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功德网

星云法师说金刚经

发布时间:2019-07-12 16:32:20作者:金刚经功德网

一念成迷,日用同起共眠而不知,向外妄求神通妙用,不求除四相了自心。佛陀以平等之法,显露此法人人本有,此平等二字,乃三世诸佛出世之本怀,亦为此《金刚经》之教眼。

佛陀着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而乞,此明如来行平等之事也。至于次第乞已,还至本处,收衣而坐,此显如来证平等之理也。及于正宗文中,问答发挥,皆如来说平等之法也。即其降心离相,住心无住,乃彰此平等之用也。而至菩提无法,展转周详开演,皆显此平等之体也。自此之后,再三咐嘱叮咛,无非显此平等之体也。直至须菩提涕泪悲泣,乃信解此平等之用也。今尊者复呈菩提无得,正悟入此平等之体也。

所以「是法平等”此句经文,乃如来画龙点睛,要吾人不再困于浅滩,凌霄直上,飞龙在天,腾运自如。吾人解般若之法义,即能住心无住,彰显般若之功用,深信般若平等之体,于诸相诸法,心无高下尊卑,即一念证入诸佛之无上菩提之法。

从前,有个读书人拜访某寺的老和尚。

「我最喜欢米酒了,一天三餐都不能没有它,我想请教大师,极乐世界也有酒吗?没有酒的极乐世界,我可不愿意往生!”

老和尚以一则故事回答。

「我尚未见过极乐世界,所以不知道有没有酒,但我先讲一则故事给你听。从前,有黑狗及白狗,在狗的社会中,传说白狗下辈子可以投胎做人。因此,黑狗便对白狗说:‘你真幸运,下辈子就可以当人了,可以穿漂亮衣服,还可以用两只脚走路,真令我羡慕。’白狗听了却黯然答道:‘下辈子能做人当然高兴,不过我担心一件事,我最喜欢吃那些菜渣肉屑了,投胎做人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办法吃到那些东西?’”

无知的读书人只看到一瓶米酒,不知净土的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无半分欠缺。我们因为被世间的虚妄之相,迷惑真心,就像老和尚故事中的白狗,因为业识障蔽,狂乱愚痴,以菜渣肉屑为第一美味。《金刚经》就在打破吾人狭小下劣妄想执着的心墙,开张自性的三身四智,原是竖穷横遍恒沙数世界。智旭大师法语: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狭小矣。本自微妙寂绝故第一,妄贪三界有漏因果,二乘偏真因果,则下劣矣。本自生佛体同故常,亦名爱摄,妄计内外彼此不同,则厌怠矣。本离我法二执,故不颠倒,亦名正智,妄计我人众生寿者诸相,则颠倒矣。然虽此心性为狭小下劣厌怠颠倒,如水成冰,实广大第一爱摄正智之体,依然如故,毫无缺减,如冰之湿性,仍即水之湿性,苟遇暖缘,未有不应念成水者也。

冰水之性,无二无别,就像凡夫心狭小,妄认四大六尘为自心相;二乘贤圣心下劣,偏空寂灭,未发无上菩提之心;菩萨行者法爱住着,不识正等之实谛。众生执于妄相,二乘恋于我相,菩萨未断法相,有纤毫执着,如水遇寒成冰,不能如诸佛法水,柔软自如,平等无有高下。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有个平等的心胸,从虚幻不实的樊笼中解脱,找回我们的真心,我以平等四心,提供给各位参考。

(一)浓淡不拘的中道。

(二)顺逆不忧的雅量。

(三)哀乐不入的心胸。

(四)有无不计的精神。

二、修一切善心无善法

前文释诸佛众生平等之法,佛又恐大众以为理体既是平等,又何用修习?因此才有下文「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平等,非不修习,得成正觉。我们修行,应离相修,即以无我等四相,离相而修一切善法,如此才能证得菩提。

何谓「一切善法”?此善法为四摄六度乃至十八不共法等,超乎三界内的十善法,此「无漏善法”,是成佛胜因,凌驾人天福报的世间善法之上也。要如何去习行此一切善法,当然要用般若空慧作前导,心不住我等四相,所成就之无漏善法,才能圆满无上菩提。《首楞严三昧经》卷上:

