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造修胜行修行有二一始二终先始有三门。
初舍缘门义开为六一舍恶业五根缘尘生五欲身作恶业也意识乱想起五盖心作恶业也今则外诃五欲内弃五盖名为舍作恶业二舍亲友在家者亲戚朋友出家者门徒知识皆不追寻往还断绝眷属尚尔况于恶律邪见人等乐亲近耶三舍名利贪名闻则习学诗文问答今古贪利养则资治生业工巧技能今也息学问事弃生活缘屏技术务即名为舍名利事也四舍身命大患莫若于有身是故身为苦本况此身中一切皆是不净之物口出唾鼻出涕眼出眵泪耳出垢腻大小便出屎尿身臭如死尸袋惟盛脓血赤白痰癊甚可厌恶生熟二藏杂秽充满脾肾心肺肝胆肠胃一一皆有微细诸虫所谓黑虫毛虫热虫臭虫乃至八万四千户虫更有大蛲蛔虫窟穴身中谁有智慧者而乐着此身愚人不知犹如厕虫乐粪无异是故当忘身以求道莫为身而结业五舍心念由汝念虑使汝色身种种取像与念相应故舍外身不舍内念未为舍也昔来所有自他人法是非好恶种种乱识杂思邪计妄想皆悉遣除以念遣念念不可得以心除心心亦不生无念无心名舍心念六舍此舍上五缘所治妄病也此舍法能治真药也五缘既绝此舍亦忘其犹病起药兴病差药废能所无寄名舍舍也。
二随缘门义开为四一随舍缘谓还随前六事而守心不染着。
二随作缘谓凡所作所行远离巧伪虚乏乃至一念亦不令有对彼舍门此作亦有六重。
一具五法门谓欲进念定慧身口乐慕精勤诵念决志善得于法界止观身行善业也意识欣习匪懈想念一心巧便于法界止观心行善业也二近善知识有三一外护善知识经营供养善能将护不相恼乱。
二同行善知识共修一道互相劝发增进无退三教授善知识能以禅观正助法门示教利喜三求学佛法求佛有七一恭敬求三业虔恳也二无相求离能所相也三起用求身心遍求也四内观求内求自佛也五实相求内外一相也六大悲求普为众生也七无尽求帝网重重也学法有五一读二诵三持四念五解也若不求佛多诸魔障善根不发若不学法不明止观道亦不进四调和身息未坐禅前先调食睡调食不饥不饱调睡不节不恣既坐禅后应调身息调身不急不宽调息不涩不滑身息若调次当闭口唇齿相拄舌向上腭眼断外光无令全开正直端坐切勿摇动五摄伏心意有二一者不令心意驰散若驰散者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心散不正得定无由是故令观与理相应二者调令浮沉得所若心沈时举心向上系念鼻端若心浮时安心放下系缘脐中若能调适心自安静障患不生定道可克六作此作上五门所起行影也此作法能起心镜也五门既开此作亦立其犹镜去影藏镜悬影现能所全彰名作作也三随顺缘谓凡于顺情境下至微少顺处皆应觉知不可染受设有利誉称乐境来当观法本无生唯心所现自然忍而不喜若此软贼不离三昧亦不现前四随违缘谓一切违情境乃至断命等怨皆应守心欢喜忍受设有衰毁讥苦境来当观三轮体空唯一法界自然忍而不瞋若此强贼不离圣智何以现前。
三成行门谓得前二门成万行也一成普贤十大愿行诸未起者?发令起已起行者持令不退二成六度四无量行以前二门自度度他至无上觉也。
后终亦三门初舍缘门即止行唯观诸法平等一相诸缘皆绝也二随缘门即观行还就事中起诸大悲大愿等行也三成行门即止观俱行双融无碍成无住行真俗境不殊悲智心不别以法界门内无二相故平等性中唯一味故起信云虽念诸法自性不生而即复念因缘和合业报不失虽念因缘善恶业报而复即念性不可得以是义故是止观门共相助成不相舍离若不双具则无能入菩提之道。
六详明心境方便助行既成应须拣正修中若境若智若止若观若正若邪若因若果设不预知修时错乱砂馔金器事可征也今先明境即以一真法界心为境但在缠时名性净法界为所信境出缠时名最净法界为所证境体即现前知见虽非心非境非佛非生而心境佛生一以贯之法界究竟是故此法界心能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若以义开有三法界一事二理三无碍华严疏云统唯一真法界谓寂寥虚旷冲深包博总该万有即是一心体绝有无相非生灭莫寻其始宁见中边迷之则生死无穷解之则廓尔大悟诸佛证此妙觉圆明现成菩提为物开示不知何以名目强分理事二门而理事浑融无有障碍略为三门第一事法界第二理法界第三无障碍法界第一事法界者不出色心万象森罗依正境智相用显然皆曰事也第二理法界者体性空寂顿绝百非略有二门一性净门在缠不染性恒清净虽遍一切不同一切如湿之性遍于动静凝流不易清净恒常二离垢门谓由对治障尽净显随位浅深分十真如体虽湛然随缘有异如陶冶尘滓炼磨真金第三无障碍法界者略有三门。
