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译文]少年志大曾默许,日后封侯在万里。谁料到,两鬓已花白,壮志依然心不死。
[出典]陆游《夜游宫》
注:
1、《夜游宫》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2、【注释】
①记梦:记录梦境。师伯浑,词人的朋友。
②雪晓句: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笳,古管乐器名。
③想关河: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
④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⑤青海际:青海湖边。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⑥睡觉:睡醒。
⑦漏声断:漏声尽。指夜深。
⑧自许句: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⑨残:此指头发脱落稀疏,意即年老。
3、译文
下雪的清晨,四面传来凄清的胡笳声,我们这时踏上征程。梦境之中,不知道身在何地?只见精锐的骑兵,好似一股洪流悄然疾进。推想这关河,应在雁门关西,青海湖边。
梦醒后,只见寒灯莹莹,漏声断绝,月光无声地斜照在窗户纸上。曾经期望立功异域,封侯万里。有谁了解呢?自己已经两鬓斑白,但报国建功之心并未泯灭。
4、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
陆游的爱情生活很不幸,他的仕途也非常坎坷。陆游出生前,母亲梦见了秦观,就用秦少游的“游”做孩子的名,将“观”放到孩子的字中,希望能将陆游培养成秦观那样才华横溢的大文人。
可惜的是陆游两岁时,就遇上“靖康之难”,不得不随家人四处逃亡。经历了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接受着不忘国耻、收复家园的启蒙教育,因此,陆游的人生理想就是“驰骋战场、杀敌报国”.
然而,壮志满怀的陆游,在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试时,初试虽然名列第一,但因排在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遭忌恨。复试时,秦桧以陆游的文章“喜论恢复”为借口,将他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孝宗即位,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才被赐进士,而这时,他已经年近四十了。
公元1162年,孝宗起用主战派张浚北伐,担任隆兴通判的陆游积极支持张浚抗金。但这次北伐以失利而告终,孝宗开始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后来,陆游又到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积极抗金,但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廷,陆游再次被贬。随后陆游便辗转各地,一直担任着一些闲职,晚年又遭罢官。
陆游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他坚持抗战,主张北伐,渴望统一,始终不肯与投降派为伍。他虽然数次被罢官,屡次遭打击,历尽艰辛,但仍不愿趋炎附势。
公元1210年,85岁的陆游怀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苍凉悲壮地写下了著名的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带着深深的遗憾,与世长辞了。
5、陆游一生不得志,他的生命在等待和期盼中慢慢耗尽,失意和悲愤摧残着他的那颗壮志未酬的心,只能在诗词中寻求解脱。陆游虽然作词不多,但视野十分广阔,风格题材多样,既有苏轼的高亢激昂,又有秦观的缠绵哀婉。刘克庄说:“放翁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绝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这个评价应该是过于拨高陆词了。陆游的词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与辛弃疾、晏殊等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而他的诗则是一流的。
陆游的诗和稼轩的词是南宋文学的双璧,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作诗九千三百余首,有“小李白”之称。他的《剑南诗稿》中,有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晚年时,归隐会稽山,往来于山林村舍间,又写下了一批清新俊逸的闲适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村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便是最突出的代表。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封建礼教埋葬了词人心中的爱情,南宋朝廷扼杀了英雄的豪情壮志。失意的陆游坚守着曾经的海誓山盟,化作会稽山的一冢细土,在另一个世界,圆着他的未了情,继续着他的报国梦。
6、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
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著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7、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着。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8、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愿望,却在梦境中无数次地重复。词的上片记梦。大雪夜,清笳声此起彼伏,正是行军夜袭的好时机。词人仿佛随同“铁骑”一起出战,军容整齐肃默,训练有素。目标直指“雁门西,青海际”的入侵之敌。下片写梦醒。一觉醒来,原来是面对寒灯、斜月,重新回到冰冷、孤独、无所作为的现实世界。词人内心的痛苦再也无法压抑,结尾沉痛的诉说,道出了南宋爱国志士的共同悲剧。
9、雁门关在今代县西北。雁门山古称勾注山,群峰挺拔、地势险要,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在峻拔的雁门山脊,与宁武关、偏头关并称“三关”.现在的雁门关是明代重修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著名爱国将领杨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后人为纪念他们的战功和忠贞精神,在雁门关北口建立杨将军祠。杨令公和佘太君的彩塑至今还凛然静坐在雁门附近的杨家祠内。杨业守雁门关8年之久,辽军始终不敢侵入,后因受主将王、潘美掣肘,战斗失利而被俘,绝食三日而死。今天代县城内鼓楼上悬有正面为“威震三关”,背面为“声闻四达”的巨匾,便是后人为纪念杨业功勋而流传至今的珍贵遗迹。
陆游因坚持抗金主张,不断受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但他始终不改初衷,这首词即是记写他在梦中仍然念念不忘抗金大业,期盼像汉代班超那样,万里立功封侯的梦想。梦中意境奇特:雪中的拂晓胡笳凄凉,行军的骑兵如无声的洪流,想来应是在雁门关之西,青海湖之际的边防重地。梦醒时分,漏断月斜,犹自为鬓残人老心不死,不能在万里之外立功封侯而叹息。
10、陆游的词中曾多次提到他的封侯梦,当然,他所谓的“封侯”不只是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还包含着实现人生抱负,收复大好河山的理想。这个理想让他魂牵梦绕,表现在许多诗词中,也成了他诗词的主体精神,陆游也因此被称为“爱国诗人”.出现“封侯”字眼的词,如《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洞庭春色》“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何须更,慕封侯定远,图像麒麟。”《鹊桥仙》“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一落索》“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这些词,有不信邪的,有认了栽的。总体说来,陆游的豪壮,好像总存在于对往事的回忆中。南宋当权者苟安于半壁江山,根本就无心收复河北失地,上层人物持这种政治主张,南宋的将帅和仁人志士只能空怀遗恨。“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倒成就了岳飞、陆游、辛弃疾、张元干等人的艺术高度。陆游最终赍志而亡,临终的遗诗还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对着无奈的现实,终归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只能寄往于下一代能恢复神州了。
单独看一个人的一两篇作品,是很难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的。作者处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中,思想会有很大的波动。文学作品可以把他思想中的矛盾具体地展现出来,这些矛盾的思想有时候并列在一起,会显得非常突兀,但是,你对他了解多了,就理清了他的思想脉络,这种矛盾就不是那么难于调和了。
本文作者(来源):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