。如果真正悟透了实不可得的真相,你就放下了。过去是认为有所得,想得到才起贪心,悟透无失无得还会再起贪心吗?
悟透道理后,但多生多劫养成的贪心习气还在,还需要在长期的修行中去改自己的习气。有些很微细的习气,是一般修行人难以察觉的,如果一个闪动的念头都能察觉到,才算进入高层次修行。
目前大部分修行人,尚未放下财、色、名、食、睡,放不下亲情友朋,最难放下的是儿女。却不知儿女多数是你前世的债主,大多数今生是来讨债的,有些甚至是来要命的。他不转成你的儿女,你能心甘情愿地还他债吗?明白此理后,随缘还债就行了,千万不可执着,去贪恋那些实不可得的虚假情义。其实,迷惑颠倒的众生,都是被利益的关系链串锁在一起,却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利益,都是实不可得的空相。
二、瞋,瞋是指瞋恚心。“瞋”字是“目、真”二字相组合,意思是眼睛把事物看的太认真了,才会计较、发怒、憎恨别人。“恚”字是“双土”压在“心”上,意思是,人们的心被层层污秽之土障盖住了,识不得自己的本性。瞋恚心对应地狱道。
瞋恚心为什么对应地狱道呢?地狱道没有乐只有苦,只有受苦受刑,苦不堪言。而瞋恚心的表相是嫉妒、愤怒、憎恨、仇怨,实际上埋藏在心里的烦恼最重,只有自己气得要命才会憎恨别人。自己心里有恶,才会看别人是恶。因此,这种眼里处处都是“恶”的人,才会对应处处都是“恶”的地狱。今生烦恼、生气,心里最苦的人,才会对应地狱最苦之境。
瞋恚心起于何处?仍起于贪心。由于贪心欲望过盛,当以为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得利益多时,则心生嫉妒;当认为别人阻碍自己利益时,则心生愤怒、憎恨和仇怨。因此,瞋源于贪。前面讲的祛贪之理如能悟透,瞋恚之心也迎刃而解。贪心如果能祛,还会与人计较利益得失吗?那么,愤怒、嫉妒、憎恨、仇怨又从何而生呢?“一明照亮千古暗”。如能悟透“实不可得”之理,不仅当下断掉了今生的瞋恚心,还会发自内心地忏悔自己多生多世以来的怨恨,消除阿赖耶识里输入储存的过去仇怨。
瞋恚心的另一种主要原因是我执我见,由于执着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而且总想强求别人都按照自己的见解、意愿去做。当别人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和见解时,则心生烦恼、怨恨,甚至发怒。这就是我执我见的习气,这是一般人最常见的习气。人与人的矛盾,家庭的纷争,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动乱,都是我执我见所造成的。我执我见是以我为中心,失去了整体性。个体性越强则离道越远,整体性的比例越多离道越近。佛菩萨一切都是恒顺众生,与众生无争无斗。表象是弱,但弱的另一面却是强,外表争强好胜的人,必然是外强中干。执着我见的人活得不仅累而且很苦。
这种我执我见者突出表现在对家庭亲属的矛盾上,问题出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是执着私情。我曾经问这种人:“如果是别人和你的意见不一致,不听你的,你会强求他吗?你会因此而生气吗?”他说:“不会,如果是别人,劝他不听,我就不管他了。”我问:“为什么对自己家的人放不下,非要强求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呢?”这是私情,是不平等心,是攀缘心,是强加于人之心,是控制人的欲望。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家的人与众生一样平等看待呢?这不是执着私情又是什么呢?这种想控制人的欲望是魔而非佛。如明此理,你就放下了对私情的执着,这样会使你减少许多家庭矛盾和纷争。如果不信,你可以去验证。
三、痴,是指愚痴心。“痴”的造字之意是:“知”字加上病字旁。“知”是指人的知见。知见属“识”而非智,知再加上病字旁,是指失去了智慧的偏知邪见,造成人们迷惑颠倒,不明事物真理、真相为愚痴。如果从“不明道理”的角度讲,凡是没有开悟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愚痴。愚痴心对应畜牲道。三恶道的根本原因在于迷惑颠倒,不明白宇宙真相。
愚痴心为什么对应畜牲道?因为畜牲一生只知道为吃喝奔忙,交配养子,除此之外,什么道理也不明白。当你俯视蚂蚁的时候,你会发现,蚂蚁一生忙忙碌碌,爬来爬去,就是为了吃、住和繁殖。笔者曾经在农村闭关时细心观察过蚂蚁世界,蚂蚁白天一天到晚都在爬来爬去地找吃的。到了夜里,它们又夜以继日辛辛苦苦地在挖地造穴,尽管是下小雨也从不停息,一生中就是这样忙忙碌碌地爬来爬去,但什么道理也不明白。人如果也是如此,糊里糊涂地混此一生,什么道理也不明白,正对应畜牲的心理,境随心转,因此,来世必转生于畜牲道。
愚痴不仅是畜牲道的心因,同时又是造成饿鬼道和地狱道的根本原因。因为瞋源于贪,而贪又源于痴。正是因为众生愚痴,不明白宇宙真相,才生出贪心。因此贪、瞋都源于痴。由此可见,愚痴心是造成三恶道的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破愚痴心呢?首先要悟宇宙真相。这就是修行过程“信、解、行、证”中的“解”。“解”的过程就是“悟”的过程,只有真正开悟之后才能进入“行”,开悟之后才算刚刚开始进入正式修行。
开悟的程序大致有三步:一是在清净心的前提下阅读一些佛经,以及善知识写的经论,论是善知识对经文的理解和注释,可以帮助你理解经文佛理。观看善知识讲经说法的影碟。这第一步虽不能使你开悟,但经过反复听、看,可使自己得到佛经的熏陶,在长期熏陶中加深映象,以便为静中的闻思修打下基础。
二是请教明师指点,可以直言地告诉同修,在你这一生的修行中,如无明师指点是不可能成就的。因此,在此生中一定要寻找和把握明师的机缘。但是在未遇明师之前,可与同修们集体参悟,相互启发,把心位放低,多向同修请教。悟性较高者,也可以万事万物为师,因为万事万物中都有真我本性,都有宇宙规律,都有道的存在。
三是要真正明白,“定能生慧”是千门万法总结的真谛。这时就要放下一切经书,专心修定,只读经书是读不开悟的。慧是定中的自然流露。这就需要每天有一个长时间的打坐修禅定,把自己的心和身体放空,空到无我。无能生有,真智慧是从空无本性中自然流露的。师父曾说:“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到我这里只传一个字:定。”因此,要想开悟必须修静定之功。
但是,修禅定并不局限在打坐的功夫上,除了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打坐之外,而且还要在生活中,在一点一滴的事境中去磨炼定力,修出随缘不变的功夫,就是生活中的大定。
三毒业因,祛除不易,因已养成习气。如果真正深信贪、瞋、痴是三恶道之源,三毒不祛,人身难保。人身不在,何以修行?人们平时最难察觉的就是贪图享受之习,尤其是表现在吃和睡上,因而养成惰性。难改能改,难舍能舍,持之以恒,方为勇猛。勇于断恶,要每日反省自己,才为精进。并逐渐警觉自己微小的过错。真正断贪、瞋、痴,是要从心上断,从第六识、第八识上改。改的是否真诚彻底,最准确的检验方法是在梦中,在梦里的境界中,还起不起贪、瞋、痴之念。梦中如果动念,说明还相差甚远。如果梦中属于半昏迷之中尚不能把握,死后灵魂出壳在全昏迷的状态中就更难把握。持“五戒”
持“五戒”是人道所对应的修行标准。人道对应的心因是“良心”,何谓良?古人造字之意是:上面一点,下面是“根”字的右半边“艮”字,意为尚保存一点根本的东西,即真我本性的东西,即是良心。如果丧失了这点良心,来世就难保人身。你再看古人造的“食”字,意为人有良心才能得食。贪心坠入饿鬼道而不得食。
做人的基本良心,在佛教里对应的基本标准即是“五戒”。五戒正与儒家做人标准的“仁、义、礼、智、信”相对应。
一、不杀生(不暴力)
杀生和暴力是贪欲私心的扩大,或是瞋心引起的暴力和仇杀。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伤害众生的利益和性命,失去了众生平等的慈悲之心,属于不仁。
杀生和暴力不仅伤害了众生的性命和利益,根据因果循环之理,还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和疾病。前面在“因果实例”中,大家看到的“窦娥冤案,至今未了”能给我们什么警示呢?我们所看到世间的一切凶杀、恐怖、战争,都源于过去的杀生和暴力。我们平时肉眼所看不见的附体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大多源于过去杀生和暴力结下的仇怨。
要想戒掉杀生和暴力,最彻底有效的方法仍是从悟道入手,悟众生与我是一个法身,是一个整体。我与众生都相当于同一人体的各个细胞,每一个细胞都是众生,也都是我。关爱众生就等于关爱自己,伤害众生就等于伤害自己。我既是众生,众生既是我。如明此理,平等慈悲心则油然而生,杀生暴力之念自然断灭。
二、不偷盗
偷盗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是失去了良心,扩大了贪心,属不义。
人们在宇宙中,必然受宇宙自然平衡规律所控制。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得了不该得的东西,早晚必还。而且欠的时间越长,将来还的越多。“夕欠一勺盐,今还一盐山”的实例正是如此。
戒盗的根本有效方法与戒杀相同,仍是明理悟道,众生皆我手足,无我他之分,只有断了我执,无我才能无分别之心,无分别才能无执着取舍之心,无执着取舍之心,贪心何在?偷盗之心不戒自灭。
文殊菩萨曾与众菩萨说:“我多生多劫以来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不信可以验证。”随将一串宝珠放在城门口最显眼的地方,“以三天为限,在三天之内如无人捡,则说明我多生多劫以来没有拿过人家的东西”。三天过后,果然没有人捡。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呢?当你被别人抢劫、偷盗时,正说明你前世曾经也这样伤害过别人,今生就会被别人用同样的方法回报在自己身上。相反,如果你生生世世都是关爱众生,那么,回报在你身的也同样是众生对你的关爱。如果明白此理,你就不会再去偷拿别人的东西,即使是让你去偷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敢去拿,这就是理通法自明。
三、不邪淫
修行人常说:“万恶淫为首”,“邪淫破坏人伦”等等。其实,邪淫主要并不是破坏人伦的问题。人道讲人伦,看到的只是今生今世的表面现象。从天道来讲,并不存在什么人伦问题。如果把三世连续起来看,今生的夫妻可能是过去的母与子,也可能是孙子与祖母,也可能是人与蛇。所以,从天道角度来看,不存在人伦问题,万事万物皆是一个“缘”字。
修行人所谓的“万恶淫为首”。主要有阴阳两大原因。一是,现在社会上,家庭的不合,妻离子散,情杀,大事的失败,人的堕落,社会的腐败等等,多与乱淫有关。给个人的身心造成伤害和烦恼,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安和动乱。这是从阳性角度来看。二是,从阴性及长远的角度来看,修行人是逆炼归元。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使生命层次上旋。但是,淫属于一种“精生形”的生命下旋行为。因此,邪淫属于无智,无真智慧的人、畜才会如此。即使夫妻之淫,虽非邪淫,也为“有漏”,其生命层次必然趋于下旋。
原理在于,由于平时常思淫事,即使是夫妻之淫,程序已输入你的第八识中。人死灵魂出壳后,第八识自动显像,把你平时执着的各种念头、行为都一一曝光成像。由于你平时执着淫事,看到这些曝光的像,就提醒你动念思淫。此时你的灵魂到处游荡,见到人或畜牲正在行淫交配,就不由自主因动念而投入胎中,转世为人或畜牲。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看见自己的父母正在同房时投胎转世的吗?
如果淫习不断,即使你修大善而入天道,见到“天花”(天界女子称天花)时,稍一动念,已成邪淫。由于维层的不同,在人和畜牲道有淫的行为才为行淫。在天道并无行为,彼此念头一动,就已完成,就为邪淫。《西游记》中的天蓬元帅(猪八戒),不正是只对嫦娥动了动念头,就触犯天规,贬下天界,投胎为猪吗?成语中有个“五花八门”,说的正是这类事。在天界犯一次天花就被贬下天界,能量最高的也只能犯五次天花,然后被天龙八部(八门)扣押能量后,贬下天界。这种下界之人,被古人称谓:“从五花八门而来”。这就是成语“五花八门”的原意。
由此可见,只要还有淫心尚存,就难出六道,何况邪淫还属贪欲之列,造的还是三恶道之因,更谈不上出离六道。
断淫并非易事,因为人、畜到一定时期,都自然萌生一种性的生理需求。要想控制这股能量的外泄,需要有很强的定力。首先,要从心理上断掉淫念,然后在定力的持续中修“忍”,修到一定程度后,心能转境,生理也能随心所转。正是由于多生多劫淫的心理才养成了生理上淫的习气。心若能转,境必能转。
除了心理上修定、修忍以外,在修炼的方法上,也有炼精化气的具体方法。在“男丹”和“女丹”功中都有具体的修炼方法,也可依师指导进行修炼。
四,不妄语
妄语是指说谎骗人,说了不算,不讲信誉,属于无信。古人说:“人无信不立”。人如果不讲信誉,则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妄语虽只是动口,但身、口、意三业俱全。想了才会说,产生了意业;别人听后可能会去做,又产生了身业。你妄语的对象越多,范围越广,造业也就越大。
你如果对一个人失信,就欠了这一个人的债。如果对一个集体失信,就欠这个集体的债。失信并不一定都表现在妄语上。比如,你发心修行,但是,由于贪图享受而不能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半途而废,同样属于妄语,这就对你当初的发心欠下了债,形成一种矛盾的心理和程序。这种矛盾的程序就会给你造成一定的灾祸或矛盾的结果。不明道理的人,还会误怪佛菩萨在惩罚自己,其实,都是自己的心理所造。
多数人认为自己说谎欺人,人所不知。其实又犯了“以肉眼为参照”的错误,连鬼神皆是五眼六神通,何况超高级生命的佛?古人尚知“头上三尺有神灵”。你的一念一言皆会产生无限的超光波,此波充满宇宙空间。根据“生物全息能原理”,你的每一个意念波,都会做出与你此念此言相同的事。别忘了前面讲的宇宙是一个整体,你的一念一言都会影响这个整体。如明此理,即使你背人所言,暗室所为,无形之念,皆不可瞒,而且造下很大的业因。
许多修行人都执着修善,但由于善恶互根,执善的同时,眼里看到别人都在作恶,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自己心里念念都是恶。在议论、鄙视这些所谓恶的现象时,却时时在打妄语。但是,由于未开悟,却不知自己在以妄念、妄言作恶,反而认为自己在修善憎恶。比如,人人都在议论社会腐败,社会腐败减少了吗?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现象,你的议论只是妄语,丝毫不能解决问题,这是其一。其二,人们议论的多了,反而使人们对这些腐败现象习以为常,更加肆无忌惮,明目张胆地为所欲为。故《弟子规》里说:“扬人恶,即是恶”。你在执善表相的掩盖下,另一面不又在作恶吗?同时又使自己产生不平衡心理。
有许多修行人总爱把眼睛盯着别人的过错,张口闭口都在挑别人的毛病,攻击这个不修行,那个不如法,这个是破戒,那个是外道,这些都是在打妄语,都是在造口业。因此,修行人不能不明此理,否则,一边修善,一边作恶,何时才能精进?