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念念常有六波罗蜜。何以故?如是菩萨,身皆是法,行皆是法。是菩萨以一切波罗蜜,薰身心故;于念念中,常生六波罗蜜。是菩萨一切悉舍,心无贪着,是檀波罗蜜。心善寂灭,毕竟无恶,是尸罗波罗蜜。知心尽相,于诸尘中,而无所伤,是羼提波罗蜜。勤观择心,知心离相,是毘梨耶波罗蜜。毕竟善寂,调伏其心,是禅波罗蜜。观心知心,通达心相,是般若波罗蜜。

菩萨一切悉舍,心善寂灭,观心知心,通达无我心相,身心念念,常有六波罗蜜。因此佛陀才会强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舍假向真,从真实会归真俗无碍,空有不即不离,平等的第一义谛。我们以般若智光,广修一切善法,行菩萨布施事业,泯除身相高下,地位尊卑,才能圆满无上正等正觉。《地藏经》说:

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瘖、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又《维摩经》说:

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行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侍一切众生如诸佛,承事供养,无所分别,如《地藏经》言:「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心谦卑如大地,欢喜承载一切有情,平等普遍,心无怨亲拣择。一个心平等的人,已没有我等四相的障蔽,才能发起大心,修一切善法功德。

佛经中,有一个善生长者,有一天,他得到了世间上最希有,最宝贵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长者就对人宣布说:「我要把这宝贵的东西,赠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有很多贫穷的人就要来向他要这个金盒子,善生长者并不认同他们就是世间最贫穷的人。”

大家十分不服气,认为善生并没有真心要把这个金色盒子送给人。

善生长者就说:「我这个金色盒子要送给世间上最贫穷的人,谁是最贫穷的人呢?我告诉你们,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的国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

这个消息慢慢的传到波斯匿王那里去,波斯匿王非常的生气:

「哼!我是一国之君,拥有无量的金银釮宝怎么可以说我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呢?去!去把善生找来!”

波斯匿王把善生带到收藏珍宝的库房里,就问善生长者说: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善生长者说:「这是收藏黄金的金库。”

「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那是收藏银子的银库。”

「那是什么地方呢?”

「那是收藏珍珠的宝库。”

波斯匿王大声责问道:「你既然知道我有金库、银库……,这么多的财宝,你怎么可以在外面散布谣言,说我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呢?”

善生长者从容不迫的回答:「大王!虽然您的国库盈满了金银珠宝,但是您的眼中看不到饥饿的百姓,您的心中没有福利人群的慈悲,再多的财宝也等于是没有用的东西。财富是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储藏囤积起来呀!”

如果要深解《金刚经》的义趣,首先要能无我相,空去我和我所有的见相,我相空寂,不再执着四大五蕴为实,心境缘影荡然无存,心如虚空,无碍云彩烟霞,山川溪谷种种色相。《地藏十轮经》卷第九〈福田相品〉:

善男子!菩萨精进,有二种相: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

云何菩萨世间精进?谓诸菩萨,精进勇猛,勤修三种世福业事。何等为三?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修此即名三种精进。如是精进,缘诸众生有漏有取,依诸果报,依诸福业,是名菩萨世间精进。如是精进,共诸声闻独觉乘等,此不名大甲胄轮,亦不由此名为菩萨摩诃萨也;及名一切声闻独觉真实福田。

云何菩萨出世精进大甲胄轮?谓诸菩萨,勇猛精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除灭一切烦恼业苦。

菩萨精进,修一切善法,于诸众生,心无怨亲拣择,平等如地,以平等心,修持无漏真实福田,才能除灭一切烦恼业苦,得无上菩提。

智永禅师是六朝陈、隋年间著名的书僧。史籍记载,他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子,平时住在吴兴(今浙江湖州市)永欣寺,人们都称他为永禅师。

他以书法修炼身心。当年他在永欣寺楼上苦学独习书法,足不出户,一学就是四十年。后来,他把坏掉的秃笔头装进瓮里,足足有十大瓮之多,这些秃笔头埋进土里,流传后世一则「笔冢”的美谈。