一相即无碍门二形夺无寄门三双融俱离性相浑然门。
今初相即无碍门者一法界心含真如生灭二门?相交彻不坏性相其犹摄水之波非静摄波之水非动故二形夺无寄门者谓无事非理故事非事也无理非事故理非理也三融离浑然门者曲有十门。
一由离相故事坏而即理二由离性故理泯而即事。
三由离相不坏相故事即理而事存以非事为事也。
四由离性不泯性故理即事而理存以非理为理也。
五由离相不异离性故事理双夺迥超言念六由不坏不异不泯故有初事理二界俱存现前烂然可见七由不坏不泯不异离相离性故为一事理无碍法界使超视听之妙法无不恒通于见闻绝思议之深义未曾碍于言念八由以理融事令无分齐如理之遍一入一切如理之包一切入一故缘起之法一一各摄法界无尽九由因果法界各全摄故令普贤身中佛佛无尽佛毛孔内菩萨重重十由因本法界差别之法无不恒摄法界无遗故随一一门一一行位各摄重重故广刹大身轻尘毛孔皆无有尽以其后一总融前九为第三浑融门也亦融前二不离此门众生禀教者根性有利钝悟入有浅深致令一心开为五种一人天二乘教中假说一心实有外境二始教有二初相宗以异熟赖耶为一心遮无外境然有三类一相见俱存名一心二摄相归见名一心三摄所归王名一心此宗与前教俱唯事法界也次空宗以无相为一心不唯境空内心亦空以其照见五蕴皆空无有界处入等法故此则唯明理法界也三终教即以如来藏藏识名为一心此亦有二一摄七识浪归藏识海故说一心二总摄染净归如来藏故说一心此则兼通无障碍法界中相即门及浑然门内二三六门并七分也四顿教以泯绝染净寂灭无寄性为一心此则兼通无障碍法界中形夺门及浑然门内一四五门并七分也五圆教总该万有事事无碍故说一心即是无障碍法界心也亦有三类一融事相入故说一心二融事相即故说一心三帝网无尽故说一心此即全通无障碍法界浑然中后三门也。
△将此五心略为二境一倒境谓凡愚情计之境空有二相相违等即人天二乘教事识心也二真境谓圣智所得之境有二一三乘境谓空有不二融通等即三乘始终顿教藏识心也二一乘境谓无尽缘起具德圆融等即一乘圆教法界心也。
△若舍末取本唯观后境若摄末归本二境全观若本末圆融二三境中随一即得全收法界具足无碍楞伽云真如空实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成身我说是心量。
所以现前一念知见心中当体具足百万性相即空即即即遍非一非多而多而一今依性有观境起彼缘修观境故即立此法界心以为所缘境华严七十一云我以饶益一切众生集诸善根助道法时作十种观察法界所谓我知法界无量获得广大智光明故我知法界无边见一切佛所知见故我知法界无限普入一切诸佛国土恭敬供养诸如来故我知法界无畔普于一切法界海中示现修行菩萨行故我知法界无断入于如来不断智故我知法界一性如来一音一切众生无不了故我知法界性净了如来愿普度一切诸众生故我知法界遍众生普贤妙行悉周遍故我知法界一庄严普贤妙行普庄严故我知法界不可坏一切智善根充满法界不可坏故善男子我作此十种观察法界时了知诸佛广大威德深入如来难思境界五十九云菩萨摩诃萨坐道场时入三昧名观察法界此三昧力能令菩萨一切诸行悉得圆满则知因地果位皆用法界性也。
贤首五教仪卷第四
音释
婆沙
(此云广解亦云种种说分分说)。
俱舍
(此翻藏即包含摄持义)。
犊
(音读小牛也)。
萨婆多
(此云说一切有)。
勒沙婆
(此云苦行或翻无惭)。
若提子
(此翻邪命亦云亲友又云邪见)。
提婆
(此云天龙树弟子也)。
蠕
(音软虫动貌)。
[麩-夫+弋]
(音弋麦[麩-夫+弋])。
富楼那
(此云满愿)。
?
(音护与互同交互也)。
肇
(音绍僧肇论也)。
头陀
(此云抖擞抖擞烦恼故)。
兰若
(翻闲静处又云远离处)。
伽蓝
(译为众园)。
浣
(音缓洗也)。
技
(音忌艺也)。
眵
(音侈目汁凝也)。
蛲
(音饶腹中短虫)。
拄
(音主牚也支也)。
腭
(音鳄鹤龂也齿内上下肉也)。
滓
(音子淀也浊也)。
(贤首五教仪第四卷伏愿
开六宗不尽之教乘融通二谛鉴三观无边之理事会入一真现世之内福寿齐增他报之中定慧均足)。
版权所有:金刚经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