五,不饮酒
酒能乱性,令人昏醉无智。人生本来就障碍诸多,迷惑颠倒,如果再饮酒乱性,迷上加迷,因而增加自己一生所造的过恶。譬如,昔有一人,独居饮酒,醉迷之中,见邻居家鸡飞至院内,捉杀为己下酒。邻居家女来找鸡,诳称未见,反起淫心,酒壮色胆,强而奸之。因此,在饮酒乱性之中犯下四罪:一是邻居家鸡不予而取,所犯偷盗;二是偷后杀之为己下酒,所犯杀生之罪;三是邻女来找,诳称未见,又犯妄语之罪;四者,随起淫心,强奸邻女,又犯暴力邪淫之罪。
饮酒不仅乱性造孽,而且给社会、家庭、自我都造成不良后果。饮酒还会伤害自身,伤肝造病,肝火易怒,失去冷静的头脑,则会引发许多不堪设想的后果。家庭不睦,车祸死伤,打架斗殴,工作失误,事故发生等,大多与饮酒有关。
上古之人最忌饮酒,因为他们最清楚,“酒伤大灵”之理。灵魂投胎之后,能量几乎都转化为身体各部位的神,此时灵魂能量极弱,在饮酒昏醉之时,灵魂易被外界阴性生命所控制,或乘机吸取你的能量,还有可能造成附体现象,被其他生命长期控制。人生本来就整天生活在昏沉痴迷之中,如再饮酒,只能是迷上加迷,更加昏沉无智,因此修行人应当下决心戒之。
其实,修持五戒不犯,才刚刚达到做人的标准。但是,许多修行人连此做人标准尚且难持,关键仍在习气难断。如能悟透宇宙本性,明白实不可得,也就容易放下了。杀生、偷盗、邪淫、饮酒,都是为了满足身体享受的欲望,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满足空不可得的心理欲望,妄语也是如此。如能照见五蕴皆空,才能明白,杀、盗、妄、淫所享之受也是空。明理之后,才能放下,达到不持而持,不戒而戒。修十善
十善是天道对应的心因,是针对前文所谈“祛三毒”、“持五戒”的内容,不外乎此十条。归纳起来,分身、口、意三方面。
身三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口四善: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
意三善:不贪,不瞋,不痴。
修十善业,就是把十恶业颠倒过来,严守不犯。十恶业的共同心因就是自私自利,诸恶都源于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即源于我执。相对来讲。自私自利则是万恶之源。相反,大公无私则为诸善之因。
其实,虽修十善,还都是修人道的内容。人道是天道的基础。因此,欲修天道,先修人道,人道修好,天道自成。天道与人道所修内容虽然相同,但关键的不同之处,在于标准的差异。人道的标准是“利己利他”,但不可损人利己,损人利己是三恶道的心因。而天道的标准是“利他利己”,先利他后利己。
从表象上看,利他利己与利己利他,只是颠倒了两个字,但其内涵特别深奥。“顺则凡,逆则仙,奥妙就在颠倒颠”。颠倒了什么?颠倒了我与他的先后,颠倒了利益的取舍,颠倒了个体与整体的比率。这就给我们一个真理的启示:越自私自利,执着我和私欲的人,个性和习气越重的人,其生命层次反而越低。相反,越大公无私,舍己忘我,宇宙整体比率越高的人,其生命层次反而越高。
大树启示我们:越执着私利者,越接近枝梢末节,其道路越狭窄,他只能看见和得到这一个枝梢上的果子。相反他越往回退,其路反而越宽,当他退到粗枝上,他就看清和得到了这个粗枝上的全部枝叶花果。如果退到棵杆上,他似乎全部舍弃了,但他却看清和得到了这棵树上的全部枝叶花果。只有彻底的舍,才能彻底的得。
但在天道层次上,还没有达到彻底的舍,还在修一个“善”字。还符合六道“善恶分别”的心因,因此,虽修善至极,但只不过在天界享, 些天伦福报而已。待福享尽,还要下界轮回,仍有乐尽苦。
因此,修行人应该明白,虽修十善业,但非最终目的,只是向上升华的一个台阶而已。虽修善而千万不可执着善,一定要随缘修善。如果执着修善,为了修善而修善,则属攀缘,另一面必又造恶,故不可为。修行人只知修善,却不知自己又被执善所障。所修十善,既非目的,也非可得。只是在你修行道路上,起着一个台阶,一支渡船的作用而已。
行“六度”
“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法门。是菩萨所修之法。“度”的梵语谓“菠罗密”。其涵义是:“从此岸渡到彼岸”,使众生脱离苦海,了脱生死,圆证佛果。因此,“波罗密”又涵“究竟圆满”之意。
关于六度法修行的具体内容,各类经论中已有祥述,在此不多赘文。只讲一讲六度法之间的关系及关键所在,以利修行者在修行中把握。
前四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是基础和手段,都是为禅定打基础的。而禅定是关键和枢纽。但禅定并不是目的,只有通过禅定,才能达到真智慧的自然流露。因此,对于般若(圆满的智慧)来说,禅定又成了方法和手段。
为什么说前四度是达到禅定的基础和手段呢?禅定的前提条件是放下,是忘我。这就需要对布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的布施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仅仅是舍财助人或捐钱印经,那仅仅是一些表象而已。真正的布施就是在让你舍,舍就是让你放下,舍就是要你从心上断掉我执,放下我见,看淡万缘,改掉习气,最后达到彻底地放下,进入忘我、无我之状,才能真正进入禅定。
持戒是对自己的约束。由于众生多生多劫养成了贪的习气,在欲望贪心的驱使下,很不容易自觉放下。因此,用持戒的方法来强制约束自己。使自己在长期的戒律约束中断掉贪心,放下对万事万物的执着,才能逐渐进入禅定。佛门中多至几百条戒规,要想全部记住都很难,要想全部守持不犯则更不容易。那么最究竟,最根本的戒律是什么呢?就是遵循宇宙规律办事,时刻保持清静平等心。不分别,不攀缘,不动念,则不造业,不造业则是最根本,最究竟之戒。这样才能进入最根本的清静定。
忍辱是对万事万物诱惑自心的一种忍耐。由于习气深重,尚未悟透各种利益及万事万法皆乃空相,实不可得。即使开悟,习气也非一日即可除尽。这些欲望习气使人凡心不断,时时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使自心不得清净。因此,忍辱正是对外界诱惑及内心习气的忍耐,只有在长期的忍耐中,才能断掉这些习气。如无忍辱,在世间很容易被世俗所染,从而随波逐流,懈怠坠落。忍辱并非只对逆境而言,无论顺逆之境都是境。而且顺境之中更易使人麻痹松懈,得意忘形,心生傲慢。因此,无论何境,都能忍得过去,才能在万境之中不动心,最终才能真正进入禅定。
精进是对你破障和放下程度的检验,许多修行人虽也心诚,但多年修行却无精进。主要原因是,尚不明白什么是精进。许多修行者认为,只要每天坚持念经、念佛、打坐修禅定就是精进,其实不然。真正的精进是指你在修行过程中,每天破除了多少障碍?放下了多少执着?改掉了多少习气?心清净了多少?向本性靠近了多少?在这些有质有量考核内容的前提下,体现出你在修行过程中迅速地靠近本性,才能称为精进。脱离这些实质性的内容,就是空谈精进和修行。这些内容,正是对布施、持戒、忍辱三法修持程度的检验。如无精进,说明你前三度修持不得法而无效。精进的检验方法,一是每天晚上,对当天修持情况作以分析总结,从破障碍、断执着、改习气、心清净四个方面检查自己。二是梦中检验,如果白天可以做到不动心,梦中还有贪财、贪色、贪吃、瞋恚、恐惧等念生起,仍不过关。如果梦中动念,醒后要立即忏悔,逐渐才能在梦中警觉。如此修行,才能精进。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必退。
前四度如能为禅定打好基础,做到心里完全放下,在修禅定之时,方能使你那颗心平静下来,不被外境所牵。
修禅定的方法分两个方面:一是动态中修禅定,二是静态中修禅定,二者必不可少。动态中修禅定是指,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一点一滴各种境界时,心是否能不被外境所牵。例如,吃饭时,认为今天的饭菜对自己的胃口,就多吃一些。否则就少吃一些;当别人误会、攻击、毁谤你,甚至故意刁难你的时候,你有没有丝毫的委屈、烦恼、记恨等念头的出现。这都是遇境动念的表现。如果再细分析,“今天的饭菜对自己的胃口”这一念头,本身即是分别心。再继续分析,这里还有“自己”,则是“我执”未断,有我执而产生分别,由分别而产生贪心。在吃饭中的禅定,则是“食而不知其味”,无分无别不动念头,吃饱即可。但是,就从吃饭这样的小事上,能够做到禅定也绝非易事。对别人的误会、毁谤,如生委屈、烦恼之念,说明心理还在执着“有”,执着虚名,仍未看空和放下。
二是静态中修禅定,主要是靠静坐,也称打坐、坐禅。这是开真智慧的前提条件。许多修行者也经常静坐,但由于不得法而未生智慧。分析原因,大概有四种:
1、打坐时思绪万千,胡思乱想,虽也能坐上一两个小时,但始终心未清净,不静又怎能入定?
2、有些习气较重的人,一打坐就瞌睡,始终处于昏昏欲睡之中。这种打坐昏沉的原因:一是贪吃的习气过重,吃的太多,吃饱就想睡。二是由于身体气血不通,气虚而使大脑气血不足。或是因坐不直使气血堵塞。三是因平时思虑过度而伤神,造成大脑失神而昏沉。
3、有少数人在打坐时,很快即能入静入定,但是,定得什么都不知道了。这种定属于“顽空定”,虽能入定,但不起妙用,不能生出智慧。这种顽空定如同石头,即使定上一万年也不能生慧。
4、有的人在打坐时,由于天眼天耳已开,能看到一些阴性生命,或能听到一些阴性生命跟自己说话,就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对话。不懂道理的人还自认为有此神通,心生得意。其实这是见境动念、心被境牵,是着魔的一种表现,如不迅速纠正,非常危险。一般没有天眼天耳的人,平时肉眼所见的而被境所牵的都是阳性物质。而有天眼天耳者则更易被阴境所牵。他们错误地认为天眼看到的都是真的,其实,无论你是肉眼看到的相,还是天眼看到的相,都是虚空假相。应该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为什么这四种修定都不能生慧呢?其中有两个原理:一是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互根的,修定也必须如此。人在定态中,是在有意抑制阳性大脑不去思考,使它清静下来。阳性大脑只有停止工作,阴性功能才能自动显现作用,从本性中自然流露出真实智慧。本性中流出的真实智慧,还要通过阳性大脑的接收,进行阴阳交接和转换,你才能知道这些真智慧的内容。第二个原理是,阴阳互偏则互障,不能把握以中为度,因而不能生慧。
根据这两个原理,我们对以上四种现状作以下分析:第一种在胡思乱想,阳性大脑始终未静,阴性功能被压抑,当然不出智慧。第二种昏沉之状,等于在睡觉,更谈不上清净修定。第三种属顽空定,阴性功能虽不被压抑,但由于阳性大脑进入顽空,什么都不知道,即使阴性的本性中流出智慧,而阳性大脑不能接收,仍然什么都不知道。第四种是阳性虽入静,却又被阴境所牵,实属着魔,不仅谈不上定,反而很危险。因此,修定应该是身空忘我,在阳性大脑非常清醒的状态下,而又不起心动念,使阴性功能不受压抑,充分得到解放,只有在这种阴阳互根,以中为度的静定之中,才能生出真智慧。
这种修定方法,对于修行人来说,只是理论方法上的指导。在修定过程中必须经修行者自己亲证,方可体会它的真谛。
般若即究竟圆满的真实智慧。禅定的目的正是为了般若。只有真实智慧的显现,你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你才能突破重重障碍,见到真我本性,才能悟透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悟透宇宙和生命真相后,并非已达成目的,智慧的显现是为了运用,是为了指导人们的实践。如果不能在实践中运用,智慧又如何显现?因此,在智慧出现之前,禅定是手段,般若是目的。在智慧出现之后,般若又变成了手段,而指导众生实践又是目的。
因此,在整个修行过程中,六度法仍是必经的一个台阶,一只渡船而已。当你渡到菩萨彼岸时,这个台阶和渡船已经完成了它的作用。修行人应该明白,如果渡到彼岸,仍执着在法船上不上岸,就是法执。因此,法无定法,非法即法,法即非法,无法即法。修 炼
在修行过程中,修心虽是根本,但又不可偏废命功的修炼。身心是辩证的一体关系,因此,不应分开修炼,也无法分开修炼。如果你硬要各执一端,偏修一方,属于偏知偏见,如果攻击别人修炼,实属偏知邪见。你如果是在用偏知邪见在指导自己的修行,走的是偏路,不仅会影响你的修炼进程和效果,而且是越修反而离道越远。
“修行”是修佛人较熟悉的词,但“修炼”的内涵是什么?尤其是佛教的净土法门中,许多在家修行的居士,由于没有师承关系,未教打坐修炼,故许多人不懂修炼的涵义。如果分别心较大,还会不加思索地把“修炼”扣上一顶外道气功的帽子,而且不会理睬和接受。“修”是指修心养性;“炼”是指炼入定的功夫。难道炼入定的功夫是外道吗?
修行是指修正自己不合道的意、言、行,使自己的意、言、行逐渐合于道。而修炼之中的“修”,已经包涵了修行的全部内容,当然也包括修心。而“炼”则是通过集中思想,使心神能量不向外散,聚精会神,达到身空忘我的境界,真空之后才能产生真实智慧和各种妙用。这些妙用中,首先是心的开悟。其次是修炼出自性之光,佛门称之谓“性光”。第三是阳神出壳的训练,至于强身键体,祛病延年,以及出现一些神通等都属于修炼中自然而得的付产品。第四是修炼“四禅八定”,要在长时间的打坐中修炼“虚空大定”。
一、定功修炼
所谓“定”,本身就是功夫 。所谓修炼定力,就是在修炼“定”的功夫。
定的功夫主要表现在头脑放空的程度。头脑的思维不放空,不停息,那个“ 真我”就不可能显现出来。头脑用得越多,思维越复杂,那个真我就越出不来。当你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时候,头脑却一刻不停地在胡思乱想。这就需要你修炼放空身心的功夫。在本书的前面所讲的全部内容,都是在帮你从心理上放下万缘。此时的炼,则是炼你放空的功夫,也是在静坐之中检验你放空的功夫。如果你把此时的炼,分别为无用的外道,内外是一不是二,说明你自己还没修入正道。
在静坐过程中,头脑里会出现许多念头和境界,如果你随着念头想下去,则心被境转。如果你能时时警觉,念起不随,修到任何境界都不能动摇你心的时候,这才算有了初步的定功。佛门所谓的“四禅八定”修成之后,才能达到色界天,还不能冲出无色界,离成佛尚远,将来灵魂出壳后,才能刚做到不迷。灵魂出壳后只有不被任何境界所牵,才能出离六道,了脱生死。否则,灵魂一出去,身不由已,见境则迷,则又随境投胎转世了。因此,前面所讲的让你放下万缘,不去执着的诸多道理,以及此时的修定功夫,都是为了灵魂出壳后的那一瞬间。要想保证那一瞬间不迷不惑,需要很深的定力,而这种定力的修成,绝非一日之功,一般也需要三至七年的长期打坐和修心。
一般修炼者在打坐时,首先遇到的是腿部痛麻问题。要突破这一障碍,首先要把会阴、尾闾(长强穴)所处的海底轮守开,此轮守开后,腿部就不再痛麻。
在修炼定功过程中,打坐的时间非常重要。一般人只能打坐1至2小时,效果则不明显。如同烧水一样,由于时间短,每次只烧至八九十度,就把火关掉了,一辈子也烧不开一壶水。因此,打坐的时间每次要在2至3小时以上,而且是有效时间。胡思乱想,心不清净的打坐属无效时间。
在修定功之前,首先要打通小周天,这是修炼的第一步。使身体通畅,通而不痛,方能久坐。否则,刚要入静又腰酸腿痛,必影响修定效果。
修定功除了静心以外,体内能量是否充足,也直接影响入定效果,一般情况下,下丹田结丹之后才易入定。能量如果不足,如半瓶之水,则易动荡不定。
在修定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注意节食少睡。更不宜食肉动荤,多食和动荤可产生浊气,使腹部胀满,气堵上逆,难以进入静定。尤其是晚饭最好不食,佛门的“日中一餐,过午不食”,正是为了清净入定。食之过多过饱,不仅难以入定,而且在生理的反作用下易生淫念。
为何要求少睡?人所不知,一般人的大脑,每天只需要休息16秒钟,即可维持生存之需,剩余的时间,都是在以胡思乱想向外耗散能量。睡眠时间过多,多以做梦向外耗神。因此,如无条件炼子时功,后半夜一觉醒后即可起身打坐,不可贪睡。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不贪食睡本身也是在修定功,“不贪图享受”是战胜自我的第一步。也是修定的前提条件。
修定的目的,并非为了延长打坐入定的时间,而主要是为了定中生慧。关于如何修定才能生慧的要点,前文已有叙述,也必需把握阴阳互根及以中为度。
修定的目的除了开慧以外,另一重要作用,即是在事境中不着相,在境相之中自心如如不动,毫不动念。才能在将来灵魂出壳时,不被任何境界所牵,无障无碍地通达宇宙各维层。如果定功不深,途中见境生心,遇相动念,则被重重障碍所缚,更不可能通达宇宙各维层。关于禅定功夫中四禅八定的修炼可以参考专修指导书籍,也可以按师父指导进行修炼,内容比较深,技术比较细,在此不多赘述。
二 、定力可使能量转化
人们的能量,95%左右都消耗在平时的胡思乱想和性排泄上。在修炼定力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关闭六根,心神内守,才能使能量聚积体内,不外泄漏。但是精气神不充足,六根则关闭不住。人们体内平时聚积的能量,除了胡思乱想消耗之外,几乎都是从性之门所流失,习惯地为性的需求所服务,这就是生命下旋的根本。性能是一种很大的能量,它的控制部位就在人的尾椎之中。通过意守尾椎部位,可彻底激活性机能,会出现一股巨大的能量。激活之后,从生理上会产生更强的性欲望。要迫使这股能量不化成精液和经血,此时需要很高的定力。首先要从心理上转变,要明白性欲是生命的下旋行为,也是一种空相,逐渐从心理上克制和淡化性欲。心如能转,这股性能量则能转化为气和神,不再生精(经)外泄。心若未转,能量则往下走,才会产生精液和经血。反之,则能变为先天的精气神。只有使先天精气神充足,才有可能成道。这就是“顺着凡,逆则仙,奥妙就在颠倒颠”。
这种修炼逆反归元的原理,与水的自然变化很有相近之处。地上的水遇热而蒸发,并在空中变成云,积而成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化为雨又落下来,如此循环,周而复始,才能生长万物,人体也是如此。心理的转变,也即是心灵的升华,人体的能量才有可能往上升。地球虽有万有引力,但万物生长为什么都是向上?很简单,地球虽有引力,但宇宙更有吸引力。但是人们只知道地球有引力,却不知道宇宙有更大的吸引力。
人的能量如何才能转化为精气神呢?与水蒸气一样,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上升。要使能量往上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激活能量库。要想使能量上升,首先要有能量,地面有水才能蒸发。人体的这股能量就储存在生殖轮和海底轮里,如同取之不尽的能量库。而尾椎是打开能量库的闸门。因此,应首先意守尾椎及海底轮、生殖轮,使性机能彻底激活,在下丹田处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二是收心养能,能量的外散,一是胡思乱想,二是精、经外泄。收心内守使气内收,不向外散。二是断掉淫念,如果还时有淫念,即使不行淫,这股能量也同样会转化为精(经),精、经只要形成,精(经)满自流,必然外泄。要想使这股能量转化为气,最好是在转精(经)之前。通过心神内守,清净无念,使下丹田达到能量充盈,守开尾椎,使能量沿着脊柱和中脉向上走。世间所传的“内丹功”及“女丹功”中,均有炼精(经)化气之法。
三是打通“中脉”。中脉是由百会直透会阴的中央通道,是能量向上升华的最佳捷径。也是人体命脉(命根)。道家称“玉柱”,医家称“冲脉”,佛家称“中脉”。本人通过临床验证,中脉如果堵塞,百脉不通。心理又是直接控制中脉的总闸门,心理稍不平衡,中脉则堵。要想使下丹田储备的能量向上升华,必须把中脉守开,否则,能量上升时则会受堵。要想守开中脉,可以从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依次守开,为能量的升华修好通道。为使修炼者便于掌握,在短时间内打通中脉,在此,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行通中脉的方法:
1、观想聚能法。观想自己从百会至会阴有一条明亮的光柱,此光柱上下一致,整体快速旋转,男顺时针,女逆时针,产生向心力,带动宇宙四面八方的光能向光柱旋聚。
2、观想通透法。观想自己体内中脉为一条明亮、透明的空管道,如手指粗细。观想一明亮刺眼的太阳,从百会进入中脉,停留一分钟,沿中脉下行至会阴,再停留一分钟,然后沿中脉上行至百会,如此返复进行。
3、百会呼吸法。观想头顶百会穴处如漏斗状,吸气时,意念真气由此漏斗进入,沿中脉行至会阴,呼气时,由会阴上升至百会。如此反复,久之可感到神行遍体,有返老还童之快感,还可使大脑尚未开发使用的90%的潜在功能得以开发。
4、中黄直透法。于阳升之时,活子时已到(男无欲自举,女无欲自开之时),身体正直,两眼微闭,从内直视会阴,配合呼吸,吸气时自会阴沿中脉上升至百会,停留片刻,呼气时沿中脉下至会阴,如此反复,待活子时过后收功。
5、真言开通法。此法简易,不用苦思冥想地观想,只需意守中脉,念动观世音“六字大明咒”:唵(嗡)、嘛、呢、呗、美、吽(轰),用鼻音震动,声音似从中脉发出,可整体震动中脉,也可在某一脉轮上震动,长期震动,不仅可震开和扩宽中脉,还可治疗体内顽疾。念时需注意意守中脉,并口念耳听,字字分明,方能不走神。长期依此法念咒,可消旧业,使心清净下来,还可出现性光。
通中脉时注意事项:一是在修炼时必须上身正直,全身放松,使中脉气路无阻。二是不可意念过重,以防头部不适。经常习炼,即可见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三是习炼之后要气沉丹田,养气收功,
有了前面能量升华的三个条件后,要实施能量升华还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静心,人在静心之中能量则往上升,相反,在躁动之时,能量则往下降。因此,要时刻保持清净之心。二是须将能量加热,能量如水,遇热蒸发为气而上升,遇冷化水而下降。人体能量要想上升,也须加热。可用意念观想会阴处有一团火,向上熏蒸下丹田的能量,使其化为气自然上升。每次打坐之后,体内应有温热膨胀之感。如果发冷,则说明没有收效。
三、性光修炼
1、什么是性光?