历史上智永的书法很出名,有《真草千字文》等传于世。

智永禅师四十年足不出户,在笔墨行间息诸外缘,以书法做为冶炼身心的功课,此恒长精进之心,非一般人能想像的。吾人在诵经拜佛,布施修福时,常常发心如朝露,无法持续恒长。有的求什么即身成佛,当下开悟;有的四处遍寻第一神咒妙法;有的一点挫折失意,就怨怪佛菩萨没有保佑。逐境成迷,心外求法总是魔。

求人不如求己,求财不如勤俭。

求名不如随分,求安不如守戒。

求助不如结缘,求福不如修身。

经文言「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此句为佛陀言善法亦空也。说一切善法者,此不过顺俗谛断众生之执无也。即非善法者,无非顺真谛破众生之执有也。是名善法者,亦不过顺中道第一义谛,破众生之执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也。

《金刚经注解》:

于一切事,无染无着;于一切境,不动不摇;

于一切法,无取无舍;于一切时,常行方便。

随顺众生,令皆欢喜,而为说法,令悟菩提真性,此即名为修善法也。

又《法华经》说:初善,中善,后善者。

初谓发善心时,须是念念精进,不生疑惑懈怠之心。

中谓常修一切善法,令悟真性,不着诸法相也。

后谓即破善法,直教一切善恶凡圣,无取舍憎爱之心,平常无事。

善法皆因缘所成,当体是空,哪里有个善法可得呢?不过是佛接引众生悟明真性之方便罢了!我们要能处处修一切善法,但心无所住,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不着相,是名真修「无漏善法”。

所谓经者为径,都是通往成佛的门庭,《金刚经》分分以真破假,以无破有,为我们处处铲除成佛道上的重重葛藤蔓结。修持《金刚经》的行者,应了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舍一善法,不执一善法,法法皆治病药方,乘乘为调伏烦恼魔军的幻术。《杂阿含经》卷二十八:

阿难!何等为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阿难!是名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信戒为法轭,惭愧为长縻,正念善护持,以为善御者。

舍三昧为辕,智慧精进轮,无着忍辱铠,安隐如法行。

直进不退还,永之无忧处,智士乘战车,摧伏无智怨。

以信戒、惭愧、正念、喜舍、智慧、无着等正法,乘此战车,能调伏烦恼军团的侵扰,心安隐寂静,当下即是无忧国土。

此分以净心行善,揭开以无所住心的空观,行菩萨一切善业诸行,行善不着善法相,才是真正具足善法行。我们在布施行善,要做到三轮体空,四相净除,必须先不断修正法善法,对治邪念恶心,降伏妄想后,心清净故,起观照般若,知我等四相,无有真实;诸佛色相,阐提众生,有相皆妄。由观照明实相,才能心平等,知无上菩提本无高下。

有一则寓言,有甲乙两个小鬼准备到阳间投胎。

阎罗王对他们说:「你们到人间投胎做人,一个一生布施东西给别人,一个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你们要选择投胎做什么样的人?”

小鬼甲听说,赶快跪下来说道:「阎王老爷!我要做那个一生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的人。”

小鬼乙默默无言,听候阎罗王的安排。

阎罗王抚尺一拍,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间做乞丐,处处向人讨东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

两个小鬼愕住了半天,无言以对。

能施舍者,是大富人家,心贪着拥有获取,再多的物质财富,仍是穷如乞讨者。由于执着我等四相的妄想,生起的贪念,在人世间徒增是非风波!菩萨行者能了此心头事,纵横妙用,身心念念自然具足六波罗蜜。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译文:

须菩提!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山王作比较,有人用七宝,集满所有的须弥山王,用来布施,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当然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只是受持读诵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且又能为他人解说,哪怕只有四句偈,他所得的福德,用七宝布施的福德校量,前者的布施福德,是百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数譬喻所不能相比的。

讲话:

