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某·(清)周亮工
足下所注杜诗约本[1],一味求切求实,不事钩深索隐[2]。
仆每见誉人著书者,辄曰:“似郭注庄[3]。”盲人[4]缘此,遂欲与作者对垒。若足下此注,不过因世人不见老杜真面目,直以杜还杜[5]耳。但约本之名,不甚惬鄙意,欲更之曰《杜还》[6]。老杜被学者挦[7]剥殆尽,又被注者摘索无遗,不得不褴褛筚路[8],逃之无何有之乡[9]。直遇足下姑得咏“生还偶然遂”[10]也。勿论自来诗文书画,直当以笔还笔,墨还墨,而注古人者更当以古人还古人。得一“还”字,杜诗从此无事矣!
仆昨谓朱振公使君[11]:“安得聚半岁粮,闭此君于深山老屋中,俾早成此书,使老杜‘直从巴峡穿巫峡’[12],使我辈从羌村邻人后早作墙头观耶[13]?”振公亦为失笑。
——赖古堂集
注释:
[1]杜诗:指唐代杜甫诗。约本:简本。[2]钩深索隐:本指探索隐秘。此处意为穿凿附会,作繁琐的考证。[3]郭:指郭象。西晋哲学家,字子玄,好老庄之学。曾把向秀的《庄子注》述而广之。然评论者认为发挥过多,致离庄子本意。[4]盲人:无知的人。[5]以杜还杜:恢复杜甫的本来面目。[6]《杜还》:作者所拟书名。[7]挦(xián闲):取。[8]褴褛筚路:褴褛,衣裳破旧;筚路,柴车。意为穿破农,驾柴车。按此语本作“筚路褴褛”,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褴褛,以启山林。”[9]无何有之乡:犹言乌托邦,不存在的地方。语出《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10]“生还偶然遂”:杜甫诗《羌村三首》:“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11]朱振公:未详。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明清时代用以称知府。[12]“直从巴峡穿巫峡”: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3]使我辈句:从杜甫句中演化出来,参见注[10]。
周亮工(1612—1672),清初文学家。字元亮,号栎园,又号减斋,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崇祯十三年(1650)进士,任潍县知县。
入清,官至户部右侍郎,曾被劾下狱,后遇赦得释。其诗文均佳,晚年尽焚其稿。传世《赖古堂集》二十四卷,是他的子孙搜录佚文编纂而成。他著有《因树屋书影》,并编有《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等书。
一些从事注释前人作品的人,往往置原著于不顾,而恣意穿凿附会,其结果是离题万里,把前人作品弄得面目全非。周亮工对这种风气的批判,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