性光又称天光,灵光,是真我法身显现出来的神光。密宗称谓“摩尼珠”。
性光不在阴阳物质的范畴内,它是阴阳物质的本源。常态下,它深藏在生物体内,只有修炼到一定层次,它才能显现出来。它虽是真我本性的显现之光,但还不是真我,因为它还有相。说它是真我,因为它是真我本性显现出来的光团,它与真我本性是灯与光的关系。再继续修下去,当这团光也不存在的时候,你才真正融化在真我本性之中。
2、为什么要修炼性光?
性光在整个修炼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迈向高层次修炼的入门证,是由无明到有明登达彼岸的船票。见到性光已入船中,早晚可达彼岸,不见性光便会使你终生枯坐此岸。今生如能修出性光,即使你今生不能成就,但死后出壳的灵魂会继续自行修炼。今生如果不见性光,死后只有再次转世为人,才有可能重新修炼。可见,性光修炼是在生前把握生死而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
性光修成之后,其亮度频谱均与宙心佛光非常接近。宙心之光如同亿万个太阳融汇之亮,一般人的灵魂见到此光,则因亮的刺眼而产生恐惧,不敢接近,立即避开。而六道之光色彩亮度却很柔和,一般人的灵魂容易接近,因此,进入六道之光又投胎转世了。
如果此生未修出性光,对宙心佛光的强度则无任何心理准备。由于自己灵魂之光与宙心佛光反差极大,当你临终灵魂离体后,即使佛就在你身边专来接引你,佛也不可能把你带出三界。三界共28层天,行至10层天左右,你就已经被那三界内刺眼的亮光吓得不敢前进了。除非你生前对佛已经达到了忘我、无我的真诚虔信,不惧生死地跟着佛勇往直前。否则,佛也无法接引你去极乐。
而生前的性光修炼,正是使你常见此光,熟悉和适应此光的亮度,以为将来把握去向作好充分的心理和能量准备。由此可见,性光修炼是在生前把握生死的重要途径。
3、性光修炼的层次
性光初现,也就是性光的初级层次,闭目可见淡白色的小点,时隐时现,如有意看它,反而散而不见。
性光修炼进入中级层次时,性光开始呈现不规则形状,有方形、不规则圆形、梯形、条形、屏幕形等,并逐渐过度为圆形。颜色和亮度也逐渐变化。由白渐黄,由黄渐蓝,而后进入金黄,名为蟾光。当蟾光炼至又圆又亮时,则进入性光修炼的高级阶段。
性光修炼进入最高层次,上丹田时时如日中天,它说明已达明心见性。在这一阶段修炼中,主要训练阳神出壳,阳神不仅可以出入自如,而且可以外出采撷能量,并反复带入体内。经过长期的性光及阳神出入的修炼,最后达到阳神出入自如,才完成了生命来去自由的全部生命自控工程。
人们平时最怕死,死对人们来说,似乎是未知数,心中无底才会恐惧。而性光修炼以及阳神的出入,正是让你在活着的时候,去训练和把握死后那个未知的过程。只有熟悉和把握了将来的未知,才能使未知变成已知。使将来的不由自主变成把握自如。因此说,性光修炼是预定登达彼岸的船票。不再寄托于无把握的死后,而是把握在今生的当下。
4、性光的修炼方法
(1)在打坐时,两眼微闭,两眼向中间,注意力集中在上丹田部位,如肉眼看事物一样微微向前看,不是睁着眼睛看,而是神光内视,闭目意观。
(2)在入静入定之中,就这样静静地耐心等待,在恍恍忽忽的状态中,性光才能自然出现。出现后仍须保持不动念,不可有意去观,一用意动念,性光则散。
(3)当性光出现后,可稍加意念,使光团顺时针(时针对着面部定位)慢慢旋转,如同旋转磨镜,使光能越聚越亮。
(4)在性光修炼过程中,眼前无论出现什么景象,或出现仙佛之像,都不要惊喜动念,那只是天眼见到的幻象。是你自身这部生物仪器,对充满宇宙空间的各种信息波的自动接收和变极放大,如电视图象,不必惊奇。
(5)各种图象出现后,不要主动有意观看,如此会耗散性光能量,仍须意念微微旋转,使光能聚积而加强。
(6)天眼功能出现后,要保持慧而不用,不要给人看病、看事,要继续进入更高层次入大定的修炼,万不可去显示功能而耗散能量,则使性光得而复失。若执着在枝稍末节的小术神通上,虽得道却难以成道。
(7)由于性光修炼主要是意守上丹田,因此,有高血压、脑血栓、脑溢血的修炼者,暂不要修炼性光,可先修周天功打通病灶,待身体基础打好后再修性光。也可采用“三密相应修炼法”或其它方法修出性光。
关于性光修炼的具体方法,需要有师父指点,由于每个阶段的火候难以掌握,如把握不好,易造成毁丹,使前功尽弃。
四、三密相应修炼法
三密相应是密宗修炼方法,即身密、口密、意密。密宗修炼方法得能量较快,功效也非常明显,无论是何等根器,都能在短时期内明显见效。
虽说能量不分好坏,但心却各异,如果心性躁而不稳,急功近利,道德基础不坚实,一旦贪功求利,心起瞋恚,如同引爆炸药,伤人害已,后果严重。因此,要想修密,需先修显,要在显宗修行中取得一定的磨性和道德基础。最起码也要达到做人的标准,如果分别心及瞋恚心太大,不可直接修密。要修出一定的心胸和忍辱,在此基础上进入密法,可快速提高修行进程。
1、身密
身密包括打坐形态姿势和结手印。打坐形态一般是盘坐,盘坐分散盘、单盘、双盘。由于每一种形态都是一种特定的宇宙符号,能产生不同的场能和作用,因此,不同的盘坐姿势也能产生不同的场能和作用。散盘可产生二级能量,单盘可产生三级能量,双盘可产生四级能量。因此,能做到双盘的尽量双盘。盘坐时臀下可垫一1寸多高的垫子,软硬适当,打坐时要坐在垫子的前三分之一处,不要压住会阴穴。不要坐在过厚过软的垫子上,以免压迫会阴穴。身体正直,眉心舒展,面带微笑,全身放松,下颚微收,含胸拔背。
手印也是各种不同的宇宙符号,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打坐时不同的修炼阶段可采用不同的手印,不懂的可以请教自己的指导老师。
2、口密
口密主要是念咒语。咒语也是特定的宇宙音符,是宇宙“唵、啊、吽”三元音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特定的作用,如金刚萨跺佛的咒语是:“唵、班、则(儿)、萨、垛、吽”,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是:“唵(嗡)、嘛、呢、呗、美、吽”。念咒时可出声念,也可用“金刚持”念法——嘴唇动不出声。在不同的阶段念什么咒,可根据自己的指导老师或上师的教导进行。
3、意密
意密是指意念和观想。在打坐念咒的同时,意念观守在某个部位。一般情况下应从海底轮(尾骨尖平行)守起,依次是生殖轮(与下丹田平行)、脐轮(与肚脐平行)、心轮(与中丹田平行)、喉轮(与咽喉平行)、眉间轮(与眉毛平行)、顶轮(与前发际平行),由下至上逐一守开。念咒的同时,意守在各轮的中脉部位,以咒音震开中脉和各轮。打通中脉后才能进入正式修炼。
在打坐念咒时,也可观想自己的尊师或某尊佛,你与谁比较相应,就观想谁,并同时念谁的咒。比如,你与观音菩萨比较相应,就念“唵、嘛、呢、呗、美、吽”,同时观想观音像。观想观音像从头顶进入身体,逐渐放大,和自身融为一体。
在打坐念咒时,也可观想明点,先在下丹处观想出一轮明月,当明月越来越清晰时,然后用意念把它移至上丹田,再观想太阳。并加上“亮”的意念,使其越来越亮。这种观明点的意密修法,实际上也是在修性光,密宗称其谓“摩尼珠”。
五、修炼的基本程序
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使修炼者做到心中有数,不仅知道修炼的基本程序,而且知道自己目前修炼的程度在哪个阶段程序上,因此,勾划出一个简单的基本程序,仅供修炼者参考。
六、修炼的注意事项
1、持之以恒,修出正气。修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是停止不前,便是半途而废。修炼过程难以把握,有时会多次推倒重来,从头炼起。因此,要想修炼成功,首先须培养出一股浩然正气,单凭这股浩然正气就不会坠落,不坠则必然精进。要想培养出这股浩然正气,需要在长期的修炼中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不能有一点惰性的心理,只要还有惰性,就是在消减自己的浩然正气。
2、修炼必须有明师指点。修炼不同于修心,有一定的,甚至是很高的技术性,尤其是火候自己不易把握,古时修炼有“传功不传火”之说,因此,修炼必须求明师指点。如无明师指点,可能会因某一关过不去而前功尽弃。因此说“离师无法,离法无成”。
3、修炼过程必须静心节欲。修道之人,荤食不断身不轻,思虑不止神不安,声色不弃身不健,功名不休心不宁。因此,在修行过程中,应少食、少睡、不动荤。六根关闭不外用,方可使精气神充盈而上升。修炼初期就要开始节制性欲,进入高层次修炼时,必须断掉房事。这股性能量不彻底激活,修炼不能进入高层次,但激活之后把握不住,同样也无法进入高层次修炼。
4、在修炼过程中,尤其是进入修炼禅定过程中,可能有一阶段会出现如痴如呆现象,一般属于正常现象,这是淡化我执,头脑放空到一定程度出现的自然状态。过去这一阶段,能使你升华至一个较高的境界。如果亲属不懂或不支持你修炼,此时会阻止你继续修炼,或认为你精神失常。如在此时被迫中断修炼,则前功尽弃,非常可惜。
5、慧而不用,方能精进。进入正修阶段后,为了保持精气神充足,要暂时停止用功能为人看病等事项,以防止精气神的耗散。
6、在整个修炼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平常心态,不可带有求之心,更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如果有求,反而离道更远。如果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反而易走火入魔。
7、防止生气和发怒。在修炼过程中,要与修心同步,德高才能功高,要心胸豁达,万缘放下,遇事把它作为修定的助缘。如果生气发怒,则易伤气毁丹,使真气变为浊气、毒气。甚至几分钟生气发怒,可能会毁掉你一星期或几个月修炼的功能功力。如果生了气,待心平气和之后再继续炼功,万不可带气修炼。
8、修炼的全部过程都须注意调息。修炼者要把调吸贯穿于修炼的全过程。呼吸要做到细、长、深、匀、柔。做到“心气合一”就能打开中脉和脉轮,就能出现一些神通。有些人功效总是不明显,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把握好呼吸方式。常人呼吸,气只能入喉至肺;修炼者呼吸,应气入丹田;而圣人呼吸,气可入脚。呼吸深长,寿命才能延长,呼吸不乱能量才能不乱。《楞严经》里讲:“心气合一,便生神通”。
9、见境如镜,不动念头。天眼开后,在打坐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景象,有时还会见到妖魔鬼怪或神佛仙境。应该明白,这些景象皆是充满宇宙空间之波的变极放大,皆属幻象,切勿动念。如见魔则惧,见佛则喜,实已动念。这些境界都是对你定力的考验和磨炼。当心如明镜,只反映万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动念分别是非,则定力提高。即使见到蛇狼虎豹、妖魔鬼怪,它也丝毫伤害不了你的法身。
10、修炼过程不要被病症所障碍。修炼的过程是逆炼归元,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逆反正常生理的,但这只是在某个阶段中表现明显。常人的能量是往下行,修炼者达到一定程度时,能量向上行。在这一阶段中易上火,并因上火引起一些其他症状,如:咽喉干痛、牙痛、鼻出血、出大汗等等现象。体温比常人高半度至一度左右,有时还会发烧,这些都属修炼中的正常现象,是症而不是病。
在修炼过程中,由于内分泌旺盛,会出现排毒、排浊现象,出热汗、冷汗一般都是排除心脏、血液、肺部的脂肪、酸、碱、风寒、热、湿的重要途径。排毒过程中,有时身上会出现红色血斑、疱疹、丘疹、水泡,有时还会排出恶臭之气等等。如果不明此理,会产生疑惑和畏惧心理,怀疑自己方法不当,或怕出问题而停止修炼。
在修炼的某个阶段中,不仅没有年轻,可能还会消瘦和衰老,这是邪气与真气交争的结果,待真气滋长,足以祛邪,即会朝着还童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修炼过程中要把生死置之度外,无论出现什么现象都是正常的,只管勇猛精进地修下去。山穷水尽之处,必是柳暗花明。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畏惧险峰不愿吃苦的人,就不可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
修行捷径十锦言
修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若依菩萨的智慧,要修成佛果,尚需三劫的时间。第一劫要去掉尘妄执,第二劫要去掉细妄执,第三劫要去掉极细妄执。一劫大致是十几亿年。罗汉和辟支佛要想修成佛果,大致需要60至100劫的时间。可见修行之路漫长,说明众生习气深重,破迷和改习气速度太慢,故修行之路才如此漫长。
究其原因,仅一个开悟问题就障碍了绝大多数的修行人。根据末法时期的现状,一万修行人中难有一人开悟。开悟之前虽也修炼,但皆属盲修瞎炼。开悟之后,才刚刚开始进入正式修行。那么,对于绝大多数尚未开悟的修行者,看到他们心诚可佳,但又不易掌握佛法博大精深的内涵,修行起来无从下手,多走弯路。为此,笔者总结出十句锦言,作为修行捷径推荐给大家,仅供参考。
有人可能认为,修行只有长期苦修苦炼,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其实,任何事物均有捷径,为什么?有漫长之曲径,就必有快速之捷径。因为长短是相对的一对阴阳。因此,修行之路也必有捷径,你不必怀疑,怀疑只能障碍你自己。这条修行的捷径,已在一些修行人身上得到了验证。其关键问题就在于是否真诚。
如能时时刻刻、认认真真地按照以下十句话去做,即使你目前尚未开悟,也同样可以进入高层次修行,可使你少走弯路,快速精进。
1、时刻笑容满面。 2、咒、印、念佛不断。
3、念念反观察分别 。 4、不说妄语废言。
5、念起不随即无念。 6、松、静、定中慧现。
7、悟透真空妙有。 8、把握随缘不变。
9、修到万缘放下。 10、一法不见佛自现。
以上十句话的涵义已经包含在前文内容之中,在此,再作以简要注解:
1、时刻笑容满面
此乃“微笑大法”,要求修行者无论做什么事,包括睡觉时,都要保持眉心舒展,面带微笑。
其原理和效果:一是微笑可使全身放松。笑由心生,心笑则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会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随心放松,松才能通,可保持全身畅通和柔软。不仅减少疾病,全身畅通并为打坐修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心面相通,心紧面则紧,面松心则松。其次,松是静的前提,修行的简要程序就是松、静、定、慧、灵。因此,放松之后才能修静。
二是,松可使你面对和处理一切事物时,时刻保持不急不躁,以中为度。微笑和放松又是与阴阳各层次的众生融洽交往的前提条件。微笑能使众生关系缓和,给众生以亲切相融之感,以至沟通天地,度化众生的前提要素。
2、咒、印、念佛不断
咒是指各种佛的咒语。宇宙呼吸时发出“唵、啊、吽”三元音,当然,这种声音用耳朵是听不见的。
“唵”(嗡)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是宇宙吸气时发出的声音,因此,含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和功能。宇宙中的一切生命皆是赖于它而生存。
“啊”是宇宙吸气之后呼气之前,中间停止状态发出的声音,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发出的根本音,它是一种推动力,宇宙十法界的循环皆由它推动。
“吽”(轰)是宇宙呼气时发出的声音,是宇宙万有生命潜藏的根本音。也是修道人回归宙心时的根本音,必须把他唤醒,成道才有希望。
我们平时念的各种佛之咒语,都是从这宇宙三元音中变化出来的。如同宇宙万物一样,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如同宇宙红、黄、蓝三元色,可以调出无数种不同的颜色,起着不同的作用,才能把宇宙、世界装扮得万紫千红。因此,不同的咒语各有不同的作用。
印是指各种手印,各种手印也是一种特定的宇宙符号,能产生特定的能量和不同的作用,也是人与宇宙沟通的天线和符号。
我们修心主要是修清静心,但人们万缘难放,思绪万千,很难使这颗躁动攀缘的心停息下来。因此,“咒、印、念佛不断”,就是用不断持咒、结印、念佛号或念经的方法,占据你的大脑。用佛的加持力迫使你的大脑清静下来,不去胡思乱想。无论念咒、念佛、念经、结印、打坐、观想、意守等,目的都是让你心系一处,以一念代万念,修出清静心。但是,在某一阶段念咒或念佛,以及念什么咒?如何念?都要根据这一阶段的需要,针对各种咒语不同的作用来决定,有师父的可依教奉行。
念的方法可以“金刚持”为主。但在预修加行过程中,需要消业障,开中脉,以及调理疾病时,可采用出声加重鼻音的念法,以加强声波的震动力。金刚持的念法是,嘴唇动而不出声,在音不在声。