前分以发起修一切善,应心不住我等四相及善法相,前念后念,念念平等,那无有高下的真如性理,即是无上菩提。今明无修而修,无得而得,实相平等,此经义甚深故,因此再举「七宝聚”布施福德与持经功德较量。虽然以山王宝聚布施,仍属有为善法,但受持四句,是无为善法,能出生无上菩提法,此分正显般若无价,令人开发无漏善根,行无住布施,结无漏佛果。

经文中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须弥山王,如是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有一百亿个小世界,每一个小世界,有一个须弥山王,为什么称须弥山叫山王?因为它出水高八万四千由旬。此句意即有人,以一百亿多的须弥山王,装满七宝去行布施,得福甚多。虽然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须弥山王的七宝聚,和受持四句经文者校量,仍是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一、须弥山宝不如法施

前文中,用比喻较量持经的功德,有五次:

(一)第八分「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二)第十一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三)第十三分「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四)第十五分「每日三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

(五)第十六分「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今二十四分是第六次的校量,仍为显示受持经教者,福德最胜。因般若所诠之理,乃平等自性也,若能相应,则入妙觉圆明,理事融通的微妙法界。从外在的福德,反归性上的福德;从形色的七宝,默照身中希有不坏的七宝;从布施有为的福德,彻见修持自性无漏的福德。如六祖惠能大师说:「乘船永世求珠,不知身是七宝。”

《法华经》说: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菩萨众僧,复能清净持戒,常贵坐禅,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

须弥山七宝聚,有为的物质,终究是因缘假合,挡不住地水火风的摧败毁坏,不似吾人身中七宝,性上福德,任劫火水漂,吞炭焰烧,巍巍金相,万德炯然。因此,佛陀是真语实语者,要吾人听受持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能信得四句偈等,即摄无量善法,趣道场树下,得佛授记。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第三十八: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那波罗蜜为乳母,尸罗波罗蜜为养母,忍辱波罗蜜为庄严具,精进波罗蜜为养育者,禅那波罗蜜为澣濯人。

受持般若即受持相信人人有个与诸佛齐同,无高无下的如来宝藏,入此平等法智,六波罗蜜自然具足。所以佛陀反复的校量,不论恒河沙数七宝、无量劫身命、亲承供养无量诸佛等布施,都比不上般若佛母能出生三世一切诸佛。

关于智慧化身的文殊菩萨塑像,我们常见的是头上梳有五个髻子,左手持莲花经书、右手执宝剑的形相。头上的五髻,既表示童子的天真,又表示了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五种智慧。左手持莲花,花上安放《般若经》的原因,在于体现般若(大智)的一尘不染。右手持宝剑,则是为了显示大智能断一切烦恼,就好比金刚宝剑能斩群魔一样。

文殊菩萨所骑的那头狮子象征着智慧的勇猛,在《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用狮子的身形比喻佛菩萨的种种功德:「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为尾,安住四禅清静窟宅,为诸众生而作狮子吼,摧破魔军。”

般若本体一尘不染,湛明圆觉,虽不持戒,而毗尼严净;虽不集福,而万德庄严;虽不出家,而身心寂然;虽不求佛,但成佛有余。因为其心不住形相,不被戒法、福德、净行、证悟等善法所缚,自净其意,心如虚空,哪里有净秽的拣择,善法恶法的爱憎呢?

过去印度有一位国王想测验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于是派人到牢狱里抓来一位死囚,并且对他说:

「现在你就要被判死刑了,不过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能够手捧着一碗油,顶在头顶上,在城内的大街小巷绕行一周,假如你能够不洒落一滴油的话,我就赦免你的死罪。”

死囚在绝望之中,突然看到一线的曙光,欢喜不已,于是小心翼翼地顶着一碗油,履冰临渊般地绕行于街道。但是国王为了考验他是否专心一意,派人在街道各处布置了种种的奇观杂玩,并且挑选国中的美女,在他经过的路旁奏着美妙的音乐,轻歌曼舞,企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他一心想要活命,只担心头顶上的油,一步一步往前走,所有的声音、美丽景色,仿佛一阵云烟,一点也引不起他的兴趣,终于平安地绕回宫中,一滴油也没有洒落。国王惊奇的问他说:

「你在绕街时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看见什么动静?”