无论哪一种念法,关键掌握两个要点:一是不间断,无论走路、做饭、坐车、睡觉,都要不间断地念,甚至梦中也在念。二是要做到口念耳听,即使不出声,耳朵也可听见,要听得字字分明。打坐时还可加上观想。如此念咒、念佛,才能使你心不散乱。如果不加耳听和观想,一边念咒、念佛,照样可以胡思乱想。如此等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惘然”。
3、念念反观察分别
由于分别心是生死的根本,分别心不断,难出六道,此原理在前文已有叙述。“念念反观察分别”,目的就是断分别心,是高层次修炼的“心中心”法。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用最实质、最直接的方法断分别心。并且断在当下。既是在念头刚刚起时,立即回想:“刚才的念头是不是在分别?”如果是,立即停止不再往下想。久而久之,分别的习气才能消除。这就是反观内照,观照自己,察觉分别,剪除习气。这种修法,是直接从第六识及第八识上修,不仅断掉当下的分别,而且可以修改第八识里过去储存的程序。因此,它是较高层次的修心方法。
但是,一般人对自己的分别心,以及分别的念头察觉不到。甚至当别人分别时,自己也随着分别心上加分别,自己却毫无察觉。平时,你只要稍一留心,人们几乎念念都在分别,习气深重,习以为常。因此,要求你“念念反观察分别”,才能逐渐改掉分别的习气。
4、不说妄语废言
说废话不仅造口业,同时也造下意业。此句为使自己把好口关,断掉口业。话多伤气耗神,损伤能量,不利修行。不说废言妄语,省去了自己和他人的许多时间。佛菩萨是不度人不开口,开口必言利众生。许多人都有拉家常的习气,见面就是“张家长,李家短,婆婆坏,媳妇懒。”在一起说长道短,搬弄是非。俗话说:“来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爱说是非或议论他人,属分别和瞋恚心,仍在造恶道之因。因此“祸从口出”。如能断掉口业,能减少许多灾祸,同时又杜绝了攀缘和出口伤人的习气。
5、念起不随即无念
修行人都想清静无念,但大脑却会自动不停地生出念头,甚至还会生出一些离奇古怪、不可思议的念头。当念头起来时,既不要讨厌它,也不要压制它,更不要怕它,而是不理不睬,不跟它走,将它转空,就自然清静入定了。假如压制念头不起,如同搬石压草,石下生草,石去草长,终不是究竟之法。这样用压制的方法,即使能达到不起一念,却又落入了“无记业”中,如同石木,没有知觉,不起妙用,终不能成佛。
因此,修清静心要会用善巧转化功夫,当念头起时,念佛之人只要提起佛号,修密之人只要提起咒语,妄念自然转空而消失。因此,念起不随即是无念,而不是不生念头。这正是佛经里所说的“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只要念起时能警觉到,就没有离道。如果念起不觉,随之想下去,则已离道。
在做事时,要思想专一,不想他事。做事之前不去攀缘,不去想尚未发生的事;做事之中只管认真去做而不求结果,不求完美;做完事之后立即放下,不再想它。如能在事境中做到这三条,等于无念。既不误做事,又能保持清净心,即是无念,虽做事而处于无为中,这才是真空妙用。
6、松、静、定中慧现
修行最简捷的程序既是修松、静、定、慧、灵。由松而静,由静入定,定能生慧,慧为所用,妙用通灵。环环相续,前为后基。此处所讲“松静定中慧现”,松静定是出真智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修出松静定,自然无求而生慧。慧既指明心开悟,只要时刻保持松静定,开悟明心也并非难事,必能自然流露。
7、悟透真空妙有
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真空,显现出万事万物的作用是妙有。既要随缘起用万事万物的作用,又不执着和追求它,心里很明白本性真空,实不可得。这才悟透了真空与妙有是一不是二。比如金钱财物,各有妙用,如果面对财物而执着追求,心生贪欲,则偏在执“有”一边。如果认为金钱财物是坏东西,会使自己起贪心而不敢接近和使用,更不敢合理的收取,则又偏于执“空”的一边。造成互偏互障。如能真正悟透真空妙有,这既是宇宙真相,你就算初步开悟了。
8、把握随缘不变
只有在真正悟透了真空妙有的前提下,才能在生活实践中去证道。证道过程既是见性的过程,性虽不见,性却表现于作用之中。随缘是在随因缘起用万事万物的作用,而不是攀缘去动念起用。不变是在把握真空,心不被外界事物所牵,时刻保持在如如不动的真空本性之中,而又随缘起各种妙用。如在任何事境中都能把握随缘不变,才算见性证道,见性成佛。
同时,能在事境中把握随缘不变,也是在断贪、瞋、痴,改除习气,放下万缘,不动念头以及断分别心的过程。这些全部修行内容,都在这一句话中进行实证和检验。因此,它是见性证道的过程。
9、修到万缘放下
放下万缘是出离六道的前提条件。如果还有一缘放不下,舍不掉,则会被此缘而缚,造下业因,来世必因缘而生,重转六道,不能了脱。
所谓万缘放下,是要从心理上放得干净彻底。舍到一念不生时,执着世间法之妄念已除,还不算彻底,还必须进一步舍离佛法。倘若还有佛法放不下,执着佛法不舍,仍未达到究竟。如同船至彼岸而不舍船登岸。因此,舍要舍得彻底,放要放得干净,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一概舍净,方能究竟成佛。
但是,在未修到一定层次之前,万不可偏空误解,放弃佛法,不修不炼。修而不求,炼而不执,才是对万法真空妙用的正确把握 。
如何才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万缘放下了呢?你可以自我检验:比如,此时就让你离开三界,现在立即就走,此时你会想些什么?还有什么牵挂?还有什么要交待的事?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人?还有什么舍不得的事和物?这一切你所想到的,都是你所放不下的。如果无一牵挂,无需交待,才算真正万缘放下。
10、一法不见佛自现
当你真正修到心空忘我,无我无他,无念无为之时,要将以前所修诸法全部放下。所谓“诸法空相”,也实不可得。罗汉虽按照佛传的“四谛法”证得罗汉果位,缘觉(辟支佛)虽按照佛传的“十二因缘法”证得了辟支佛,菩萨也是按照佛传的“六度法”证得了菩萨果位,但是,观世音菩萨在“心经”里对他们明确开示:“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段经文明示缘觉:“十二因缘法”也是空相,实不可得,仍不究竟。又开显罗汉:“无苦、集、灭、道。”四谛法也是空相,仅起渡船的作用。同时又开显菩萨:“无智亦无得”。本无般若智慧可证,也无佛果可得。众生本来即是佛,智慧也是本性中本来具有的,有何可证?有何可得?心中如还有什么可证可得,还在得失分别之中,仍未进入真空本性。
“一法不见”除不执着修行之法外,是泛指对一切法、一切物、一切事都不执着,当看到任何事物的表相时,都不会被相所迷,都能直接看到它的本性是空,不执着一切事物,这才叫一法不见。但是,要把握中度还要“一法不舍”,什么叫“一法不舍”呢?就是在对任何法都不执着的前提下,对任何法又都不排斥。如对哪一法有执着,肯定对它的另一面就会排斥,这就有法可舍,有法可舍就还有障碍,有障碍就还不自在。因此,真正的大超脱、大自在是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真正达到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时,你已一无所求,你已经回到了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本性之中,你即是佛,佛即是你。
以上十句锦言几乎含概了修行者应修行的全部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逐一落实。十锦言由前往后逐渐深入,看似简易,实做非浅。要想精进,不仅时时照做,事事印证,并且每晚要对照一天所思所为,检查自己做得如何,能有如此诚心,方可快速精进。答 疑
在修行过程中,修行者会经常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根据同修们平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在此试作以简要答疑,供同修们参考和指教。
1、末法时期修佛困难较大,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又稳妥又方便的法门?
答:六道既然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何心对应何道,那么,要想出离六道,就要从心上修,因为修心是从根本上修,所以是最稳妥的。直接修心也是最方便的捷径。
佛曾言道:“正法时期,持戒成就;象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智慧成就。”如今正是末法时期,要想成就,必须先从开悟入手。悟相当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从开悟下手本身就是捷径。开悟前是盲修瞎炼,误时误功。开悟后可使精进速度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从实践中已验证到,一些人在开悟后的几个月里,已远远超出开悟前十年之功。佛法最终的成就不是依功夫,而是依智慧的成就为最究竟的成就。
2 、八万四千法门,不知自己目前阶段该修何法?
答:修心的简要程序是修“松—静—定—慧—灵”。在每个阶段程序中,佛家都有对应法门,可根据自己目前的层次,选择对应的法门进行修心。首先要围绕开悟方面下功夫,开悟后要围绕改习气下功夫。总之,修行的自始至终都要围绕“看破”和“放下”去用功。具体到所修之法,要先破贪、瞋、痴、慢、疑三恶道之习,然后持“五戒”,修好人道,继而行“六度”,最后修出清静、平等心。如果前面已达标准,也可直接修清静、平等心。
修炼的简要程序在前面“修炼”一文中,已有明确的“修炼程序图”,可自我对照自己目前修炼在哪个阶段程序中,即可选择对应之法进行修炼。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修炼何法,均需先悟透原理,理通法自明。要学思路,而不要死学一招一式。所谓“法无定法,非法即法,法即非法,无法即法”。要学会灵活运用,变通法门。悟透原理之后,自己就会编法、变法,才能运用自如,把法用到灵的状态,才算真正悟道。
在修行方法的选择方面,如果没有师父指点是很难走好每一步的,因为你所修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阶段,所用之法都有不同的内容,如无明师指点,你自己很难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因此,在你修行的道路上,首先要寻找明师,因为师是“成功八要素”之一。
3、何谓 “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
答:所谓法、报、化三身是佛家术语。万事万物皆有本性,即是法身;报身是指你生在何界,比如你今生生在人道,你的这个身体就是你的报身,也叫正报,你的报身所生存的生活环境就是依报;化身是指你自动发射的,充满宇宙空间的,无处不在的波,每一个波都具有全息性,都是你的化身。说的再简单一些,体(本性)是法身,相是报身,用是化身。
所谓法身佛,是指万物及生命的本性,它的特征是清静无为、如如不动。因此,佛家称“清静法身佛”。证到了本性即法身佛,是修清静心而证。
所谓报身佛,是指证得本性中的真实智慧,使这种真实智慧得到自受用(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他受用报身)。佛家称平等报身佛,证得了平等无上的智慧即报身佛。是修平等心而证。也就是说,当你已经成就佛果的时候就是报身佛。
所谓化身佛,也称应化身。佛为了度化众生,应不同众生的需要,化出不同作用之身,是在修功德过程中,证得万事万物平等无差别,则能化现出无限的化身。化身同样具有佛的一切作用和加持力。是修平等无差别心而证。
证得本性为法身,证得真实智慧为报身,证得智慧的起用为化身。其实,法、报、化三身本性中本来俱全,不需要外求,只是一般人没有悟到和证到而已。
要证到法身佛,必须见性,即证到真我本性。要证到报身佛,必须悲智双修,广度众生,积累功德。智慧与功德均圆满,才能证得大放光明的报身。要证到化身佛,必须证得诸相无别,本性是一,法身是一。并能从本性中显现出智慧,从智慧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作用于度化和利于众生之中。其作用无限,化身也无限。
4、有没有极乐世界?在什么地方?
答:所谓“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种比喻。“西方”是比喻日落西方时,太阳又红又大,取究竟圆满之意。
所谓极乐世界,是指修行者断掉一切烦恼,脱离苦海,得到身心的彻底解放,是一种大超脱、大自在的极乐境界。真正觉悟之后,无论你生存在哪一道都是极乐世界,自心的解脱既是极乐。
由于不同的心转化出不同的境界,佛家所谓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土”也是方便讲,实指境。既然境由心生,心能转境,故心净则境(土)净,心即是土,土即是心。所谓的世界即是自心的转化。
至于极乐世界在什么地方?用凡夫的思维水平,总以为“世界”就必须在某一个具体地方。其实,极乐世界即是自己的心。十法界众生都在同一个环境中生存,为什么有苦有乐?自心所生吗?极乐世界并不是如我们凡夫想像的在某个固定的区域或星球,它与我们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宇宙,同一个空间,可能在遥远的时空,也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宇宙对于超光速的生命来说,已不存在时空界限,无论多少亿光年的距离念起即到,宇宙间的一切都如在眼前,因此说佛菩萨无处不在。
《大佛顶首楞严经》上讲,“但有能住之心,就有所住之境”。因真心是无住的,极乐世界是真心所现,它只是一个生命维层,而无固定之境。因此佛即使去地狱道、饿鬼道,也同样是极乐世界,因为心无分别,因此,来者实无来,去者实无去。整个宇宙在佛眼里就是无分无别的一真法界,何处不是极乐呢?如果极乐世界仅限于某一个区域,出了这个区域就不是极乐世界,那还能称为一真法界吗?我们看不见极乐世界的众生,是因为我们的生命维层较低,被五官肉眼所障。如同电视机,由于频道不同,故不能同时显现,这一频道不能与那一频道沟通。这是宇宙规律的自然控制,如果几十个频道的图象,都同时显现在一个屏幕上,不仅什么也看不清,而且整个宇宙就乱套了。
欲生净土,必先净心,心若不净,净土难生。心若清静,又有何处不净呢?如果你现在还认为地狱不净,说明你还有分别心,还没有悟道。当你悟到十法界平等无分别时,不正是一真法界吗?何处不是净土呢?决定往生净土。
5、修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答:法的作用是离不开世间的。功法上可独居僻境,在山洞里修成,心法上除了红尘世间能修成外,绝无第二个地方。
修佛要想成就,须破三惑(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是指,我们因迷惑所养成的习气,多如尘沙,是多生多劫形成的。因已形成习气,平时不易发现,只有在与众生的交往中,众生会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习气,如果自己也有此习气,则会与众生发生矛盾。由此才能发现自己的各种习气,才能在修行中改正。修佛要恒顺众生,既是在断自己的尘沙烦恼。如能恒顺众生,说明自己的尘沙烦恼已断尽。只有恒顺众生,才能与众生融洽交往,才能普度众生,才能证到真智慧的妙用。
第二个原因是,在末法时期,只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成就的。如同大海行船,小船易被风浪打翻,必乘大船(大乘之意)。大船并非一人所能驾驶,需要掌舵、划浆、瞭望、扬帆等工作。末法时期几乎没有小乘自修的能力,因此要靠大乘佛法才能成就。需要相互参悟,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和鼓励。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同达彼岸。因此,必须普渡众生,才能使自己同船得渡。
6、修佛为什么必须断烦恼?
答:烦恼是由分别、执着而产生。有分别和烦恼,说明还在二、三、万物的层次中,而佛在一真法界,只有断掉烦恼才能进入一真法界。佛是清静无为,有烦恼则未达清静,烦恼与清静是相背的,所以有烦恼是不可能成佛的。佛是平等无分别,不平等的分别心才会生烦恼。因此,修佛必须断掉烦恼,才能证到清净法身佛。
7、怎样才能做到一心不乱?
答:一心不乱,就是达到无心可乱。一无所求,外境对你才没有干扰。悟透了“诸法空相,实不可得”,才能万缘放下,一无所求。
一心不乱,有深有浅,有理一心和事一心。事一心者,是在念佛、念咒、念经时,做到口念耳听,字字分明,毫不散乱,脑子不胡思乱想。或是在生活、工作之中,心无二用,既做事又不执着,就是虽然做事,但又始终处于无为之中。怎样才能达到既做事又无为呢?一是在事情未发生之前不去攀缘,不动念去想;二是在做事中只管认真去做,但丝毫不求结果;三是在做事后立即放下不再想。只要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不动念的原则,就是无为,即事一心不乱。
理一心不乱,是悟透了一切事物平等无别,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二,净秽不二,苦乐不二,取舍不二,生死不二,菩提烦恼不二。不二即一,心若归一,无可分别取舍,还动何念?如能悟透六道与极乐不二,则一法不见,心无所求,即理一心不乱。
明理之后要在生活中去证,在行住坐卧、穿衣吃饭、接人待物中去证得一心不乱。如果遇事则迷,见境则乱,仍偏于有。如果什么事都不想做,怕外境干扰自己,则又偏空。如能证得空有不二,才算真正证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才能证得清静法身,见性成佛。
8、为什么福慧双修才能成佛?
答:智慧和福德必须双圆满才能成佛,这是证得报身佛的前提条件。只有智慧而无福德,是积累的能量不够,缺乏成佛的道资道粮。如同进修小学、中学、大学,需要足够的学费,学费不够,只能上完小学,而不能进入中学、大学。因此,只有智慧而无福德,最高只能证得罗汉果位。要想积累福德,必须积德行善,舍财作福。度化众生则是最大的福德积累,在三布施中以法布施为最大功德,是成佛的资粮。
如果只有福德没有智慧,连罗汉果位也证不到,充其量只能得点人天福报。没有智慧,说明没有开悟,没开悟又如何谈修行?盲修瞎炼又怎能成就?许多没有智慧的修行者,虽然心都特别真诚,也非常精进,但正是因为知见上的偏差,却总是在偏道上精进,越精进反而离道越远。佛曾告诫我们:末法时期是智慧成就。因此,只有福慧双修才能成佛。
9、以前炼气功,现在修佛法,还能继续炼功吗?
答:这个问题在前文里已讲过,修和炼不仅不矛盾,而且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佛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佛法。如果把其他法与佛法矛盾起来,说明还有分别心,是偏知偏见。用分别心修佛法是修不成的,而且偏解佛法,实属谤佛、谤法。
许多修行者把“不二法门”误解为“修我的法门,不能再修别的法门”。此解与佛法本意谬之千里,完全背道。所谓“不二法门”,是指一切法门是一不是二,没有分别对立的法门。各种法门都来自一个法身,都是真我本性的显现。只是各有不同作用,适应不同慧根的众生,无差无别,更不对立矛盾。
只修不炼的人,自己未开悟,还障碍别人,因分别心又造下口业。阻碍他人修行,其业最深。因此,修行人应该明白,一切法门各有作用,如钳子、锤子、螺丝刀,各有作用,都不矛盾。比如拧螺丝时,虽用螺丝刀最方便,但先用锤子把螺丝钉进一半,再用螺丝刀拧,这种方法是否更快捷省力。如果把它们矛盾起来,不会灵活运用,则互偏互障。
有些人把只修不炼认为是一门精进,其实,是把修和炼分别为二门,然后偏执一方。许多修行人不懂得,这种表面看似忠于佛法,恰恰又与佛法背道而驰。不仅误了自己修行进程,还用这种真假难辨的偏理去误人。如能真正地契入佛法经典,许多经文中都谈到修炼的词句,只是后人越炼越少,逐渐把“炼”给失传了。有些居士认为净土法门只念佛不打坐,其实在许多寺院里,师父都教徒弟如何打坐。但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们,因无真正拜师,无师承关系,没有学过打坐,是自己缺了这一课,反而误认为炼功打坐是外道。从古至今,各门各派都是修心与修禅定同步进行,从未分开,而且也不可能分开。菩萨所修“六度之法”中的“禅定”,不正是修炼的内容吗?难道修“禅定功夫”、“坐禅”不属于“炼”吗?如果说修“禅定功夫”或“坐禅”,修行人尚可接受,还是这个内容,为了适应现代众生,用现代语言变通一下,改为炼功、静坐,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其实还是分别和着象,是执着了“名词”、“文字”之表象,说明自己还未真正理解佛法“不二法门”的真谛。
10、既然因果是一直循环的,那么,最初的那个因果是如何产生的?
答:一切事物都无自性,都是缘生。那么,最初的那个因果也同样是因缘而生。如果追根寻源,缘由何来?缘于自然。因此可以说,最早的那个因果也是缘于自然。例如,树上熟透的果子被风吹落,正好落进树上的鸟窝,果子成为鸟的美餐。此果与鸟之遇皆是缘生,而又是大自然的造化。因此,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的,无不自然,即使是缘也同样缘于自然,即使是道,也道法自然。
11、修到什么程度才谓“明心见性”?
答:明心见性的标准要从修和炼两个方面来讲。一是从修心方面,悟透了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既是初步开悟。开悟后心明眼亮,不再迷惑,达到了理无碍,因此,开悟即为明心。见性是指开悟后,在世间一切事物中的运用。性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只能表现在各种作用上,故谓“性显在作用”。当你把悟透的宇宙真相,自自然然地灵活运用在万事万物之中时,达到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才谓见性。
二是从修炼方面讲,当你炼到(天眼见到)体内通明透亮,一片光明时,谓之明心。当你见到上丹田如日中天的性光时,谓之见性。
最后达到,明心也非明心,见性也非见性时,才算最究竟的明心见性,才算到家。
12、有人说他前世是王母的女儿,有人说他前世是某某神仙、菩萨,这是怎么回事?
答:前世无论你是谁,那都是过去的事,只是在上一场戏中你扮演过那个角色,对今生和将来不能说明任何什么。张三前世纵然做过观音菩萨或六祖惠能,但今生毕竟是张三,没有什么老本可吃,更没有什么可炫耀自得的。去印证自己在上一场戏里扮演过什么角色,对今生和来世又有何意义呢?只能障碍自己。说明心中还是执着“有”,执着虚名而已,而且还是执着前世的那个虚名,来为今生的脸上贴金毫无任何意义,无非在显示自己。
继而分析,为什么要拿前世的虚名为今生的脸上贴金呢?只能说明今生想让更多的人承认自己,拥戴自己。但又说明今生的自己目前又不具备让人们拥戴的条件和能力,只好借过去的虚名来抬高今生的自己。只能说明这种人尚未开悟,起码说明还存在执着自我和虚名的习气。
生命的意义在于当下,即使过去是佛,今生不修,仍是被迷所困的凡夫。即使过去世中有过辉煌或暗淡,皆是空相而已。过去不可得,今生不可得,未来也依然不可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当下,那个终极的东西不在过去和未来,而是在当下,一旦瞬间觉悟,你将变成永恒的觉知,瞬间足以铸就永恒。
即使你前世是只狐狸,或是一条蛇,都是平等的众生,也没有什么可自卑的。只要把握好今生,同样可以成就。如果前世是佛,今生不下功夫修行,照样不能得到解脱。
13、如何知道自己是何等慧根?怎样才能提高慧根?
答:慧根是指你前世修行打下的基础,表现在自心的清静程度以及对道的接受程度上。也可以从分别心和障碍的多少上来判断某人的慧根。为什么说可以从对道的接受程度上来判断呢?古人讲:“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即是说,上士听闻大道之理及佛法,不加任何分别,没有任何个人观念和怀疑,毫不犹豫地,而且是很精进地完全照做;中士闻道,当时觉得有道理,但又不会下决心立即去做,总是疑虑重重,不能诚信。即使去做,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停滞不前,稍遇困难或挫折则半途而废;下士闻道,大笑之,不仅不信,反而用自己的观点讥讽和反驳大道之理,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多是背道而驰的。除以上这些对道的不同态度外,在上、中、下各慧根层次中,如果细分,主要是看分别心的轻重以及思想障碍的多少。分别心越大,越不清静,障碍越多,习气越重,离道越远,慧根也越低。
提高慧根又称“增根”,增根的方法,一是主要靠悟性。悟的过程中主要是提高对理的认识,理通法自明。有时悟通一点理,往往能使你的层次成多倍的提高。悟是提高智慧的捷径,悟性可以弥补慧根的不足。
如果慧根又差,悟性也不高,怎么办呢?那么只有把心位彻底放下,达到忘我状态,完全彻底地把自己交给佛或明师,一丝不苟地照着佛或明师的教导去做,真能如此,无论什么根器的人都能很快见效。
从修炼的角度讲,上根之人,闭目内视眉心时,可见一圆形光团,并可内视到体内一片光明;中根之人,闭目内视眉心时,可见米粒大小的一个白光点,平时对光、声、气比较敏感;下根之人,闭目无光,一片黑暗,无气、光之感。
修炼的增根方法,一是聚能聚光,多看太阳和灯光,看后内守,逐渐延长残留光感的时间;二是用辟谷同时进入黑洞闭关的方法,快则几天内即可见光;三是用长时间念咒、念佛的同时,加上长时间拜佛(小拜或大拜)的方法,达到心静无念的境界,一至两个月即可见效。
14、既然佛法无边,佛为什么不惩罚世间的恶人?
答: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还不明白什么是佛。佛是大彻大悟的觉者,在他眼里没有善和恶,是和非。有善恶、是非的是凡夫。佛是恒顺众生,不会做出违背道的事。俗话说:“自作孽,不可活”。一切随缘由规律来惩罚,佛不会强勉他人去改变什么。佛虽有极大的神通和场能,但是,佛却更知按规律办事。佛有三不能:众生定业,佛转不了;无善根者,佛度不了;信愿行不具备者,佛接不了。佛所做的一切都是随缘,如果有意惩治恶人,一是动了善恶的分别之心。二是动念。三是有为。四是攀缘强为。这些都是背离真我本性的。因此,在佛眼里已无善恶,没有恶人,又何谈惩罚恶人呢?只有魔才总想控制别人,总想让别人顺服自己,你不顺服他,他便会施展魔法来控制你。因此,如果你还有想控制人、财、物的心,即是魔心。佛是恒顺众生,但又如如不动的。
当然,在缘的作用下,如果遇到不可回避的问题时,佛有时也会以慈悲为本进行惩戒,但惩戒的本意是为度众生。例如,莲花生大士当年在西藏传法时,常有一些群魔作乱,莲花生大士为了开辟弘法之路,才显现神通,用降伏之法收伏了群魔,群魔都转化为莲花生大士的护法神。从表象上看是惩戒,但本意和实质是度化,在佛眼里,魔也是众生,与佛无别。佛魔是一而不是二,佛魔也是互为存在,起着相互衬托,相互成就及转化的作用。
15、如何才能破除贪、瞋、痴?
答:“贪、瞋、痴、慢、疑”均属于思惑,但思惑不易一下子除掉,须在开悟之后,才能逐渐改掉贪、瞋、痴、慢、疑的各种习气。因此,要想真正破掉贪、瞋、痴,必须在开悟之后,明白了万事万物本性皆空,实不可得。最重要的是悟透:我们真我本性中,本来已俱足法、报、化三身及圆满的智慧,不需向外去求。悟透此理,才能不被外境所迷,不被万事万物所牵挂,才能逐渐破除贪、瞋、痴。
因此,开悟之前虽也在破贪、瞋、痴,但由于理不通,不可能真断,只是在事上压制自心,不但断不了贪、瞋、痴,反而易偏于空的一边。只有开悟明心之后,理通法自明,方知为何要断贪、瞋、痴,才能从根本上断掉贪、瞋、痴。
16、打坐时如何解决腿痛腰酸的问题?
答:打坐初期都会遇到腿痛腰酸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真气不足,以及腰椎、尾椎、腿部和腰部不通畅。一般来说,凡是腿部不通,其根在腰椎和尾椎的不通,以及两肾的气虚。如果不先打通腰椎、尾椎和两肾,两腿是不可能打通的。解决方法如下:
(1) 打坐时身体要松直,不要弯腰弓背。先意守命门及腰肌,然后意守两肾,腰肾守开后,肾气充足,即可解决腰酸问题。
(2) 要解决腿痛问题,必须把会阴、长强(尾骨尖处)所处的海底轮守开,因为腿部是由腰椎、尾椎所控制,最关键的既是海底轮。
(3)打坐的时间长短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时间短,等于水未烧开就已关火,天天如此,一辈子也烧不开一壶水。因此,在打坐中,当腿出现痛麻之感时,尽量不要去想腿,此时会越想越痛,越想越难忍。此时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意守观想其他部位,也可以出声念咒、念佛,可减轻腿部痛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忍,你想反正死不了,腿也坏不了,由它去吧。时间一长,一旦气冲过去就不再痛了。
(4)打坐时心是否清静,也关系到打坐的时间长短和腿是否痛麻。心若清静,打坐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延长,腿痛也会很快冲过。要想做到心清静,关键要少吃,日中一餐或者辟谷,对打坐时保持心清静非常有利。
(5)在打坐初期,如果腿痛的实在难忍时,可以稍微抬一抬两臀,使气冲过去。如果还不行,可将腿松开几分钟后再继续盘。逐渐就不痛了。
(6)打坐时意守在海底轮,用出声念咒的方法,加重鼻音,在海底轮震动,很快即可冲开海底轮,可早日冲开腿疼之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冲开双腿,而且还可以开各个脉轮、消除病灶、开中脉、出性光、消业障等。这些作用都经过了反复的验证。
(7)另外,对于初学打坐的人来说,打坐的座垫也很重要。我平时看到不少人打坐时坐着又厚又软的海棉座垫。这种座垫坐上后中间下陷,下陷的越深,向上压迫臀部的反作用力越大,周围不下陷的地方反而压迫了会阴穴和长强穴,不利于腿部的气血通畅。因此要选择不硬不软的坐垫。而且在打坐时只能坐在座垫的前三分之一处,不可压住会阴穴,方能保持气血的畅通。
17、年轻人婚后要同房育子,如何断淫?
答:结婚育子皆是缘,随缘即可。但修行之人生子之后,定要节欲,尽量度化爱人断欲同修,这时充分体现“成功八要素”中“侣”的重要。如爱人不能理解和配合,也不要为此而僵持,只有在随缘的同时,把握自心不动,做到随缘不变。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要注意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来把握:从心理方面,应明白淫欲是生命下旋的行为,是入生死之门,不能解脱。从生理方面,一是要少吃,食之过饱必思淫,尽量饮食清素,不食荤肉。二是每当活子时(男无欲自刚,女无欲自动)来临,立即行武火提肾功,配合呼吸提肛缩肾。即吸气时,肛门、肾、小便部位同时使内劲往上提缩,意念气沿脊椎向上至百会,呼气时肛、肾放松,意念气沿任脉降至下丹田,提缩20次左右即可收功。
身体是修行必不可少的前提,但又是修行最大的障碍,一直到证果时才能彻底转变身体,但在心态上一开始就得转变,心态上转变不过来,根本谈不上修行。但是,要想进入高层次及上乘功法的修炼,必须断淫,否则,一次行淫即可化丹。即使是交而不泄,由于动念,已造成五脏六腑之神离位,造成伤神伤丹,可使性光一星期不亮。“六通”中有一通称“漏尽通”,此“漏尽”一方面暗指生理上证得无漏,二是指不再造六道之业,证得“三界”的无漏。此漏不止,难出三界。
18、何谓“三界”?如何超越三界?
答: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众生是以三维阳性物质为身,有肉质之身。色界是四维众生,以光的形象为身体。无色界是四至六维众生,连光体也没有,只有意识存在。前面在“修炼”中所谓的“四禅八定”修成后,也仅能突破色界天,还不能冲出三界。
欲界之欲是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以色欲为主,故古人讲:“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如今不断生我门,来生必入死我户”;色界之色是指物质世界,其本质是光和光团。无色界已无物质之形,连光团也无,只有意识,但无形色众生的居所,做一切事都在一念之间。无色界虽已达到超光速,但是,还未达到无限,还在时间和速度的范围内。因此,仍未达到彻底解脱。
修佛所谓的要超越三界,既是指此三界,超越三界方证佛果。关于如何才能超越三界的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可以道明。要想解决出三界的问题,首先应明白三界是如何产生的。宇宙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根本不存各种界的问题,只是因为众生迷惑,心中自设障碍才有了“界”。根据“境由心生”的原理,你心里有多少障碍,你在宇宙中就自造了多少个界,你就被这些界障碍在界中而不得出离。如明此理,要想出离三界,首先要在自心里破除各种障碍,心中无障,境障何生?心中无障,三界何在?此时,你应该明白笔者为什么在本书的第一篇就先写“破障”?而且“破障”的第一篇又是“障碍在内不在外”?佛家所谓的“顿悟”,即可谓:“一念之间,十地顿超”。心的超越没有时空限制,正是由于自心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等界的限制,才被障碍在时空三界之内。如果悟透,超越三界的不是肉体,而是自心的超越。“十地顿超无难事,不历僧祗获法身”。因此,顿悟之后即可一念超越三界。
19、有些人在看佛经或看善知识写的书以及听看有关影碟、磁带时,自己的身体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映,这是为什么?