「没有啊!”

「你难道没有听见悦耳的音乐,看见动人的美女吗?”

「回禀大王!我确实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到。”

我们想要受持般若无上法,就必须学习故事中的死囚,心中只有一碗油钵,面对世间的五欲引诱,不为所动,即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吾人一心护着头顶上的油钵,就像护念那一念清净心,当然可以跨越生死的关头,就像禅门中的一句话:「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六:

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执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界一切佛法,自心现量;见外五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觉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

善男子!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圣者自悟境界如是。

善男子!愚痴凡夫,妄起分别,无中执有,有中执无;取阿赖耶种种形相,堕于生灭二种见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别。

善男子!当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萨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则能净一切刹,入一切劫。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雨,润泽自心;应以妙法,治净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卑下自心;应以禅定,清净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德,发起自心;应以平等,广博自心;应以十力、四无所畏,明照自心。

我们见外尘缘,执为实有,不知自心即三界即一切佛法,能净一切刹尘,入一切劫,恒常自在安稳。于尘缘境起,妄起生灭见相。由此生死轮中,无有暂息。如六祖惠能大师的修心偈: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唯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成佛作祖,驴腹马胎,境遇悬隔,福份高下,端视吾人休去妄心,修习真心,以一切善法扶助怯弱心,以戒律法雨润泽卑劣心,以精进坚固狐疑心,以忍辱调伏我慢心,以禅定清净妄想心,以智慧明照昏昧心,以佛心发起广博平等心。

二、四句功德绝百非

佛道长远,在因地修行中,闻法受持自利,为他人说是利他,能深解义趣固然是甚为希有,能发起大心为人解说,实是人中最尊最贵。甚深的妙法,若无善知识所教,如何识得衣上珠,身中宝呢?因此,善知识是渡生死河的大船,是黑夜中的灯塔,是疲倦无力时的手杖,更是久旱干涸时的甘霖雨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第三十三:

善男子!善知识者,犹如慈母;出生一切佛种性故。善知识者,犹如严父;广大利益亲付嘱故。善知识者,犹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法故。善知识者,犹如教师;示诸菩萨所应学故。善知识者,犹如善导;能示甚深波罗蜜故。善知识者,犹如良医;能治种种烦恼病故。善知识者,犹如雪山;增长一切种智药故。善知识者,犹如勇将;殄除一切诸恐怖故。善知识者,犹如船师;令度生死大瀑流故。善知识者,犹如商主;令到一切智宝洲故。善男子!汝今若能如是作意,正念思惟;当得亲近诸善知识。

一切佛法,依善知识生。一切威德庄严,由善知识力,而得圆满。我们因善知识,得闻一切菩萨行,引发一切菩萨善根,开发一切菩萨法光明,成就一切菩萨功德。因此,《金刚经》在显发般若智德的殊胜时,教诫受持四句偈者,应发大心,为他人说。空理虽非言声文字可以通达,但是「借指指月”,「渡河乘舟”,于因地修行中,仍是不可废弃的方便工具。

有一则寓意深长的故事说:佛殿中供奉着一尊大佛,是铜铸成的;放在佛桌旁的大磬,也是铜铸成的。

有一天,大磬向大佛提出了抗议,说道:「喂!大佛啊!你是铜铸的,我也是铜铸的,大家的身价相等,可是,当信徒来参拜时,他们都拿着香花、水果供养你,并且向你虔诚的顶礼膜拜,为什么他们不供养我,不礼拜我呢?”

大佛一听,稍为沈思了一下,微笑着说道:「大磬呀!你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告诉你一个道理。当年我们从矿山被开采出来,都是同样的一块铜,可是当雕塑师开始雕塑我们时,我忍耐了很多的苦痛,历经了很多的煎熬。譬如说:当他们发现我的眼睛太小了时,就拿起铁锤猛打、猛挖;发现我的鼻子太大了时,就又敲又锤的,常常痛彻心肺,可是我毫无怨言,因为我知道雕塑错了,必须再加以改正的,就这样经过千锤百炼,我终于塑造成一尊佛像。而你呢?不加修饰的铸成了大磬,只要有人,轻轻的在你身上敲一了下,你就痛得嗡嗡地大叫,当然没有人会礼拜你、供养你啊!”