答:根据“生物仪器说”和“生物全息能原理”,凡是佛经和善知识写的书以及有关影碟和磁带,都具有与佛和善知识同样的信息和场能,这些经、书、碟、带等,或是他们的一根头发,以至他们散布在宇宙空间无处不在的每一个波,都可以做他们所能做的一切事。
因此,当人们接触这些经、书、碟、带等物品时,必然受到佛和善知识强大场能的磁化和加持。根据“阴阳互根,相互转化”的原理,接触者的身体(阳)也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但是,由于个人的心诚程度、敏感程度以及慧根、缘分的程度各有所异,自身的阴性频谱与佛和善知识的频谱接近程度也不同,因此,在每个人身上的反映和体会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大致有以下几种状况:
(1)在接触佛和善知识的经、书、碟、带等时,自己的心理和身体感觉很舒服,越看越想看,越听越爱听,甚至感觉是一种身心的极大享受,有些人还会不自觉的流泪。
这种状况是经书之中的真理渗透了你的心灵深处,与心灵的频率非常接近,与你心灵碰撞产生的火花,可以迅速启发你的灵悟。当你真正用清净心去听看这些经、书、碟、带时,还会感觉到一股暖流自然地缓缓地充满你的身体,不仅非常舒服,而且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治好或减轻你的病。
有些人在拜佛时会不自觉的流泪或痛哭,这是由于前世修行过,第八识中存有佛种,今见佛像,程序启动,如见亲人,故会不自觉地出现流泪或痛哭现象,这是与佛灵性沟通、心心相应的一种表现。
(2)在接触佛和善知识的经、书、碟、带时,会出现连续打哈欠的状况,似乎感觉大脑有些困倦,有些不明理的人就会认为自己与佛或善知识无缘,不该听看这些经、书、碟、带等,因此而放弃,甚至还可能背离或毁谤佛和善知识,因而造业。
其实,对修行人来说,这恰恰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在修行过程中,此现象叫“哈欠连天”,是在修行过程中达到人天相应,与神佛沟通的一种表现。此时阳性大脑被抑制而暂停思维,阴性功能自动出来做功。也只有在阳性大脑被抑制的状态下,阴性功能才能出来做功。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是阴性(灵性)层面与阴性生命或神佛沟通,人天相应。而恰恰相反的是,此时阳性大脑以及身体出现的正是“哈欠连天,似睡非睡”之状。有时在念佛、念咒、打坐、拜佛,甚至在大拜时,达到一定的清净程度时才会出现这种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修行人比较少,百里挑一或是千里挑一。有些修行人只能偶尔出现这种状况,很少有人每次一接触经、书或念佛、念咒时都能出现这种人天相应的状况。
但是,这只是人天相应的一种自然状态,人天相应时也会出现其它各种状态,并非仅此一种。修行者应顺其自然,不可执着追求。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谓“好”的一面,另一面肯定的是“不好”。这种状态同时又正是附体要想上身的表现。平时和此时一定要保持心理清静,千万不可有所求。有许多因有所求者,在这种状态中招来鬼神附体。世间的许多巫婆、神汉大多是因有所求,执着神通而招引附体上身的。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你只要有所求,鬼神都有五通,一求即灵,有求必应,你就很容易被鬼神控制,有些不修行的人出现这种现象,也是附体想要上身的表现,说明此时能量较低,或心理不平衡。因此,千万不可有所求。
当然,以上所说状况应当与真正的昏沉瞌睡区别开来,有些人是一看书(无论什么书)或者一打坐就昏沉瞌睡,这是神不足的表现,是因贪吃等欲望过重或思虑过多造成的,因此要与以上所说的“呵欠连天,天人相应”区别开来。
(3)有些人在听看这类经、书、碟、带时,身体不但没有轻松舒适之感,反而会难受或疼痛,或是使原有的病症疼痛加重,甚至还会出现心理烦躁,难以接受之感。
这种现象是由于自身业障较深重,与佛和善知识的频率相差太远,不但不能立即产生共鸣,反而还会产生抵触。由于他抗不过佛和善知识的巨大场能,因此,在一定阶段内会产生身体的疼痛或不适。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气冲病灶”现象。如果你此时对佛和善知识没有信心,则会心烦意乱而更加疼痛。如果此时对佛和善知识有信心,能放松入静地坚持听看下去,则能使佛和善知识的巨大场能在你身心内充分发挥加持作用,久之,不仅能治愈或减轻病痛,甚至还可以改变你的生命运行轨迹,能使一个不修行的人奇迹般地走上修行之路。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修行或不修行的人,在听看此类经、书、碟、带时,所出现的各种不适现象,都要从自身找原因,因为障碍在内不在外。千万不要因此而放弃或者攻击毁谤佛和善知识,因而又造下大业。不明白的事要虚心主动去找善知识求教,如果自己偏解误会而又不去主动求教,很可能会把“呵欠连天,人天相应”、“采能大法”的良机误解为我与佛或这个善知识以及该书无缘,因而放弃。
出现这种情况的人,一方面说明对佛和善知识缺乏诚信,多生疑惑。遇到问题不但不主动求教,反而疑惑别人,这是修行人最大的“慢、疑”之障。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判断事物的标准是错误的,一般层次较低的人判断事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利的人和事就认为好,相反就认为不好。今天对我有利就认为好,明天对我不利就认为不好。这种标准是人道中最低层次的标准,是自私自利、我执深重的表现,是偏知邪见,尚不够做人的标准。对于修行人来说,如果不放下我执,何谈修行?很可能就因这一个小理不通就障碍延误你一辈子的修行良机,那才真是可悲、可叹。因而,此理不可不明。
20、民间所谓的“鬼打墙”现象是怎么回事?
答:所谓的“鬼打墙”现象是指某个人在去某个较熟悉的地方时,在路上莫名其妙地转来转去,却总是找不到地方。产生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依然是自己的业障较重。这里存在着一个阴阳差异问题,也就是肉体的表象与神识的差异。如果从肉眼的角度来看,所有的人似乎都在人道,但这只是表象。如果从神识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神识却在不同之道。由于神识属于阴性物质,其运行速度是超光速的,加上“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之原理,因此,平时贪心较重的人,其神识却早已进入了饿鬼道;平时瞋恚心较重的人,其神识却早已进入了地狱道;平时愚痴心较重的人,其神识却在畜生道;相反,大彻大悟者,其神识已在佛道。其神识已在饿鬼道或地狱道的人,神识昏昏沉沉,其深重的业障已超出了阳性大脑所控制的范围。因此,阳性大脑虽未错乱,但经常在昏沉的状态下被神识的阴性程序所控制。因而就产生了所谓的“鬼打墙”现象。由于地狱道与人道不是一个维层,又因为不同维层之间的差异造成不同维层之间难以沟通,因此就出现了虽在人道却又找不到人道的门。同样的道理,我们虽在人道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接受和弄懂佛理呢?
另外,由于此人心性所处的维层较低,比如在恶鬼道和地狱道,心识已经处于昏沉状态,此时被鬼所惑,迷迷糊糊,被鬼牵着转来转去,故形成“鬼打墙”现象。或是由于此人的埸能、心性较低,想去一个维层较高(如埸能较高的善知识家)的地方,就被护法神挡住去路,不许入内。比如,我们一个普通人的灵体想去天界,则被天神挡在门外,不许入内;如果是菩萨去天界,天神肯定要下跪相迎。
这种肉体虽在人道的人,其表现并非只反映在“鬼打墙”方面。在平时的许多方面都表现出迷惑昏沉之状,甚至给他讲一些人道中的普通道理他都难以接受。悟道之人不需用天眼,只用肉眼就可看得明明白白。这类事情已经过反复验证,而且通过解救他的神识就可以将他从地狱道或饿鬼道中解救出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原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无论在哪一道并非指肉体,而是指心和神识。肉体虽在人道,但其神识却可能在各道。例如,佛菩萨倒驾慈航来渡众生,肉体虽在人或各道,但他们的心识却始终在佛道上觉而不迷、如如不动。
(2)此理启示我们,真正的解脱并非是肉体的解脱,而是心的解脱。肉体并非真我,因此,修行不是肉体成佛,而是心证到了真我本性而成佛。所以,那些执着肉体享受的人,是不可能修成佛的。
21、如何理解“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
答:对于尚未开悟的人来说,很难理解这个问题。万事万物、万法都包含“体、相、用”三个角度,所谓“体”是指本性,一切事、物、法的本性都是空;所谓“相”是指由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万事、万物、万法的表相;所谓“用”是指万事、万物、万法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作用。
所谓“一法不见”是从见性的角度来讲。当你见到万事、万物、万法时,所见的并不是它的表象,而是透过表象见它的本性。由于它们的本性都是空,自心不被其表象所牵,达到一法不执,放得干干净净,故称一法不见。这正是“道”显现的“无为”特性。
“一法不舍”是从“用”的角度来讲,万事、万物、万法都是本性显现出来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是让人所享用的。但是,有分别心的人,凡事都要分出个好坏、是非、对错。有了分别就必然要有捡择,有了捡择就会对万事、万物、万法有取有舍。只要有“取”,就必然有“舍”。你就不会用那些你认为不好的事、物、法,这就形成了障碍。只有修出平等心,才能无分无别无捡择,在这种心态下,该用哪一法就顺其自然地去用哪一法,而又不执着一切法。这就是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这正是“道”的“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圆满特性。
比如,杀人放火也是一法,一切执着善的修行者肯定都会厌恶杀人放火。但是,如果要舍弃这一法不用,该枪毙犯人的时候谁来执刑呢?如果都不敢用这一法,抗日战争时期,又有谁来消灭日本鬼子保卫国家呢?杀人放火这一法掌握在无德人之手,则会造业和毁灭众生;如果掌握在有德人之手,则会保护人民,利益众生。因此,法的本性也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别,只是有其不同的表象和作用。所以万法平等无别,该用哪一法就用哪一法,但又对一切法毫不执着。
虽然说一法不舍,但是,该用什么法,要根据所处的时间、空间、人物、环境、地点以及各种条件来定,这正是千变万化的法无定法,这同样需要有很高的智慧。该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没有任何障碍。如果有分别取舍,该用某法就会被自己的分别心给障碍住了。只有证到本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
22、万法归一,万法归宗,到底应该归于谁?
答:万法归一,万法归宗,绝不是归哪一个人,也不是归于哪一个宗门。这样理解就已经谬之千里。所谓的万法归一,万法归宗是回归本性之意。为什么呢?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万法来源于何处,万法都出自同一本性,都是本性的变现,万法与本性是末与本的关系。万法只是帮助我们回归本性的渡船或路径而已,目的是回归本性。因此,我们修行不要向外找,向外找是永远也找不到真我本性的,只会离道更远。如果执着于向外找,很可能会招来各种魔。因为向外找的本身就是动念,就是心随境转,就是本末倒置,怎能不招来魔障?因此,我们必须把心静下来,定下来,才能真正回归那个你要找的真我本性。
23、末法时期如何判断和选择明师?
答:《弟子规》中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经多年的验证,千真万确,丝毫不错。今生是否能得遇善知识,也不是随便得到的,也是你多生多劫愿意亲近善知识,供养善知识,修来的“善知识根”。前世如果毁谤过善知识,就会使你多生多劫遇不到善知识。有些人虽有缘相遇善知识,但不知珍惜,只能是有缘无份,自误机缘。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众生在没有开悟之前是很难判断清楚的。释佛在将要涅槃时问阿难在何处,桥陈如说:“阿难现在几里以外的地方,被六十二万亿魔所围困,魔全都能显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讲佛经与佛讲的都一样。”阿难虽跟佛二十多年,但因当时尚未开悟,故被魔所迷,难以判断。
佛曾说过:“即使能讲经十二部,如果尚未开悟,全是魔说”。何为邪师?在没有开悟之前,自以为已开悟和通达佛理,并给人讲经说法者,视为邪师。因为未开悟之人对经文只能理解其字面上的大意,讲不出本性及最究竟之意,把修行人指导偏了,此时偏之毫厘,照此偏见修行下去则谬之千里。因讲错经文把人引入了邪路,断了修行人的慧命,甚至把人引入魔道或地狱,因此,讲错经文是要得下地狱果报的。
因此,在没有把握找到善知识(明师)之前,最好是以净空老法师、慧律法师等讲的经解为准,多看他们讲经说法的光碟,这是比较稳妥的方法。万不可急于寻求,如急于寻求,心已动念,则易着魔,可能会感招来恶知识,因为未法时期邪师远远多于明师。在末法时期,十万个修行人中也难出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明师),但邪师说法到处都是。这些人并不认为自己是邪师说法,不仅认为自己很正,而且也的确是发自内心地在宏扬佛法,但因自己知见上的偏差,虽出发点也是好的,却在起着相反的作用。正邪其实就在一念之间,而没有竖立正知正见之前,以偏知偏见讲经说法,绝非明师。
判断明师或邪师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点:
一是首先看其是否做到了人道的起码标准,按照《弟子规》中的要求,是否都能达到人道标准,是否谦虚平等地待人,如果是只能夸夸其谈,自己却连人道的标准还做不到,即使他再会讲经说法,也是假修行者。《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种人所学佛法不是为了修自己,而是为了显示自己,拿自己学的佛学知识去与别人斗法、辩论,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或是用学到的佛学知识专挑别人的毛病,甚至在抠字眼,钻牛角尖,对别人的每一句话都能挑出所谓的毛病来。这正是因为没有做到《弟子规》中做人的标准,而生出浮华之心,这种心用在学佛中,就会生出大傲慢心和大分别心。其实是自己念念都在生分别,学佛的目的是在修别人,而不是在修自己。
二是看他在讲法时还生不生分别心,如果没有平等心,在讲法时总是攻击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个是外道,那个不如法,则说明此人尚未开悟;如果说我这个法门好,别的法门都不好,这说明此人还在生分别心,这种表现说明此人尚未开悟。
三是在你接触他的一段时间里,你感觉心里是越来越清静,还是心里越来越执着、越烦恼,或者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他是教你从心上修,还是在教你神通和外求;他是教你修清静心,还是叫你去跑山跑庙,到处找人,寻找什么法器或宝物,来证明自己是什么身份。教你在生活中修清静心,还是教你必须出家才能修行。
四是他在各个道埸里是能包容万法,还是拉山头搞宗派,以我为中心;他在度众生时,是以攀缘心、执着心去强求,还是以平常心随缘而度。如果还存有门户之见,排斥其它法门,说明尚未悟透佛法是“不二法门”,尚未开悟。
五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看其是否还有控制人,控制物,控制财的欲望,总想控制人、财、物的人就是魔心,这种欲望越强的人,其心魔越大。真正的佛菩萨或明师是“真人不露相”的,普普通通,从不显示自己。但邪师或魔总是和别人说:自己是某某佛菩萨再来,自己是天界的某某等。这都是为了显示自己,非真修行者。着魔比较严重时,甚至连说话都与人争抢,压制着别人不能说话,总是在强压别人。这种人连做人的标准尚未达到,反而处处想表现自己,甚至强求别人请他去讲经说法,强求别人给他磕头,处处在突出自己的名利,当其魔性大发时,则撕掉自己的伪装,露出真实面目,甚至如发疯一样,可以不择手断地要整倒对方。当正修者不理睬他时,他就会以得胜者自居,说你害怕他了,不敢跟他辩论了。或者讽刺你说:“怎么样,答不上来了吧?”甚至连人道最起码的礼貌二字还不懂得。这些都是着魔的表现。而真正的善知识(明师)很谦恭,生活很简单,朴实无华。他一切都很平淡,恒顺众生,绝不会去攀缘强求做事,对众生也同样是随缘而度,绝不攀缘。更不会突出自我,贪图名利。
在未法时期,邪师或大魔往往都是披着修行人或讲经说法的外衣,这些人也都很下功夫地研究佛经,有些甚至表象上讲得层次很高,这种人也有一定的或是很高的埸能,从表象上你很难分清他是明师还是邪师。但是,如果你有智慧,就能透过表象看透本质。
首先看他是否做到了人道应做到的标准,如果连人道的标准都没有做到,他必定不是明师。这种人都是打着修行的旗号,有时也会从表象上舍一些,但是,他的本质还是要图更大的名利。魔或邪师有一种压人的气势,为了显示自己对佛理的知识渊博,每当别人说话或讲法之时,他都会以大分别心去挑你每一句中所谓的毛病,甚至强词夺理,进行诽谤或攻击。这种人不仅没有开悟,而且连起码做人的道理和礼貌还不懂,怎能为人之师呢?笔者在许多地方讲法的时候,几乎都会遇到一两个这样的人。有的是在当地以法师的面貌出现,经常讲经说法,当别人请了外面的法师来讲经说法时,他就会生嫉妒心,有意挑毛病,害怕别人听了正法后看破他的真面目,因此千方百计地去障碍和破坏,而且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能迷惑一些不明理的而且又非常虔诚的修行人。这类现象都属邪师或着魔的表现,没有智慧的修行人很难辨别清楚。
在实践中有许多血的教训反复验证:有些念佛堂、居士林,由于不明理,但又求明师心切,到处请法师来讲经,结果引来了不少邪师,都是站在分别的角度攻击他门,或攻击其它法师,结果使大家无所适从,甚至走入了偏道或邪道。
这些只是一些基本判断方法,在没有把握确定善知识之前,不要急于拜师,要相互观察半年至三年之久。经过多次验证,有些修行者只接触一次恶友,就断了今生修行的慧命,如果接触了恶知识(邪师),就会断掉你多生多劫的慧命。这可以说是用无数人血的教训证实的。所以,一旦跟错人,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发现所跟之人不是善知识,要果断善离(虽远离他,但又不要去攻击他,由于这种人都有一定的埸能,如果搞僵,他会因憎恨或心生邪念而伤害你),万不可被情所困,否则后果是很可悲的,甚至将来会坠入魔的眷属。
24、末法时期为什么需要集体修行和修炼?
几千年前,释伽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多数的修行者都具备小乘能力,靠自己的能力就起码可以证得罗汉果位。但是,到了现在的末法时期,具备自修能力的人极少,无论从悟根、善根、定根、慧根、善知识根以及正知正见等方面,都达不到自修的能力。有些同修因不明此理,常说:“别人在家也不见得没有好好修,为啥非要集体修?”此话听起来似乎有理,但是,末法时期的人正是缺乏自知之明,总认为自己懂得很多,不就是每天念念经,打打坐吗?这是很天真的想法,修行是一个复杂、艰苦、漫长而又存在一定危险性的道路,并非某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试想,如果连小乘能力或者起码的自修能力都不具备的人,如何能修出三界?所以,大多数人都在长期的盲修瞎炼之中偏离正修的轨道。
例如:自己在家修,没有善知识的指导,心虽也诚,但总在盲修瞎炼之中徘徊不前,甚至还可能走偏走邪。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所从。不知道修炼的某个阶段应修什么法,当这个阶段的内容修成之后,下一步该如何修,却心中无数。有时却因一句话不知道,就可能沿着偏路一直走下去,乃至误此一生。
又如:开悟对于修行人来说非常不易,一万个修行人中也难出一个真正的开悟者,如果自己在家修,无善知识开示和指点,则有可能误此一生。有些修炼中出现的问题,自己却无自知之明,在集体修炼中,同修们就可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又如:即使是在基本的炼功打坐方面,自己单独打坐与集体打坐的效果有很大区别。一是集体打坐,大家在集体的巨大埸能中,能使自己的功能功力迅速得到提高。二是集体打坐,出现问题可相互照顾。三是集体打坐时,可以相互约束,当腿痛时,就会在集体的约束下强忍过关,如果是自己在家打坐,腿稍有痛疼就松开了。
末法时期的众生隋性较大,而且修行本来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集体的相互参悟,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很容易在长期艰苦的修炼过程中因怕苦怕难,隋性下滑;或者在遇到各种障碍时因无人解惑而偏离轨道;或因经不起世间财色名利的诱惑,意志不坚,则半途而废。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是不在集体中修行,或者是以前在集体中修炼,近些年又脱离了集体的修行者,不是停止不前,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甚至已经退转不修,半途而废。六万年才有一次的大好良机,如果就这样错过,真是可惜可叹!正因以上各种原因,在末法时期,集体修炼是绝大多数修行者必不可少的修行环节。
一是要珍惜与善知识千载难逢的机缘,把心位放低,经常亲近善知识,并虚心得到善知识的指导和开示。
二是要常与有正知正见的同修交往和请教,并在集体的环境中同修共进。也可以两三个同修组成一个修学小组,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在一起打坐和参悟。
三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如能经常集体同修共悟,则应把自己融入这种巨大的埸能中去,在这种巨大的埸能中得到迅速提高。
25、龙华经里讲的三期龙华会,要去挂号标名,我们到哪去找谁挂号标名?
现在的末法时期,社会上比较乱,有许多所谓的“高人”都说自己是最高的,要求修行者都去他那里挂号标名,甚至还有借此名誉大收钱财,欺骗一些心诚而又不明真相的修行者。在此也谈一谈这个问题。
所谓的“标名挂号”,并非指去哪个地方挂号,也非去找谁标名,人们还是从阳性的表象来理解这个问题,所以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既然“万法唯心所造”,那么,所谓的“挂号标名”也不应该向外找,而应从心上修。因此,所谓的“标名挂号”,是指自己在悟道过程中,达到了初步开悟的境界;在修行过程中,修到了一定的层次,达到了出离三界的标准;在完成上天交付使命的过程中,也不负天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使命。当你具备了这些必要条件之后,你已经自然取得了“标名挂号”资格。而不是到谁那里交钱买到的“标名挂号”,正果是修来的,不是多少金钱可以买来的,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功德的积累和实证实修中取得的。只有愚痴之人才会去花钱买,试想,如果成佛得道是花钱能买来的,那么,成佛得道的都应该是有钱人,而不是修行人了。稍有理智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起码的道理。
生命旋回的奥秘
——道法自然
佛家所谓的“六道轮回”,是指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修罗道、天道。此六道众生在六道里轮回转世,多生多劫根据生前所造业因的不同,或升或降地在六道中循环,但无论如何升降,始终难出六道。六道如同一个难以逾越的圆圈,六道众生长期循环在这个难以突破的圆圈之中。
六道为什么如此难以突破呢?这也是一个难解之谜。从前面的“宇宙生命层次概况表”中可以看出,六道基本上属于四维以内的生命层次。由肉眼可见的长、宽、高三维组成了四维空间。五维是时间,六维是速度。畜生道的低级生命,如微生物、蚂蚁等只能感知到两维的平面;高级动物及人只能感知到长、宽、高三维;天道属于四至六维之间的生命层次。他们已经完全突破了四维空间的概念,空间对他们来说已经无任何障碍和阻挡,再大的星球都可以穿透运行,他们的运行速度已经超过光速。相对人类三维生命层次来说,四至六维的天界,其运行速度和时间差已有天壤之别。但是,他们仍然尚未突破时间和速度的极限,虽已超空,但尚未超时,他们仍然生存在时间和速度的范畴之内。因此,神仙在天界无论享乐再长的时间,时间一到,仍然下旋在各道中。
阴性的灵体和天界的神仙,其运行速度虽已超过光速,但是,由于六道最高的天界也没有突破五维的时间和六维的速度,因此,六道众生尚存时间概念,是时间之界限定了六道在空间中的轮回。因此,我们可以把六道众生判定为四维以内的生命层次。由于时间是一个很难突破的界限,因此,六道众生长期在四维空间里循环,这就是六道轮回的奥秘。
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宇宙就是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由于六道众生尚未突破五维时间之大界,因此,在宇宙的不同生命维层之间,就形成了“四舍五入”的规律。我们人类的数学中,巧夺天机地运用了“四舍五入”的宇宙法则,看似偶然,其中都包涵着必然。不知道发明“四舍五入”的数学先躯们是如何发现的,原理依据是什么?但是,“四舍五入”正是宇宙生命旋回中的一个奥秘。
五维时间与六维速度密切相关,呈现反比趋势,速度越快,相对时间越短,速度越慢,相对时间越长。时间和速度只要突破其一,二者皆可突破。罗汉、缘觉、菩萨、佛所谓的四圣法界,均是六维以上的生命层次,他们已经完全突破了时间和速度的界限。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存在空间、时间、速度等一切概念和界限,宇宙对他们来说,已经无障无碍,一切法界来去自如。
本文要提出的问题是,六道众生以转世轮回的方式,来表现生命的运动和循环过程,而整个宇宙十大维层(佛家称十法界)的生命,又是怎样运动和循环的呢?六道以上的维层是否也存在生命层次升降循环的现象?又是什么力量在控制十法界生命的上旋和下旋呢?这一系列问题,对一般修行人来说,似乎过于深奥难解。但是,这些问题似乎是已经接近彻悟的问题,提出来与同修们共同探讨,如有所悟,必有利修行。或许会有一些悟性较高的上根器者,当下即可顿悟入道。
“道”是什么?道就是那个无形无象、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的真我本性。这对一般人来说,似乎太抽象了,很难契入和理解。因此,古人讲:“大道自然”。我们就从可见、可触的自然中去寻找那个不可见、不可触的“道”吧。
大道似水,水充分地显现了道的特性。人类与水最密切,那么,就让我们从水的特性中寻找答案吧。
道无处不在,水也无处不在,无论在高山或是地下,无论是天空或是地面,无论是万物或是生命体内,水无处不在。
水性至柔,无争无斗,顺其自然而流动,入何容器随何形状,它恒顺众生而无我执,但它却丝毫无损;水无私地生成万物不图名,滋润万物不求功,度化众生而非情;水蛹动螺旋,即可绕石而行,又能穿山而过,它柔中寓刚,可滴水穿石;水变化无穷,随境而存,可随温度变化为气、雨、雾、雪、冰,但它又在不断地变化中保持着不生不灭的永恒;它虽柔弱,但又刚强勇猛,波澜壮阔,排浪滔天,勇往直前;它纯净光明,清澈如镜,不惜污浊自身去换取万物之洁,不惜牺牲自己来滋补万物之身;它无分别、无执着、无忧虑、无烦恼、无清浊、无善恶、无是非、无功过,它的心胸如海宽阔,无论是长江、黄河,或清或浊,它都来者不拒,容入胸中,依然保持着它那清澈透明的本色;水给予众生无穷的利益和生命,但是,水却从来不认为自己在行善积德,因为它既无自我,又无善恶,无分无别,不生不灭。它所给予众生的一切只是随缘而已。有时因风缘会使它排浪滔天,打翻行船;有时因暴雨成洪,它又会冲毁万亩良田,淹死无数生灵。然而它也不认为这是作恶,因为它没有分别,更不会有避免作恶之念而不随风、洪之缘。因为水无我无他、清净无为,一切都是缘聚缘散,丝毫无自我意愿。风起时,它恒顺风缘掀起波涛和浪花;风停时,它恒顺风平而浪静;利生时,它因无为而无自得之意;毁生时,它因无为也无须生忏悔之念。一切都只是随缘,它却什么也没有做,一切都是自然的显现。它自然和谐,无始无终,永不停息地循环变化,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各道众生,它却生存在不生不灭的永恒之中。
无量之水聚成大海,它展示了宇宙的无边无量;大海有深有浅,深不知底,故示宇宙奥秘无穷,高深莫测;大海虽接纳百川各味,但海水却同咸一味,故示佛性平等无别;大海接纳百川之流,有清有浊,有净有秽,但大海却不垢不净,平等接纳;大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供养一切众生而不求回报,故示佛性大慈大悲,舍己利他;百川入海流,大雨从天投,虽流之不断,但大海却始终不增不减,故示佛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大海虽潮起潮落,但起落不越其限,故示佛性以中为度,不偏不依,遵循规律;无论是几十米的大鲸,还是肉眼难觅的浮游生物,它都同等容纳,无论是凶猛的巨鲨,还是温顺的小虾,它都不分善恶,无有高下,无分无别,这就是水的特性。
我们以水变化、升降的循环过程,来揭示宇宙众生的变化、升降和循环过程,给我们以真理的启示:
我们把水的流经变化过程比喻为各道:把地下水和冰山上长年不化的冰雪喻为地狱道;沼泽和阴沟污水喻为饿鬼道;小河喻为畜生道;大江、大河喻为人道;湖泊喻为修罗道;大海喻为天道;水分子遇热蒸发,升华到高空,喻为六道以上的四圣法界。当高空的水分子聚积浓密时,产生云雾,云雾聚积到一定极限,空气托不住上面水滴的重量,水分子又化生为雨、雪、冰雹,从天而降,又回到世间。
水分子就是这样永不停息地循环,这个循环过程表现出各维层生命的变化过程。证明了水分子只有表象上不同的变化形态,而无生灭,这是奥秘之一。
另一个奥秘是,水分子的一切变化过程都是蛹动式发展,螺旋式升降,而且是有升必有降,这才能使它永不停息地循环。
第三个奥秘是,这一切升降和变化都是自然的,水分子是没有我执和个性习气的,因此,它不须修炼即可自然升华。这就是宇宙生命旋回的奥秘——道法自然。
从道家的太极图中,我们也可以悟出这一宇宙生命旋回的奥秘。在一个圆形中,阴阳两种物质,在不同时空的结合,产生不同层次的生命。无论是哪个维层的生命,都必须遵循着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自然螺旋趋势,在永不停息地变化中运动。在这个螺旋趋势的旋转中,一切物质,一切能量,一切生命,都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不动的位置上,而脱离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在太极图上也明确地反映出阴阳转化是自然的趋势。只要没有我执的习气,生命即可达到阳极生阴的自然升华。
我们再从宇宙的角度来看生命的旋回过程。宙心似乎是如如不动的,但是,动与不动也是互根互存的,不动之中又时刻不停地永动。宇宙如同一个旋转的大车轮,宇宙中的一切都围绕着宙心,以向心力向内旋转。向心力与离心力也是阴阳互根的,因此,宇宙在向心力旋转的同时,还并存着一个离心力的外旋。在宇宙不断旋转的同时,不断地向外释放着能量,无限的光子流自动向四外放射,这就是能量和生命的源泉。放射出的光子流是阴性灵光,漂流到不同的空间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阴阳两种物质。离宙心越近,所形成的生命层次相对越高,寿命越长,运行速度也越快。离宙心越远,所转化的生命层次相对越低,寿命越短,运行速度也越慢。这就是生命自然下旋的过程和不同层次的形成。它的全部过程都是自然而然的。
然而,有下旋必有上旋,有降必有升,这是不可抗拒的物质运动规律。生命又是如何上旋回归宙心的呢?既然生命运动的下旋是自然的,那么,生命的上旋也必然是自然的。
前面讲过,灵体就是一团带有阴性能量的光团,离开阳性肉体或物体后,就会被宙心向心力的强大磁场所吸引,灵魂这团光会自动被吸引,向着宙心的方向回归,这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升降的旋回过程。
这一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也是自然的。只是由于每个灵魂光团的质量不同,而回归时离宙心的远近也不同。质量低的光团只能回归到离宙心较远的维层,再产生层次较低的生命。这个光团质量的差异,其关键就在于自己心中,对宇宙“整体”与“个性”的比例。所谓整体,即是平等无我。所谓个体,就是我执和习气的程度。无我执习气者,光团是自然的,光谱和亮度与宙心接近,即可瞬间回归宙心。我执我见习气深重者,失去了自然和整体的特性,光谱亮度较低,与六道之光相似,故不能回归宙心,只能被时空之界隔离在空间内的相应各道中。
从以上几方面理论可见,既然一切生命都是自然升降旋回的,似乎我们不需要修行就可以自然回归,自然成佛得道。不是似乎,真理正是如此。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生生世世刻苦地修行呢?因为我们已经在六道中养成了深重的我执和习气,早已失去了自然的整体,迷失了那个“人之初,性本善”的真我本性。现在的修行,正是要你放下我执和习气,逐渐减少你的个性。象水分子那样,达到忘我、无我的状态。这时你才是自然的,必然可以顺其自然而回归自然。
现在你回想一下,佛教诲众生:要“万缘放下”,“随缘不变”以及“顺其自然”,不都是在让你断掉我执吗?佛怕众生不肯放下,又点化众生:“诸法空相,实不可得”;佛怕众又偏于空相,无法生存,故又明示我们“真空妙有”。佛早就点得如此明确,让众生放下一切,顺其自然,才能自然回归。但众生就是执迷不悟,非要把自己看的那么重,总想显示自我,并想让万物都属于自我。这就是不能回归自然,不能成佛得道的根本原因。大道致精致简,简单的简直使你不敢相信,只要放下我执,顺其自然,即可自然成佛得道。
这里同时又引出了另外一个相对的宇宙奥秘。既然生命的升降都是自然的,光子流由宙心向四外放射,流到宇宙无限之处。那么,成佛之后还会不会再降至六道,退入时空之中又进入六道轮回呢?这个问题会使未悟道者更加困惑。
从自然循环和生命旋回的角度来讲,回到宙心的光子肯定要遵循能量循环和生命旋回的规律。肯定还会如当初一样顺光子流而下,进入各维层。时空也是一不是二,时间和空间也在不停地进行转换。但是,光子流及生命的下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由于时间与空间的维层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人们常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以及“天罗地网”,绝非无际之谈。生命上旋时很难突破这道时间屏障,生命下旋时当然也要受到时间屏障的阻碍。这正是各维层之间难以勾通的原因。虽说屏障严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依然阻挡不住一部分光子流的下旋。如同太阳光向地球照射光芒,虽有非常远的距离,又有厚密的大气层阻碍,但是,一部分光和热毕竟穿透屏障达到了地球。而大量的光和热则被屏障隔离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维层较低的生命,没有福报享受较高的光能,因此,必须有道道屏障的隔碍,才能使他们得到适应本维层的能量。
宇宙中的各种能量和生命,都遵循着清净而升华,燥动而下降的规律运行。因此,能量和生命升降的循环也是自然的。由此可以判定,成佛得道,回归宙心之后,依然可能顺流而下,进入六道。看到此处,可能一些修行者会深感失望,既然如此,我们修行还有什么意义呢?不是空忙一场吗?(如此又落入了空有两边的分别之中)
其实不然,成佛得道者与顺流而下的生命光子虽然都具有近似的光频,虽然都具有真我本性,虽然都是同一个平等的法身,但是,所不同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觉”与“不觉”,觉者为佛,不觉者乃凡夫。比如我们人道中,表象上都是人身,同处于人道,面对的是同一空间,同一生存环境,但觉者为佛,不觉者为凡夫。不觉者处处生烦恼,觉者时时大自在。因此,觉与不觉,成不成佛都是自心,而不是以身在何道来判别。佛说:“是心是佛”,而没有说“身在佛国才是佛”。难道佛在六道里就不是佛吗?