大佛和大磬同是铜铸成的,就像凡夫和众生的佛性也是一样,只是我们被妄想尘缘,迷乱本心,造作恶业,而佛任人割截,心无瞋恨,广修一切善法功德,受一切世间人天,香华供养。凡夫被五蕴蒙骗,恐怖空无之理,于世间认假做真,执妄为实,不知无的世界,弥盖天地,横竖法界。

跋提王子,他本是佛陀的堂弟,后来出家做了比丘。有一次,他与阿那律、金毗罢等三人在树林里修行,在修行的时候,他忽然大叫起来说:「啊!快乐哦!实在太快乐!”

阿那律就问他:「你大声叫什么?什么事使你那么快乐啊?”

跋提说:「阿那律尊者!我过去做王子的时候,住在铜墙铁壁的王宫里面,有许多侍从勇士拿着武器护卫着我,我仍然恐怖刺客的谋害;我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可是我老是觉得食不甘味,穿着不美。现在我出家当比丘了,一个卫兵也没有,独自一个人静静在树林中坐禅,但不怕有人来杀我,衣食都非常简单,但我内心觉得非常充实,我现在可以自由的坐,自由的睡,一点也没有不安的感觉。因此,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愉快!”

无的世界,安稳充满;无的世界,永不匮乏;无的世界,威势坚固;无的世界,任运自如。佛陀深知空无的宽广饱足,才会婆心切切,要我们听信受持,无上无限的般若妙德。生命的有限与无尽,须仗般若智眼去照见。我们的生命有限,精神无尽。言语有限,情意无尽。播种有限,结果无尽。喜舍有限,功德无尽。佛陀要我们打破五蕴假相,那些有为有限量的人天福德,只是增添外相的端严,福乐的享用,于生死苦厄,无法做为我们的依护,于烦恼魔军来时,难以聚集威力降伏。

有一个国王,因为心爱的王妃病逝,悲伤过度而不思饮食,每天以泪洗脸地陪伴在王妃的遗骸旁边。虽然许多大臣都劝国王要节哀顺变,但是却丝毫没有作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一天,有一位仙人来访,大臣便将国王的情况告诉他,仙人便向国王说:「我不但可以说出王妃投胎的地方,甚至让国王直接与她交谈。”国王听了以后,相当高兴,立即要仙人带他前往该地。当仙人引导国王走出庭院的时候,指着两只正忙于搬运牛粪块的甲虫说:「国王,这一只正是病逝不久的王妃,她现在已经投胎转世成为吃牛粪的甲虫妻子了。”国王感到相当惊讶并且生气的说:「你怎么可以诬□我的妃子呢?”仙人回答:「国王您不要不相信,您仔细听听看吧!”说完,就呼叫着甲虫,却听到王妃回答声音。国王问着甲虫说:「妳喜欢生前的我,还是喜欢甲虫为夫呢?”王妃回答说:「在我生前受到国王的恩宠,过着幸福的生活。不过往事已如云烟,现在的我当然是喜欢吃牛粪的甲虫丈夫。”国王听后,如梦惊醒,回宫立刻命令大臣埋葬王妃的遗骸。

般若空理旨在引领我们,觑破浮生诸相,回头上岸,一段现前风景,不属他人!世间忧喜不定,光阴石火,岁月如逝波。于此无常、无我的世间,如果不识般若宝,不信法身佛,是常住安乐,三界业识茫茫,生死谁替代?佛陀护念咐嘱行者,摒除诸相,返舍归乡,不再于幻境里飘零流浪,归来!万境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恁么时,花繁柳密,伴鸟随云。如白云守端禅师的子规诗:

声声解道不如归,往往人心会者希。

满目春山春水绿,更求何地可忘机。

星云法师讲解了金刚经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的内容,而且对我们体会金刚经解释,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师兄在修行的过程中,是可以去详细的了解。

首页678910111213141516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读诵

  • 金刚经译文

版权所有:金刚经功德网