大彻大悟的佛,已经突破了时间的概念和障碍。试问:一个没有时间的生命还会有生有灭吗?没有时间不就是永恒吗?试问:一个已经突破空间的生命还有法界之障吗?没有法界之障不就是一真法界吗?因此,佛无论顺其自然地进入哪个法界,哪个维层,对他来说都是一真法界。他都依然是佛,都没有任何分别和烦恼,也没有任何障碍和界限,来去自如,无论到哪里都是极乐。其法身虽无处不在,但不动的只是那颗如如不动的心,他凭着一悟永悟而不再迷失本性。他无论进入何道,已无道的概念。无论进入何界,也无界的障碍。因为宇宙十法界对佛来说,都是平等的一真法界。即使是进入六道,再脱生人畜,也同样是为度化众生而显象,为传法利生而化身。地藏王菩萨虽在地狱里度化众生,但他的心始终未离那如如不动的本性;释迦牟尼佛虽在人道度化众生,他的心时刻都在极乐;观世音菩萨虽生生世世在六道里显象度生,但他时刻都在大超脱、大自在之中。
我常听到一些修行人或是已经开悟者说:“我今生修成之后,再也不回来了,六道真苦。”有此想法,虽在初修阶段可以起到一些激励作用,但是,有此想法,依然是修行的障碍。
首先是带着分别心在修行,六道不好,不能用平等心来看待十法界,说明心里还有界的障碍。第二是报着自私自利心理在修行,只为自己修成,而未能自觉觉他,普度众生。第三是尚存我执习气,而不能顺其自然。没有悟透宇宙是一个整体,单独的细胞和水分子是无法生存的。第四是尚存畏惧心理,怕回六道受苦,依然带着贪图享受的心理在修行。第五,尚未悟到宇宙十法界皆是一真法界,无分无别。如果还认为只有某一地方是佛国,其他地方都不是佛国,说明心里尚未突破空间的障碍(四维六道),还未跳出分别、执着的范畴。如果报着这么多的分别、不清静、不平等、我执、畏惧、贪图享受的心理修行,又怎能回归自然,成佛得道呢?连菩萨道都不愿行,又怎能圆成佛道呢?有这种心理的人,充其量也只能修至天界,根本出不了六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人、地、天、道等一切万物都源于自然。佛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说:“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道既是本性,它是本来就具有的,不是诸相缘聚和合而成的,因此道是自然的。
在上古时期,人类还没有能力改造自然的时期,人们只有顺应自然,自然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而自然。那时的人心离本性很近,因此,只要持戒既可成就。随着人类我执的发展,一切都以我为中心。从那时起,随着“个性”化的越来越强,人类把自己从大自然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为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欲望,开始改造自然,破坏自然。不仅使自然开始变得不自然了,同时也使人类离自然的本性越来越远。久而久之,我执越重,离道越远,逐渐迷惑颠倒,迷失了真我本性。违背真我本性即违背了自然,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看一看近几年的各种灾难吧,这正是破坏自然所造的共业,对人类自己的惩罚和回报。
人们处于什么生活环境,能做什么就随缘做什么。在什么境界,什么岗位,就安心于此,随缘而遇,随遇而安。成语中的“安分守己”涵义很深。万事万物皆因缘而生,皆有定数。自己一生应得几分,不可强求,安守本分则得到你命中即有的定数。若不安分,则连自己应得定分也会守不住,这是古人对自然的彻悟。圣人有时也会努力,但不是强求,既随缘做事,而又不求任何结果,这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清静,清静即是本性的特征。
自然是天性,顺其自然则长久不衰,因为天性本身就不生不灭。众生的本我从来没有轮回过,从来也没有上过天堂或下过地狱。参与轮回的只是你的思想心理,你的习气和欲望。这就是宗教里所谓的“业障”。
本文所要揭示的生命旋回之奥秘,即是“道法自然”。只要你去掉我执,顺其自然,当你生命表象上死亡之后,你本性显现的那个光团,将会自动地融入无际的本觉之中。不管你是虔诚的宗教徒还是屠夫、妓女,只要你心无善恶之分别,无我、忘我地顺其自然,你的那团光都会自动回归到本源中去。《华严经》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屠夫和妓女不照样修成菩萨吗?
佛性不是修出来的,它本来即是自然圆满的。智慧也不是修出来的,是本性中自然俱全的。所谓修行全是针对你头脑中的习气和障碍,当你断掉我执习气时,道也就自然显现了。所以,修行的过程完全就是破障和改习气的过程。
真正的大彻大悟者没有自我,完全把自我融化在自然之中。六道及十法界,哪一道不是道的自然显现?各维层的众生,哪一个不是真我本性的化身?各道有何分别?众生又有何差异?天堂和地狱如同你的头和脚,都平等无别,必不可少,又有何好与不好?觉悟者无论去哪一道都如同旅游,无分无别,无好坏善恶,何生畏惧?何生牵挂?无论入何道,无论干什么,心中却一事无存,完全都是自然而然地面对现实。从来不认为自己想要做什么,也没有认为自己在做什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随缘,都在自然之中。佛无论做什么,都始终处于无为之中,因此,佛虽一法不舍地做事,但又时刻把握在空性的一法不见之中,虽随缘做事,却又不造任何业障。无论去哪一道,都没有业因所挂牵,都在无分无别、一真法界的极乐之中。
佛可以改变宇宙的一切,为什么又不去改变它呢?是众生不愿意改变,佛不会强迫众生去改变,佛是恒顺众生,一切随缘而顺其自然。因为佛没有自我,有自我就不自然,不自然就有障碍,有障碍就没有超脱,就谈不上大自在。在佛眼里,一切都是自然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因此,没有什么需要他去改变。
在佛眼里,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无分无别。所谓善恶也不存在,它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所谓的“自私自利”只是在衬托和成就“大公无私”。许多修行人厌恶自私自利,总想主观地消灭自私自利,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违背了道。自私自利和大公无私是互根并存的同一事物,如果消灭了自私自利,大公无私也就不存在了。公有制和私有制也是互根并存的,如果消灭了私有制,公有制也不能成立。这正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走向解体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违背了万事万物“阴阳互根”的宇宙根本规律。
佛与魔也是一不是二。许多修行人害怕魔,憎恨厌恶魔,其实,魔与佛都是真我本性中显现的两种不同形式,不同作用而已。为了理解何谓佛,为了修成佛,唯一的,最快的捷径,就是借助魔的力量。如今的末法时期不是群魔乱舞吗?同时也正是众佛成就的难遇之良机。西天取经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不正是魔对佛的磨炼和成就吗?当你心空静定,进入一真法界时,何谓佛?何谓魔?都不存在,只是自然中一种现象而已。
人的烦恼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由分别而来的。万事万物本身并没有善恶美丑之分,但由于人的分别习气,总爱把事物分别来看,于是善恶美丑就出现了。天地间出现的一切只是一种存在,它本身并没有自身的属性,你尽管去体会,去受用,但不要给它戴上对错善恶的帽子。一有分别就失去了它自然的本来面目,分别就是造业的起因。执着一个天堂,必然造就一个地狱;执着一个善,必然成就一个恶;执着一个佛,必然出现一个魔;执着一个君子,必然造就一批小人。错就错在不该去分别,分别就有执着,执着就是在制造收集业障,就失去了自然的本性。分别就是偏在了两边,失去了中道。修行就是要把那个能生的心息灭,分别心没有了,才能恢复自然,才能打开那个浩瀚的真我本性。
所谓求解脱,修行人总是迷惑在肉体和灵魂的解脱上,真正的解脱,是要把你那真我本性从重重障碍中解脱出来。能超越三界的是真我本性,而不是肉体和灵魂。常人所讲的灵魂也只是本我的外衣,仍是物质(阴性)的。相对肉体来说,它似乎是真我,但相对本性来说,它只是真我阴性能量的外衣。只有见到真我本性才算彻底的解脱。那么,要想见到真我,首先须忘掉肉体和灵魂这个假我。忘我就是要消除自我个性,只有消除自我个性,才能回归平等的整体。忘我是回归自然的捷径,忘我是成佛的前提。
佛教最高的修行方法就是“心的觉悟”,而不在你做了什么。真正觉悟后,戒律也没有什么好戒的,妄念也不妨碍修行。妄念刚起,即已觉知,妄念已转为菩提。觉悟后可使你时时在警觉之中,一只脚刚离道,已经觉知,立即收回,则使你时刻保持在道中。那时,你才发现,你原来就在道中,道本来就在,何需去修去证?一切原本就包涵在自然之中,只是你过去离开了自然,迷失了自然的本性。
能时时刻刻警觉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是修道,就是在道中。警觉不是努力改变,也不是创造,更不是执着于空的什么都不干。不是消极的顺其自然和无为,那只能给自己的堕落寻找借口。妓女和屠夫也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心上的时刻警觉而已。
警觉什么呢?警觉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不去分别取舍,这就能保持在道中。无论做什么,不要担心失败,也不要预想得到成功;既不思得,也不怕失;既不思善,也不思恶;即不思取,也不怕舍,那么对你来说,条条大道都是自然通畅的,都能在自然中得到修行的成功。如果你分别得失、善恶,执着成功、失败,计较好坏、取舍,那么对你来说,就必然存在50%以上的障碍和不通之路。
我们再悟一悟水对我们的启示吧:它无论顺其自然地变化为霜、雪、雾、冰,都不失水的本性。它不会因身在冰山而生冰冷烦恼之念;也不会因身在地下而生黑暗压抑之心;它不会因身陷沼泽污泥而有郁闷困惑之感;也不会因身限小溪而成心胸狭窄之度;它不会因身在江河而得意;也不会因身在湖海而忘形;它不会因升华高空而傲慢;也不会因从天再降而悲哀;在它流经的途中,不论遇到山石草木,众生多缘,它都是随缘奉献,并毫无牵挂地放下万缘,顺其自然地奔腾向前。然而这一切都在无为的自然之中,它走过的一切道路,都充分体现了清静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真空本性。水所流经的一切法界,各维各道,哪一道不是极乐呢?哪一道不是净土呢?这就是水给我们的启示。
真正的解脱不是身离六道,而是心的解脱。真正的成佛,也不是身去佛国,而“是心是佛”。极乐即在自心,别无它求。佛告诉我们:“众生皆有佛性”,水也正是以它自然具有的佛性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宇宙真相。
迷惑颠倒之人,执着地追求万事万物,妄想得到所谓的利益,欲无止境促使他们整天争来争去。到头来争个什么呢?争到了什么呢?又有什么可争呢?一切都来于自然,归于自然,它什么都不争,它却自然而然地拥有一切;它一无所有,却又造化了一切;它无形无相,却能显现变化出无限的形象;它恒顺众生,众生却反过来顺应自然。这一切都是圆圆融融,坦坦荡荡,光光明明,清清静静,自自然然,这就是道法自然。
如果你目前尚未悟道,你就从忘我开始努力吧。只有忘我,才能消除我执所产生的一切习气;只有忘我才能顺应自然;只有忘我才能回归并融入自然。一旦你悟出了大道,达到一法不见,一无所求之时,你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自然。只要在自然之中,无论身在何道,都无障无碍地进入了大光明,大清静,大超脱,大自在。此时,你不去而去,不来而来,不道而道,不佛而佛。此时你就是自然,你就在一无所求之中自然而然地成佛了。
人法地,地法天, 清净无为何需禅。
真我无求原具在, 道出万法本自然。测验题答案
1、答:不一定对。因为肉眼只能看见三维以内的事物,四维以上就看不见了。而宇宙间的许多事物是肉眼看不见的,如:空气、电、电波、磁波、磁场,一切超光波等,以及四维空间,五维时间,六维速度等都是肉眼看不见的。但魔术都是人们肉眼可见的,但却又都是假的。
另外,“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的本身就是定论,是以肉眼为参照标准的偏知偏见。
2、答:人们对此题可能会有五种答案:一是须菩提对;二是大迦叶对;三是都对;四是都不对;五是无言。
一、认为须菩提对者,是分别心,但偏向穷人;二、认为大迦叶对者也是分别心,但也是偏向穷人;三、认为二人都对者仍是分别心,但认识上较模糊,其心理也是偏于穷人;四、认为二人都不对者,是以本性为参照标准来判断二人,因为二人都是在分别、攀缘,所以从本性的角度讲,二人都不对;五、是无言,不是不会答而无言,而是真正进入了本性,而无须回答,因为本性是空,是清静无为,如如不动,有答已动念,故而无言。
3、答:佛像不是佛。因为觉者为佛,佛像并未觉悟,所以佛像不是佛。佛像只是画家和雕塑家手下的作品而已,是为了适应拜佛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而设的一种像,有着延续佛法,提醒人们信佛、修行的作用。拜佛的作用是,当你看见佛像时,时刻提醒你要向佛学习,照着佛的教导去做,这就是拜佛的作用。而不是求他保佑你什么,如果求他保佑你,那只是在外求、攀缘的外道之中。
4、答:“小我”是指自私自利之我;“大我”是指利他利己之我;“无我”是指舍己利他之我;无我之我才是这个整体的真我,本性的真我,而不是个性的、自我之我,是与整体本性合一的我,因宇宙本性是不生不灭的,故无我即是永恒之我。
5、答:当你用天眼看到师父或佛菩萨显像时,并不是他们来你家了,是他们无处不在的波被你这部生物仪器变极放大后显现的图象,所谓“来者实无来,去者实无去”正是此意。如同电视机里的图象,当你打开电视机时,是电视台的演员都来你家了吗?当你关掉电视机的时候,是电视台的人都走了吗?显然不是,这都是波的变极放大。但是,这种生物波具有全息能性质,可以做这个生物能做的一切事,这就是生物全息能原理。
6、答:饿鬼、罗刹也是众生,众生都出自同一本性,没有好与坏之分。所谓的好与坏都是人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分别出来的,对自己有利的就分别为“好”,对自己不利的就分别为坏。前面讲过,即使是魔也不分好坏,他的作用是成就佛,能成就佛难道还坏吗?所以,一切众生,一切万物都不分好坏,只有其不同的作用而已。
7、答:众生虽然皆有佛性,但有佛性并不等于觉悟,也不等于证到了佛性和佛果。必需要在长期改习气的过程中,努力修正自己不合道的意、言、行。并在开悟的基础上证得佛果,才算是成佛得道。
8、答:一般人感冒了,总是强调外界的原因,说是受凉引起的。这是偏见。内因是决定的因素,感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理或身体的不平衡,阳盛有火,体内产生了炎症,才会表现出感冒的症状。如果说是受凉了,大家都在同一空间,同一气温下,为什么你感冒,而别人不感冒?冬天那么冷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有感冒,而夏天那么热为什么有的人会感冒?这是受凉的原因吗?一切事情从内里找原因才是正见,如果找外面的原因则是偏见,而且永远也找不到根本。
9、答:这个主要原因仍在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总遇不到善知识,或总遇到恶知识和恶友,是自己善根较差,偏见太多,以及多生多劫以来傲慢心重,总爱攻击善知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总遇恶知识或恶友,说明自己的心存在很大的偏差和偏见。有这种现象的人,千万不要再怨天尤人,只有深刻查找自己的原因,这才是正见,如果还是怨天尤人,不仅仍执于偏知偏见,而且又造下了更大的业障。
10、答:凡夫认为肉眼看见的事物是真的,属于着相。有天眼的人认为天眼看到的事物才是真的,仍然是着相。肉眼看到的只是阳性物质的相;天眼看到的是阴性物质的相,都是一种假相。《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无论你是肉眼看到的相,还是天眼看到的相,都不要执着,都是一种假相。有许多有天眼的人就是对此理不明,总认为天眼看到的是真的,因而着相,常以天眼看到的相为标准来判断事物,而且验证的很准确,就总以自己的天眼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久之则被外界的鬼神所控制,而入魔道。
11、答:无论挑大苹果还是挑小苹果,都是心生分别而动念,只不过一个是执恶,一个是执善而已。一个是在为自己着想,一个是在为别人着想,只是层次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分别。自私的人会认为前一种是对的,执着善者会认为后一种是对的,这都是偏在了两边,都是分别和捡择,仍属偏见,均属背道。而且后一种偏见却是修行人很难察觉和认识的。正确的做法是顺其自然,拿到哪个就吃哪个,不挑不捡,不动心念。
12、答:“杀人是坏事”,“杀人将来必下地狱”,这句话本身就是定语,定论。定论已经落入了偏见之中。说这句话对的人肯定是执着善的人,还在分别善恶。执着善的本身就已经偏在了善的一边,另一面肯定是造恶。为什么呢?如果说杀人是坏事,该枪毙犯人的时候谁去执刑?抗日战争时期谁去消灭日本鬼子?如果都没有人来做这些事,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人民?其结果只会让更多的人丧命,这种执着善的同时不是在作恶吗?
13、答:这句话的本身仍然是定论,断开了时间的连续性。首先来说,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每时每刻永不停息地变化,没有一样是永久不变的。即使是母子之间,也只是这一生的母与子,前世可能是夫妻,可能是爷孙,前世已经变化过无数次各种各样的关系,来世又可能会排列出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这种说法是偏知偏见。
14、答:这种认识仍然是偏执一方的定论。修佛者如果还未从心上修,还在外求保佑、发财、消灾、升官,仍属于外道;炼气功者如果同时从心上修,并非外道。只凭名子表象就一概而论是内道或外道,其本身就是偏见的定论。内外本来就是一,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一体,如果硬要分出个内外来,其本身就是背道的分别心。
15、答:这个问题对于尚不懂得什么是修行的人,可能会作出许多答案,有的会认为念经、念佛是修行;有的可能认为印经、放生是修行;有的可能会认为每天烧香拜佛是修行;还有的人认为做善事就是修行。其实,这些只是修行外围的、表象的内容,可以积累一些功德,但都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是改习气,是从心上改掉自己不符合宇宙本性的意、言、行,使自己的意、言、行逐渐靠近道,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16、答:鬼、仙、神、佛都是客观存在,都是众生的一些代名词。我们肉眼看不见他们,并不等于他们不存在。而是我们肉眼受三维的局限,只能看到长、宽、高三维以内的事物,四维的空间,五维的时间,六维的速度我们都看不见,他们是以超光波的形式存在,与我们三维生命的人不在一个维层,如同电视机的各个频道,这个频道看不见那个频道的图像,因此我们看不见他们,只有有天眼等感知功能的人,才能不同程度地感知到他们的存在。
17、答:念一句佛号肯定能成佛,根据“生物全息能原理”,佛的名号里也带有佛的全部信息,你天天在念佛号,等于天天在与佛勾通,在你的第八识里输入了牢固的佛的程序,与佛达成了同一光谱频率,当你临走的时候,你心里只有佛,佛也肯定会来接引你,因此,只要长期坚持念一句佛号,不加杂,不昏沉,临终定能往生极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读诵

  • 金刚经译文

版权所有:金刚经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